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基层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互联网+”

2016-01-05黎发新

政工学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官兵部队互联网+

贺 鹏  黎发新



谈谈基层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互联网+”

贺鹏黎发新

借助“互联网+”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需要明确基层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互联网+”为什么加,“互联网+”要在加思维、加方法和加创新上切入。基层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互联网+”要着力加强教育引导,筑牢思想防线;要健全制度机制,加强安全防范;要抢占网络阵地,主导思想舆论。

“互联网+”;基层部队;思想政治工作

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互联网正以其高效、快捷、实时、互动、信息量大等优势,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以全媒体、云技术、大数据、“互联网+”为鲜明特征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网络正悄然改变着官兵的思维观念,影响着官兵的行为方式。习主席强调指出,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认真审视并有效应对互联网给基层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深刻影响,让思想工作借“互联网+”的东风飞得更高、更稳,是当前必须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基层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互联网+”为什么加

今日之中国,无论是地方还是军队,全面深化改革是当前最核心的任务,而“互联网+”就是促进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是可以借助的力量和能量。互联网资源丰富、快速便捷的优势,畅通了军营学习教育新渠道。快速传播的信息,为政治工作及时把握形势发展、掌握网络舆情、了解社会关注热点、实时同步开展经常性思想工作、作出快速反应,提供了可能。网络图文并茂、声情融会的表达方式,可以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教育中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渗透其中,有效增强政治教育感召力;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可以将教育内容融入文化娱乐活动中,增强政治教育渗透力。交互式传播的特点,加强了主客体之间的即时反馈,使得教育者和对象的沟通更加便捷、平等,为思想工作带来更形象直观的效果;智能手机的普及更是突破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可使教育课堂无限拓展。

二、基层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互联网+”加什么

基层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互联网+”并不是简单将教育资源上传至网络,而是以互联网这个新媒介基础,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方法和创新模式,使得教育更加深入人心,为广大受众所接受、认可。

首先,“互联网+”是加思维。互联网的力量来源于对人性更大限度的尊重、对用户体验的敬畏、对人的创造性的重视。因此,“互联网+”的加思维,主要包括用户思维、极致思维和大数据思维三个方面。用户思维,即在实施教育的各个环节要以官兵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带给官兵强烈的参与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引起官兵的共鸣;极致思维,即教育的内容要超乎官兵的预期,把“面对面”与“键对键”相结合,让教育内容分享更直接、教育效果评价更真实;大数据思维,即基于官兵思想、行为、爱好等基础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提供精准的教育和学习方案,推动网络教育由传统的讲授模式向O2O(线上到线下)方式的转变。

其次,“互联网+”是加方法。通过互联网将教育课堂延伸到官兵的日常生活中,官兵可依托手机、电脑等终端,在训练间隙、茶余饭后等零碎时间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自己所需的信息,而施教者“黏住”官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深入官兵当中,在了解其需求的基础之上,利用丰富便捷的网络资源营造“宣讲课堂”“交流论坛”等平台,通过开办微信公众号、开发手机APP等方法,用官兵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进行授课,增强官兵的参与度和认同感,使教育更加接地气、吸眼球。同时,借助QQ、微信等社交媒体也便于构建部队、家庭、社会于一体的教育管理格局。

再次,“互联网+”是加创新。创新是互联网时代的又一主要特征,对于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创新主要体现在革新教育手段和变更教育模式两方面。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和虚拟技术等新手段,将教育内容融入各种文化活动当中,充分调动官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引导官兵明辨事非、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提高思想工作的渗透力。针对青年官兵自尊心强、个性独立等特点,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育模式,通过定期采集官兵的思想、心理、行为取向等基本数据,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使教育者在摸清官兵思想动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实现思想形势精准分析、思想教育精准实施。

