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征兵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2016-01-05孙永钰黄相亮

国防 2016年8期
关键词:兵役军人士兵

孙永钰 黄相亮

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征兵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孙永钰黄相亮

内容提要:征集大学生入伍,既是新形势下征兵工作的必然趋势,更是实现强军目标的战略举措。随着大学生征兵工作的深入,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本文在广泛调研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大学生征兵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了问题根源,结合实际提出了改进措施。

征兵工作大学生入伍改进思考

作者:孙永钰,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国防综合室研究员,上校;黄相亮,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国防后备力量教研室主任,上校

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士兵的源头在征兵,征集的重点在高校。各级各类高校集聚了我国高素质兵员潜力,从高校征兵员、向教育要人才,既是新形势下征兵工作的必然趋势,更是实现强军目标的战略举措。2009年,国家对征兵政策作出重大调整改革,兵员征集聚焦高学历青年,首批10多万大学生应征入伍。此后,响应号召应征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入伍对于改善我军兵员素质结构、提升部队战斗力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大学生征兵工作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分析。

一、大学生征兵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大学生报名参军的热情仍然不高。2015年,对北京市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20所高校1000名大学新生问卷调查显示,在就学深造、考公务员、自主创业、参军入伍等10种个人发展选项中,选择参军入伍的只占5.6%。某兵员大省2015年在校大学男生94.4万,入伍10516人,仅占1.11%;毕业男生23.2万,入伍2484人,仅占1.07%。西北某省2015年在校大学男生76万,入伍2983人,占0.39%;毕业男生17万,入伍2504人,占1.47%。

二是入伍大学生中优质兵员数量少。从近年征兵情况看,大学生士兵虽然在数量上逐步增加,但质量却没有同步提升,一本、二本院校大学生并不多,国家重点院校的更是凤毛麟角。比如,上海某“985”高校,2014年、2015年在校学生人数均高达3万多人,尽管学校征兵任务数只有三四十人,但实际每年完成指标任务不到50%;合肥某重点大学,2011~2014年连续4年无人当兵,2015年只有1人参军;西北某省2015年大学生入伍总数为5487人(不含女兵),其中二本以上的766人,仅占入伍大学生的13.96%;中部某省2015年大学生入伍总数为12906人(不含女兵),其中二本以上的1532人,仅占11.87%。

三是大学生士兵留队比例不高。调研发现,大学生士兵满2年服役期后如果不能提干或考军校,绝大多数还是选择退出现役,不愿选改士官,导致部队高素质人才大量流失。比如,华东某市辖区人武部2013年大学生入伍276人,2015年退伍268人,留在部队发展的仅8人,占2.90%。

二、大学生征兵工作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我国兵役文化缺失,公民应有的尚武精神日趋弱化。爱军尚武、崇尚军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由于受长期和平环境影响,公民爱军尚武的精神正在逐步退化,全社会保家卫国的兵役文化氛围日趋缺乏。许多家庭存在“当兵少我一家无所谓”“我不当兵自有他人”的心理。特别是地方一些公务员,送子参军的热情不高,依法服兵役的责任缺失。据对某市2210名应征青年问卷调查显示,公务员家庭背景的只有42人,占1.9%;处级以上干部家庭的13人,仅占0.59%。社会上的这些“消极”现象,必然对大学生入伍产生负面影响。

二是社会缺乏对军人、军队的尊崇感和认同感,军事职业的吸引力不够。近年来,军人优越感、荣誉感明显淡化。2015年,“军人优先窗口”“军人着军装外出”“军人降职安置”这3个话题一度在网上引发热议。一些人认为,“和平时期军队不打仗”“拿纳税人的钱供养军队实属浪费”等负面议论很多,网上热炒的“军人优先窗口”是否需要保留就是最好例证。社会对军人和军队缺乏应有的尊崇和认同,军人和军队地位的矮化,军事职业的吸引力下降,都不同程度影响了大学生入伍的积极性。

