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2016-01-05史晓燕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新课程小学数学

史晓燕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053-02

作业,既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改革中针对学生的作业设计,明确提出了十个核心概念及培养学生“四基四能”的基本要求。实际上,这一切都围绕着“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核心。对于小学教育而言,在这一阶段所培养起来的学科认知与学习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乃至终身的学习态度与方法技能。因此,教师应当站在新课程背景的高度,以更加灵活、合理、高效的策略来设计小学数学作业。

一、游戏型作业——激发兴趣

几乎任何一门学科都在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但是也有教师却简单地将其理解为课堂内容的有趣性。实际上,即使是课后作业,也应当是生动有趣、能够让学生在心理上先行获得认同的。对于小学生而言,“玩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因此,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应当充分抓住这一特征,设计一些游戏型作业。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的《认识物体》为例,在这一章节中学生要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四种物体形状及其各个部分的名称,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课堂结束前五分钟安排一个课堂游戏,邀请学生上到讲台前,用红领巾蒙住眼睛,徒手摸教师提供的物品(圆柱体如粉笔、长方体如黑板擦、铅笔盒等)并说出其形状及名称。摸到某一种形状的学生,放学后就要从家里面找出这种形状的东西(如冰箱是长方体的、纸筒是圆柱体的等),并通过拍照的方式记录下来,在下一堂课上与老师、同学分享。以这种方式布置作业,学生事先并不知道自己家里会有哪一种形状的物体,这样的未知性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与刺激感,而且由于需要放学后回家找类似形状的东西,这又相当于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观察生活的机会。由此可见,让学生以玩游戏的方式去完成作业,不仅有趣,而且能让学生在玩中收获知识。

二、情境型作业——变虚为实

大部分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写作业,除了作业难度过大,作业量过多,还有可能是单一的作业形式容易给学生干巴巴的书面数字的感覺。实际上,通过情境创设也可以让作业“鲜活”起来。教师可以尝试设计情境型作业,将抽象的数学数字变为具体的生活问题。比如,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一)》与第六单元《加法和减法(二)》,简单的加减法问题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对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新年讨压岁钱”的情境:过年时,亲戚朋友之间相互拜年,小朋友最开心的就是可以收到压岁钱。这里,教师可以设计多个问题:你今天收到了多少个红包、合计收到多少钱?假如家长将其中一个红包的钱(假设为100元)给你,你想怎么花?100元钱可以买多少种东西等。由于“红包”“零花钱”这一情境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且几乎是每位学生都会接触到的,因此,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作业,将会比通过书面形式来完成作业更加真实与具体化一些。

三、亲子型作业——监督提醒

一谈及作业,绝大部分人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学生的事情。实际上,从年龄阶段来看,小学生的基础学习认知能力还很薄弱,自律性、自制力、自我要求度也都比较低,以此同时,他们对父母的依赖性也非常大。本文开篇就提到,要想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与合理性,需要我们充分尊重并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发展规律,而设计亲子型作业正好可以弥补学生的如上缺点,使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与帮助下顺利完成作业。比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认识方向》,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作业:请家长在周末带孩子去户外玩耍,并以某一个点为中心,以方向显示的方式绘制出附近的地标;或者是教师指定某一个地标(如学生家附近的公园、少年宫、图书馆等),请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手绘一张由家里到该地方的路线图,并在路线图上标明方向。这类亲子型作业,一方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出现相互抄袭作业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是“户外型”作业,学生需要行动起来才能完成,这也极大地避免了学生出现“谎骗作业”的问题。最为重要的是,亲子相处这段宝贵的时光对每一名学生而言都是尤为宝贵、且很温暖的。而家长也可以借此顺利地、毫无痕迹地完成对子女作业的监督和提醒。

四、团队型作业——互补协作

与周围的小伙伴玩耍,是大部分学生都十分喜欢的事情。因此,教师也要充分抓住这一特点,尝试设计团队型作业,鼓励学生互相协作。比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统计》一课,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统计内容,如这个月的天气变化情况及走势分析,近两个月班级的出勤率(包括迟到、早退、请假、旷课等)情况,学生平均一个星期花费在某一个科目的学习时间、学生在该学期的课外阅读量等,统计内容的主题应当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有意义的。要完成这种作业,学生必须要合理分工,如负责搜集数据的还可以细分为搜集网络数据、期刊数据、报纸数据等,据此又可以分为筛选数据、分析数据等工作,还有拟写报告、演讲展示等工作也需要学生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由于是大家伙一起来完成作业,除了可以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也会比“单打独斗”式的个人化作业来得有趣,而且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回避自己的短处。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借助完成作业的方式加深友谊,培养整个班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这实际上也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内容。

五、探究型作业——开放思维

新课程改革中提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模型思想,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带领学生勇于“跳出”书本内容,“跳出”知识框架,在更大范围、更广程度上去开放思维。而落脚到作业设计上,则可以通过探究型作业来实现。比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24小时计时法》,该章节要求学生必须会用24时计时法来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个时刻。教师可以让学生记录下自己一天的生活轨迹及特定事件的对应时间,如起床时间、早餐时间、到校时间、中午放学时间、午休时间、下午上学时间、课间活动时间、放学时间、晚饭时间、作业时间、娱乐时间、休息时间等。学生的每一次记录实际上都是在运用24时计时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可以通过这些基本数据了解自己一天的大概活动,又可以发现自己是否存在拖拉、不守时等问题,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除了探究一天的活动情况,学生还可以观察自家附近某个红绿灯的通行情况、自家附近某个便利店的营业情况(哪一时间点最热闹/最冷清)等。这种只指定主题,不限制方式的探究型作业,因为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我发挥空间,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并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

从“质”“量”“形”“情”这四个维度出发去设计数学作业,是数学新课标给教师的一种教学启示,它在鼓励教师创新作业形式的同时,也在提醒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教师抛弃以往抱残守缺的陈旧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恰当运用好学习规律,尝试设计不同的作业类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数学作业成为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技能、应用意识、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新课程小学数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