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行者立 善思者谋

2016-01-05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院长

国防科技工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气动航天动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院长 李 锋

先行者立 善思者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院长 李 锋

1956年12月,在空气动力学界泰斗钱学森的大力倡导和亲自主持下,我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空气动力研究室应运而生,中国航天空气动力事业由此开启。研究室主任庄逢甘博士带领18名青年学子艰辛创业。1959年,研究室扩建为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一大批大学毕业生、技术人员和军队干部云集到满目荒芜的牤牛河畔,融入空气动力试验基地的建设浪潮。

气动先行 完成战略转型

作为航空航天事业中举足轻重的“先行官”,气动事业的发展始终同国家空天事业的整体布局保持一致。上世纪60年代,面对内外交困的国情,建设者们发愤学习、深入实践,自主设计建造风洞,探究试验方法。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建成了我国第一个设备配套、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型空气动力研究试验基地。70年代,航天气动人积极投身于被誉为“淮海战役”的第一代远程导弹研制,开展气动问题攻关,为突破“热障”、确保我国自行研制的洲际导弹成功飞向太平洋做出了重要贡献。80年代,攻克“黑障”的战役打响,航天气动人在压缩“黑障”的艰难探索中奋力前行,为型号研制铺平了道路。90年代,航天气动人开始了解决“神舟”飞船气动问题的新征程,通过大量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解决了飞船的气动外形、气动力和气动热问题,为载人航天工程的顺利实现扫清了气动障碍。

当人类社会迈入崭新的21世纪,空气动力学技术再次担负起引领空天事业发展的重任。2004年10月15日,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宣告成立。

顺势而为 探索发展模式

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十一院步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成了以高超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和国防科技创新团队为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以“顶层策划、战略实施、主业发展、协调保障”为基本原则的组织管理体系,完成了军品科研能力调整,确定了科技创新、产业化、资源重组、国际化四大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了与建成国际一流大型空气动力研究机构目标相匹配的技术人才实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气动主业 持续创新强根基

空气动力技术研究与实验水平不断提高,较好地完成了以高超声速科技工程专项工程、973、863等为代表的若干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气动力、气动热等科研领域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标志性成果,突破一大批重大关键技术,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多座大型风洞建成并具备试验能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1米量级风洞试验配套体系,较大的试验段尺度能够在较长时期内满足航天型号气动试验需要。成功开展航天、航空、兵器和船舶等多个型号的风洞试验,不仅提供了型号发展急需的气动数据,还形成了型号气动力和气动热环境预测、防热材料的筛选与鉴定、气动力选型的研究和鉴定等能力。深度参与临近空间飞行器、高超声速飞行器、超高速再入探月三期等国家重大工程研制,拓展火星深空探测领域,开拓星空飞行试验气动技术平台,完成了从气动数据提供者向气动设计者的转变。

无人机主业 军民两用拓市场

开拓了中远程武装无人机、中短程无人机、微型飞行器、太阳能高空无人机等研究领域,具备了科技攻关、总体设计和系统集成等全系统工程研制和批产交付能力,实现了新型无人机产品的系列化、体系化和产业化建设。彩虹系列无人机突破空气动力技术侦察打击一体化、通用指挥控制、无人机回收、卫星通讯和航空物探等一大批关键技术,多款新型无人机和机载系统陆续立项或启动工程设计、应用示范等工作,圆满完成无人机型号的生产交付和民用市场飞行任务;彩虹无人机多次参加实战且取得较好战果,在全球形成较大影响力,军贸市场进一步拓宽。

环保主业 技术效益双丰收

环保产业经济总额逐年增长,营业收入翻了近两番,净利润增长近一倍。取得大气污染防治工程甲级资质、水污染防治工程乙级资质、工程咨询丙级资质、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等,业务领域从脱硫逐步拓展到脱硝、水处理等,气动脱硫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服务范围扩大到石化、火电、冶金、建材、市政等,与华能集团、中石化集团、马钢集团、河北钢铁集团等大型集团企业建立了密切互信的合作关系,承接亿元级规模项目50余项,建造了一大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工程,项目遍布全国,牢牢占领主流市场,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测控主业 改革效益初显现

测控主业积极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先后完成对浙江南洋传感器公司的收购控股、对测控技术事业部和北京航天易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业务整合,实现了转型升级和良性发展。新产品研制能力快速形成,光纤传感器系统和等离子点火系统成功开发并应用,传感器产业化能力进一步增强。智能安防系统被部队列装,用于驻外领事馆和武官处的安防保障;周界安防和管道防护系统列入华为海外产品库,成功打入海外市场;测控及传感器产品跨出国门,国际市场收入快速增长。物联网业务异军突起,市场开拓成绩显著,近几年收入大幅增长,已成为测控主业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以光纤振动传感技术为主,同步开发了TDLAS激光测试技术、DTS分布式测温技术及THz技术安检产品,其中THz人体安检成像系统各性能指标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多措并举 推动改革发展

回顾这60年的峥嵘岁月,几代气动人始终以大局为重,以三大精神和航天优良传统为思想引领,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国家航天空气动力事业发展的大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十一院探索出一条有气动特色的快速健康发展之路。

谋篇布局 从大处着眼

在推进空气动力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建设的过程中,十一院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结合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科研特点集体研究商议,在充分尊重航天科技规律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确定了“突出形势需求、坚持自主创新、增强基础能力,培育特色产业”的发展原则,使院的改革调整、体制机制建设、人力资源配置、基础能力建设等具体工作紧紧围绕这一原则,确保发展方向不偏不倚。

优化设计 于小处落实

十一院清醒认识到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先从体制机制上扫除一切不利于发展的障碍。对于以技术立身的十一院来说,自主创新始终是保持强大发展动力的根本。院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和相关的激励机制,鼓励人才立足岗位、开拓创新。加强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岗位特点,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科研管理干部和科技人才。加强思想建设,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重,用和谐统一的价值观凝聚人心。

破旧立新 释放创新潜力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十一院始终以创新为首位理念,把政策放宽,把创新做实,对涌现出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保持开放、宽容的态度,对切合实际的创新尝试采取鼓励、支持的做法,推动科技、产业、产品、市场、业态、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全方位创新,最大限度地挖掘全员创新创效的潜力和动力。

从严治党 发挥组织优势

院党委以加强领导班子、各级党组织、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围绕思想、组织、作风、廉政和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加强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党建工作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了党委的政治核心、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转化为十一院的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为全面完成各项任务提供了坚强保障。

猜你喜欢

气动航天动力
中寰气动执行机构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基于NACA0030的波纹状翼型气动特性探索
逐梦航天日
巧思妙想 立车气动防护装置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天箭座”验证机构型的气动特性
动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