三是兵役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每年可征大学生总数约2400万(含毕业生约700万、在校生约1700万),而国家每年征集的兵员数量有限,绝大多数大学生即使条件合格、服役愿望强烈也无法履行法律规定的兵役义务,造成事实上的兵役义务不均衡,给兵役执法增加难度。另外,到目前为止,国家层面还没有建立高校征兵统筹机制,各地高校征兵工作长期以来一直“各自为政”,导致各地区工作差异性大、短期效益明显,制约了全国高校征兵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是大学生士兵在部队发展空间不大。现行政策规定,大学生士兵提干的政治条件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从部队反映情况看,有的大学生表现虽然很优秀,但由于既不是党员又不是入党积极分子,因而无缘提干;服役时限是“截止到当年6月30日,入伍一年半以上”,而大学生义务兵服役时间只有2年,这意味着对于多数大学生来说,到部队后最多只有一次提干机会。对此,大学生存有疑虑,看不到在部队发展的希望。此外,大学生士兵考军校名额少、选升高级士官比例小。诸多因素导致大学生报名参军热情不高、对选改士官也无兴趣。

五是大学生士兵退伍后社会保障不力。近年来,由于管理教育、政策待遇等原因,军人退役后心理落差大,社会关注度低,组织归属感缺失。修改后的《兵役法》及各地出台的有关规定可操作性不强。比如,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和国企招工时,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定向招录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有安置退役大学生的义务,在招录工作人员或者聘用职工时,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招收录用退役大学生。这些优待规定操作起来较难把握,往往在执行中落了空,对大学生入伍产生负面影响。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征兵工作的对策建议

下大力培育崇军尚武兵役文化。一是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地方各级政府和同级军事机关应利用全民国防教育日、国家安全教育日和其他重大节日、纪念日等时机,广泛开展爱党爱国爱军教育,大力宣讲国家安全形势、国防政策等;利用互联网、APP等信息平台多渠道普及国防知识,宣传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把“八一”建军节作为全民参与的国家性节日,政府、军队和高校都要组织庆祝活动,增强全民热爱军队、矢志国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高校要紧密结合全民国防教育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与领导干部及社会各界人士到国防教育基地或部队参观学习、体验生活,增强大学生对军队和军人的感性认识;积极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力宣传军人“练兵打仗、带兵打仗”的战斗精神和吃苦耐劳、牺牲奉献的高尚品质;通过组织报告会、巡回演讲等形式,大张旗鼓宣传和表彰优秀大学生士兵,激发大学生参军报国热情。二是建立军人终身荣誉制度。世界军事强国都非常重视军人荣誉。比如,美国设立“阵亡将士纪念日”和“退伍军人节”“军人配偶日”,每逢节日全国放假,美国总统和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军人或军人家属的敬意。我国应建立军人终身荣誉制度,真正从制度上保证军人一次服役终身受益。比如,军人及其直系亲属终身享受免费教育,在交通、旅游等方面给予优待;对牺牲的革命烈士,每逢清明节或其他重大节日都要举办专门祭奠活动,给予其家人崇高的荣誉。通过建立军人终身荣誉制度,增强军事职业的荣誉感。三是强化全社会对军人及军人家庭的尊崇感。军人的社会地位直接关系到军事职业的吸引力,而军人及其家庭的社会地位又取决于社会优先权。建议国家出台《军人优先权法》,确保军人在转业安置、家属就业、子女上学,以及交通、医疗等方面的优先待遇能够得到落实。比如,现役军人转业必须指令安排、平职使用,不得降职安置,且应优先安排在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和其他合适岗位;国家扶持军人自主创业,给予无息贷款、税费全免等优惠,让军人充分享受优先待遇,感受军人崇高地位;各级政府要真心开展对现役军人家庭的慰问活动,把上门挂“光荣之家”牌、送喜报和为军人家庭扶贫帮困、解难维权等作为制度落实到位,营造关心军人、支持军队的社会氛围,增强军事职业的吸引力,激发大学生参军入伍的热情。

