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车工到技能大师的蜕变
2016-01-05郭新燕
□郭新燕
从普通车工到技能大师的蜕变
□郭新燕
在北重集团专用机械公司楼内,一间10多平方米的普通休息室,从2014年年初,成了“技能大师”——孟长利的工作室。这里原本是工人休息室,摆放着一个班组工人们的更衣柜、长条凳。现在室内更衣柜换成了资料柜,办公桌代替了小方桌,还配备了电脑。这是一个大型国企对技术工人的礼遇与尊重。
孟长利,工龄30年,目前仍是专用机械公司制造二部的一名普通车工。别看他是普通车工,可头上的光环却不少,他是公司级技能带头人,自治区技术能手,国家级“郑贵友车工大师工作室”主要成员,2013年他创新提出的“细长杆操作法”被公司命名为“孟长利细长杆加工先进操作法”“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车工职工技能比赛第三名”。
从普通车工到“技能大师”的人生轨迹
1984年,高中毕业的孟长利因家中经济状况不好,决定放弃继续求学。“我是家里的长子,还有俩个弟弟,当时条件很艰苦,我父亲当时在试验基地当炮手,他听说厂里要招一批工人,于是,1986年我以厂子弟的身份进厂当了学徒工。”
年少懵懂的孟长利看着师傅们在车床上将一块块铁坯子加工成有模有样的零件,觉得很是了不起。师傅张和平对他说:“车工呀,感觉很重要,刀具放在哪个角度才能将零件打磨得光滑锃亮、固定装夹的松紧度要根据打磨的热度不断调整,这些都得自己多琢磨多感觉。”
好胜的小伙子每天总是最早上班最晚下班,反复站在车床前练习琢磨。夏天,车间里闷热难耐,冬天,车间里寒冷异常,可他浑然不觉。
孟长利知道自己底子薄,没受过专业训练,要想比技校毕业的师兄弟们干得好,就得勤学苦练。那时,班上的年轻人大部分业余时间在交友、游玩,而购书、看书却成为孟长利业余生活的全部,至今,他自学了机械基础、金属工艺学、刀具的刃磨与使用等专业知识,2001年还专门到二机中专校(现在的内蒙古机电技师学院)学习了数控技术与应用专业。
2000年,公司举办了职业技能“精英赛”,很多工作几十年的老师傅都报名参加了比赛,在大赛中获得车工组的第五名。这是孟长利的第一个荣誉,他说道:“当时没有想到我会得奖,很意外,虽然没有得第一,但是这个荣誉对我是动力更是鼓励。”2003年、2006年、2010年,他在各大比赛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5年荣获“中国梦劳动美”2015年全区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车工组第三名。
“技能大师”肯定有比别人过硬的“绝活儿”
当记者走进孟长利所在的车间时,身着蓝色工装的孟长利正熟练地操纵着车床。转眼间,钢丝纷飞,一小截黑乎乎的钢轴露出锃亮的底色。看到记者惊羡的神色,孟长利的徒弟赵晓亮说:“这算什么,师傅能用这3米的车床车出六米四的细长轴。在这么短的车床上完美地车出那么长的细长轴,加工细长轴最考验我们车工的技能水平,如果稍不留意便会走形。”
孟长利长期坚持开展小改小革活动。多年来自己完成了“利用刀台自动走刀实现自动钻孔” “设计专用夹具,防止零件变形、提高装卡速度”“百分表、刀架组合应用,提高加工精度”“两顶尖加工,实现芯轴重复使用,节约成本”“自制内冷却外排屑浮动深孔铰刀杆,解决内孔铁屑不能及时排出而影响内孔质量难题”“设计组件刀具,将三个工序在一个工序中完成,提高工作效率近3倍”等100多项小改小革项目,解决了车间大量的加工难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孟长利所在车间,由于设备老旧,有时会出现加工技术难题,也存在一些因加工技术问题而长期存在的加工费时、费力、合格率低等零件。在加工梯形螺纹时,传统加工效率非常低,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孟长利在丝杠上潜心钻研合金刀刃磨技术,经过无数次的实践改进,终于将加工丝杠由以前的低速40转提高至300转,加工效率提高7倍。在加工某产品左右半环零件时,该零件长期存在加工壁厚不均匀、合格率低的问题,孟长利通过认真研究和试验,提出将两半环焊接成整圆后加工,然后再将零件铣开的加工方法,使得装夹零件简单安全,将零件的合格率由原来的40%提高至100%。
北重集团作为特种安全护栏的生产单位光荣的承担了“9.3”阅兵期间特种安全护栏的拆装任务,2015 年8月,为了更好的完成安全护栏工程,孟长利与同事设计了钢线夹防脱落装置,解决了护栏在撞击中钢线夹脱落影响护栏强度的难题,并且该设计在专机公司组织的903安全防护栏劳动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受到了一致好评。
工友李植对记者说:“像孟长利这样的技能大师他的一些小技改可值钱呢,你想想看,通过技改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加工质量,这笔账可不是小数目啊。”
他说,他只想与车床一生为伴
2014年年底,专机公司购进了一台新的数控车床,孟长利凭着自己的钻劲儿,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新设备投入正常运行。当数控车床投入运行后,孟长利却主动放弃了操作该数控车床的机会。他说:“操控数控车床比起传统车床确实更省时、省力,工作环境也更优越一些,就因为此,我想把更好的条件和环境让给年轻人,让他们有机会更好地接触新设备更快地成长。”
如今,在孟长利的培养操练下,他的4名徒弟都成了技术骨干。徒弟们在孟长利的眼中都是璞玉浑金,需要不停地雕琢、打磨,所以,只要遇到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他不但与徒弟们一道研究方案,而且还给徒弟们做示范,对其进行专门指导,尤其是对刀具的磨制以及现场加工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讲解、示范,从而快速提升他们的技能。徒弟赵晓亮说:“师傅教我们从不保留,手把手地教我们,但凡他琢磨出来点儿什么技巧,都会倾囊相授。跟着师傅学,准能学到真本事。我师父特有耐心,什么时候问他都会给我们讲解,从来没有烦的时候。”
孟长利在行内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曾有几个人来找他,想让他去私企工作,并许以高薪,但都被他婉言拒绝了,原因只有一个:“公司待我不薄,这份情感难以割舍。”
现在的孟长利,每年都会做体检,每月领技能带头人津贴,上班时还有自己的工作室,工友们都很尊重,徒弟们都成了技术骨干,公司领导经常关心慰问,老伴退休了,女儿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孟长利感慨地说:“对我来说,我很知足,也很满足,觉得自己很幸福!”(作者单位为北重集团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