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哪些情况需急救
2016-01-05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每次发作3~5min,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
心绞痛时要及时做哪些急救
一般心绞痛发作历时短,患者往往来不及找医生,只要立即休息和用药就能很快缓解。实际上只要随身携带着有效的药物,就没有必要每次发作都找医生。但是,如发生下述情况,则应该尽快找医生诊治。
(1)初次发病
如果以往从无此类症状,第一次发生可疑心绞痛时,应尽早请医生诊断。首先是要确定到底是不是心绞痛。为此,当然免不了要做心电图和其他必要的检查。假如是心绞痛,应该休息几天,争取病情平稳好转,并找出对自己有效而副作用小的药物。其次是患者应学点知识和从医生那里获得针对病情的最佳生活方式和工作限度方面 的建议。
(2)发作情况有改变
所谓改变,包括心绞痛发作的诱因、频繁程度,疼痛的性质、严重程度、历时长短以及对药物的反应等方面。比如,原来只是在劳累或激动时才发病,突然在安静时, 甚至在并未做恶梦的平静睡眠中发病;原来发作很轻,休息后很快就好,而现在休息不能缓解,甚至用药后效果也不理想;和以往相比,疼痛时间延长,程度加重,发作时有明显虚弱感如面色苍白、出大汗、四肢发凉;原来发作次数少,几天或几周发作一次,而现在一天发作几次甚至十几次等等。总之,凡是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新情况,最好都能及时找医生看看。
心绞痛发作情况的改变与冠状动脉器质性病变的程度不一定有关系。有时是临时附加了痉挛的因素,稍加处理即可恢复到原来的情况。但有时则是反映病情有发展,如发生了小的血栓栓塞或冠状动脉壁出血、夹层形成,是心肌梗死前的征兆,甚至是心肌梗死的早期表现,及时就医可以减小梗死范围或防止梗死形成。因此,了解到这些知识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心绞痛患者救心药使用要领
专家为服“救心药”者便于记忆和掌握,编了24字诀:
药物要“新” 这些药物虽说是有效期一年,但患者平时应注意药物有无变软、变黏、变色、破碎现象,发现变质就要立即更新,以免急救和失效而影响治疗。
防止“上瘾” 经常服用这类药物也可能“上瘾”。要防止“瘾”可两种急救药交替使用。
先嚼后食 多数人都是按照说明书所说的舌下含服,其效果固然不错,但是,如果能在心绞痛发作时先嚼后再压在舌下含服,则效果更好。因为嚼碎后更便于溶化和舌下黏膜吸收,能高浓度地迅速到达心脏,见效更快。
讲究姿势 含服本药时应取坐姿。因为站着含服,头部位置较高,常因周身血管扩张而致血压降低,引起晕厥。躺着含服也不妥,因心脏位置较低,而大量血液回流心脏,致使心脏贮血量突然增多,加重心脏负担。
事不过三 在药物有效的情况下,通常用药数分钟后心绞痛就应缓解。若仍不见效,应隔5~10分钟后再服一次。如此重复2~3次,若仍然无效,就应考虑有心肌梗死或其他疾病的可能,应立即去医院诊治。因此,“事不过三”应是服有“救心药”者的座右铭。
药不离身 救心药应随身携带并放置在固定、掏取方便的衣袋中。更换衣服时也千万不要忘记同时转移好“救心药”;晚上睡觉时应把“救心药”放在枕侧易取之处,以便急用时伸手可得,做到药不离身。(据《家庭医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