三、基层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互联网+”怎么加

我们应清醒地看到,互联网在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其重信息传播轻信源、重运行群体轻个体、重效用免费轻免疫的运行机理,易造成基层官兵理想信念动摇、思维方式改变、价值追求扭曲、道德操守弱化等问题。习主席强调,互联网已成为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不确定因素”,搞不好会成为“心头大患”。面对互联网带来的严峻挑战和现实考验,要强化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坚持统抓统管、主动作为,切实在这场时代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一是加强教育引导,筑牢思想防线。从教育入手,引导官兵理性看网、文明上网、安全用网,保持用网的道德操守,养成良好的用网习惯。筑牢“防火墙”。紧紧扭住坚定理想信念这个根本,结合主题教育、经常性思想教育抓好正面灌输,提高官兵辨别是非能力,从根本上打牢抵御网上不良信息侵蚀的思想根基;持续抓好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引导官兵自觉端正和践行价值追求,不为不良信息所惑,不为诱惑所动。夯实“基本功”。利用部队每周学法、网络安全教育等时机,采取理论学习、专题讲座、网上培训、知识竞赛等形式,组织官兵学习信息化前沿知识、了解手机失泄密的主要途径、木马的危害问题,以及密码设置、访问控制、入侵控制、病毒防范等技术,提高安全用网、管网护网的能力。拉紧“警戒绳”。定期组织形势政策、“四反”教育,积极开展“学法规、用法规、守法规”系列活动,抓好保密守则、互联网使用等条令法规普学普考和群众性考核竞赛,深入剖析部队网络失泄密案件的原因教训,观看警示性录像片,邀请有关专家以案说法,开展网络安全大讨论,使官兵牢记网上有政治、网上有敌情、网上有陷阱。

二是健全制度机制,加强安全防范。推进互联网为我所用、健康安全发展,必须运用科学的管理思路,注重在制度落实、依法施管、检查督导上下功夫求实效。一方面,完善安全管理机制。以《保密条例》《严密防范网络泄密“十条禁令”》为依据,结合部队实际,建立信息审查、形势分析、保密督查、隐患排查、通报讲评、奖罚激励等制度措施,严格落实智能手机、互联网使用等相关管理规定,做到基层自查、机关督查,及时发现隐患苗头,跟踪抓好问题整改;定期商请国家安全机关对部队要害部位和营区无线网络环境进行技术检测。另一方面,建立网络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健全涉军舆情危机应对机制,明确任务分工、指挥流程、协作机制、处置办法,做到遇有突发舆情“不忙乱、会应对、有招法”;引接建立互联网涉军舆情监测、联网终端监控、敏感信息检测、网络行为分析等系统,建立涉军IP地址、词汇数据库和网站、论坛、博客目录,实行定向扫描、信息过滤、检索定位,全面、及时、连贯掌握舆情动态,定期汇总预警信息;对涉军敏感信息,保持高度政治敏锐,迅即主动发声,及时屏蔽删除负面信息,必要时落地查处,坚决维护部队形象声誉。

三是抢占网络阵地,主导思想舆论。网络舆论阵地,先进文化不去占领,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就会占领,必须主动出击、抢占高地。用好舆论宣传渠道。每逢党和国家重要会议召开、重大政策举措出台、重大敏感事件发生,以及军队演训集训、比武竞赛、抢险救灾、国际维和活动展开和宣传先进典型时,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平台宣传播报实况,开展“网络名人进军营”活动,借助名人达人的网络人气提升部队对外宣传效果,引起媒体广泛关注,切实主导舆论、汇集主流、形成气场。主动占领媒体高地。借助新华网、人民网、中国军网等互联网知名网站,畅通正面发声的媒体渠道,发挥微博、微信和移动客户端作用,大力宣扬英模典型,传递正能量,扩大影响力;适时向互联网发布官兵创作的军营动漫、歌曲、诗词、微电影,注重利用新媒体开展国防教育、兵员征集、形象宣传,吸引广大网民关注点赞;开设诸如“北海舰队”“人民前线”等具有单位特色的微信微博公众号,扩大部队在新兴媒体中的影响力。培养专业骨干队伍。组建政治信仰坚定、能力突出、速度高效的涉军舆情研判分析团队,在发现涉军舆情时担任智库角色,提出科学处置意见;采取集中教学、岗位代培、以工代训、送学深造等培训模式,抓好网络设备管理员、网络事件评论员、网络宣传报道员、网络文化创作员和微信平台引导员“五支队伍”建设;挖掘培养忠诚可靠、思想敏锐、知识丰富、懂媒体传播机理、会网络流行语言的“红色意见领袖”,常态落实网上巡查、在线值班,提升网络引导能力。

【作者系国防信息学院硕士研究生、教授】

E221

A

猜你喜欢

官兵部队互联网+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