完善兵役制度,走开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兵员征集新路子。一是探索实行大学新生“先服兵役、后上大学”。即所有参加高考确定录取的学生,在领取通知书前必须经高考所在地兵役机关目测初检,合格者登记为预征对象,经严格体检和政治考核择优征集入伍,取得军籍后享有终身“专业选择、岗位就业、社会福利”等优先权。对拒绝兵役登记、逃服兵役的大学新生,建议取消高校录取资格,并予以经济处罚,3年内不得参加高考。这样,既充分体现我国兵役制度的志愿性和义务性,又能切实把优质兵员选送到部队。这部分适龄群体到部队服役后,根据本人意愿、部队表现和入伍前所考取高校资质,择优推荐免试上军校,作为军官保留下来;其他人员服役期满后退役复学,作为后备兵员储备起来。二是常设兵员招募站。根据各战区兵员补充需求,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常设兵员招募站,按照专业对口、标准统一、个人自愿、程序规范的原则,择优招募大学毕业生到部队工作,并根据本人意愿、专业特长和部队需要,或直接择优提干,成为部队基层指挥军官;或选升为专业技术军官和高级士官,从事军事科研、技术研发、装备维修、基层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此外,鉴于我国地区发展差异,国家对于经济欠发达、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应为部分从军意愿强烈的高中以下学历适龄群体保留应征入伍资格。三是在兵役形式上实行“替代役”。以兵役登记为切入点,根据服兵役的不同条件、标准,分别履行现役、预备役和替代役。服替代役主要采取支边、支教、义工、缴纳国防代役金等形式,以更好地保证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均衡性。

拓宽大学生士兵在部队的发展空间。大学生士兵虽然享有优先提干、优先报考军事院校等权利,但由于受提干、报考军事院校的名额和条件所限,许多大学生士兵成长愿望最终还是较难实现。其实,二类本科以上毕业大学生士兵经过部队两年的锻炼后,多数人军营适应能力良好,基本具有直接提干的素质基础。建议国家从政策层面为大学生士兵提干拓展空间,适当增加大学生士兵直接提干的名额,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扩大数量规模,把大学毕业生士兵提干作为基层指挥军官的重要来源。同时,适当提高大学生士兵留任士官和选升高级士官的比例,理顺指挥管理类大学生士官成长成才渠道。在施行士官长制度、士官评任专业技术职务制度和士官任职技能资格制度时,给予大学生士兵更多关照,确保大学生士兵既能进得来,也能留得住、有发展,从而吸引更多高学历青年入伍。

努力提升退役大学生社会化保障水平。一是为退役大学生就业开辟“绿色通道”。政府统一组织招聘单位进军营,开通退役大学生就业直通车;加强退役军人就业指导培训,完善企(事)业单位录用退役大学生激励办法;开辟退役军人人才交流市场,为未就业退役大学生提供择业平台。除落实现行政策待遇外,国家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优选退役大学生加入“村官”“专武干部”“军队文职人员”队伍。二是高校成立退役大学生办公室。各高校成立退役大学生办公室,负责办理退役大学生复学、转服预备役等手续,增强退役大学生的组织归属感。同时,协助当地兵役机关开展教育训练、兵役登记、征兵宣传等工作。三是建立退役大学生综合信息平台。开设服务退役大学生相关论坛和微信微博客户端,提供信息查询、政策咨询和投诉服务。鼓励民间团体参与建立退役大学生就业服务网,为其就业、培训提供帮助。

(责任编辑:郑宁)

E25

A

ISSN1002-4484(2016)08-0054-03

猜你喜欢

兵役军人士兵
2021年度全国兵役登记工作启动
军人就该这个样
门牙士兵
军人伪装效果逆天
士兵独白
四有军人歌
军人的自信
山东省日照市兵役登记率达百分之百
对兵役登记工作的调查和思考
一个士兵的最后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