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2016-01-05宋保钢
宋保钢
在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宋保钢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对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作出新部署,为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注入了活力。要充分认清“一带一路”战略对国防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机遇,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以实现区域内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为重点,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一带一路”
作者:宋保钢,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议》还对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作出新部署,这为我们今后一个时期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注入了活力。
一、“一带一路”战略对国防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自身发展,而且惠及亚洲、欧洲、非洲乃至世界,对于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之间加强交流互鉴,维护地区安全,促进共同发展,谋求人民福祉,推动国防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是能够形成经济发展新期待,保持相对稳定的周边局势。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为保持周边局势的稳定和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都将为我国长远发展和持续增长创造坚实的基础条件,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中国愿意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分享发展的机遇,满足世界特别是沿线各国的新期待,而要实现这种经济发展新期待,必须以和平为支撑,以稳定为基础,这无形中拉近了地区间的距离,进一步巩固了同世界各国和平发展的基础。
二是能够开启国际合作新模式,加深政治互信和友好往来。当今中国走的是和平崛起的新型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从根本上摒弃了西方国家“国强必霸”的老路。“一带一路”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共赢、一起发展、共享红利、共同繁荣的倡议书和路线图。建设“一带一路”,远景目标是构建区域合作新模式,近期目标是实现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动产业布局优化。通过区域大合作,进一步深化市场融合、丰富市场形式、扩充市场功能、完善市场机制,并显著提升交往交易交流的广度、深度和规模,彼此之间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模式。
三是能够构建全球治理新格局,塑造共同发展的良好秩序。“和则共同发展,乱则双方受损。”当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调整和变革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将再一次唤醒沿线各国对经贸文化交流的热忱,推动沿线各国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使不同文明互鉴共荣,各国人民友好相处,有利于共同塑造世界人民世代友好的新秩序、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四是能够引领国内均衡新状态,推进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沿海地区开始,使得沿海地区与内地的发展差距逐渐拉大。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将解决区域间发展差距问题,缓解西部内陆地区区位和空间劣势,把西部地区、珠三角和东南亚地区横向连在一起,形成既有内在驱动力又有外部拉动力的发展状态,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二、“一带一路”战略对国防建设的重大机遇
当今世界,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影响安全的各种因素错综复杂。各个国家都有维护和塑造地区安全和世界安全的共同责任。迈向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发展战略上的大手笔,也是国家安全战略上的大手笔。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物质载体,也是“一带一路”的核心任务。推进经济走廊建设,已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必然选择,对加快我国的国防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
一是在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受益。新亚欧大陆桥是一条从中国东部城市江苏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港的国际化铁路交通干线,全长1.09万公里,辐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环太平洋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链接起来,可比北线大陆桥减少3000公里,运费节约20%。目前,新亚欧大陆桥沿桥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以部分东部沿海港口及若干内陆城市为桥头堡,以港口后方铁路为通道的多条亚欧国际运输线路。新亚欧大陆桥将成为连接欧亚的重要战略通道,使中国能够“东出海”“西挺进”,实现陆上和海上战略互补,开辟更大的战略回旋空间,进而有利于打破外部的战略围堵。
二是在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得益。中蒙俄三国地缘毗邻,有着漫长的边境线,且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建设与之连接的经济走廊,形成更紧密的中蒙俄合作发展格局,能够促进旅游、智库、媒体、环境、减灾救灾、过境运输、国防等领域合作,实现中蒙俄共同发展。目前,已开通“津满欧”“苏满欧”“粤满欧”“沈满欧”等“中俄欧”铁路国际货物班列,蒙古正加紧规划建设连接俄罗斯、俄罗斯太平洋港口的铁路运输网。当前重点是以满洲里、绥芬河口岸对接俄罗斯和欧洲市场,形成辐射或连接我国沿海各港口和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海铁联运和陆路货源地。
三是在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收益。在新亚欧大陆桥从阿拉山口—霍尔果斯越出中国境后,形成一条从哈萨克斯坦到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的新经济走廊。这条连接中国—中亚和西亚沿线国家的经济走廊是一条能源大通道,是中国—中亚能源领域合作的必经之路。目前,中国同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先后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协议,随着合作深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将不断延伸到伊朗、伊拉克、沙特、土耳其等西亚北非众多国家,成为另一条打通欧亚非的经济走廊,将进一步打破一些国家围堵中国的发展空间、遏制中国发展势头的意图。
四是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进益。随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中国珠三角经济圈与中南半岛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架构下,一条连接珠三角经济圈与中南半岛国家的经济走廊开始浮现。全面提升中国—东盟自贸区质量和标准,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可以进一步发挥地缘优势,在农业、渔业、能源、金融等基础产业领域加强对话和合作,建立和健全地区供应链、产业链与价值链,提升中国产业在全球的竞争能力。
五是在中巴经济走廊中增益。2013年上半年,中巴双方启动中巴经济走廊规划建设事宜。后来,随着“一带一路”构想的成熟,中巴经济走廊被纳入“一带一路”总体规划。随着喀喇昆仑公路、加达尼和塔尔能源项目、瓜达尔港口运营、卡拉奇—拉合尔高速公路等项目的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将成为一条贯通南北丝绸之路的枢纽。
六是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获益。“丝绸之路经济带”将进一步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并向西北延伸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进入欧洲,逐步形成泛亚铁路网的西线经济走廊,同时还将中国经缅甸与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乃至印尼连接起来。云南是中国唯一可以同时从陆上沟通东南亚、南亚的省份,将是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重要战略节点省份和城市。应重点提升中巴自由贸易安排水平,启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合作机制,使中国与中亚、南亚经贸关系更加畅通,通过合作促进共同安全,有效管控分歧和争端,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
三、“一带一路”实施的措施建议
共建“一带一路”,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以实现区域内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为重点,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让国内发展与广大地区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紧密关联,从而进一步增强安全的互动性,让国内安全有越来越强的外溢效应,国际安全环境有越来越强的内渗效应。
一是加强政策沟通,确保政治互信。这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发展水平差异大、利益诉求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与战略对接,对于推进和平发展至关重要。要巩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互信,加强政府间合作,尽快制定以双边为主、多边为辅、操作性强的政府间交流机制,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达成合作新共识,争取我国对外投资方向、项目与各国实现项目合作、战略对接。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最大程度求同存异,消除合作中的政策壁垒,找到利益契合点和重叠点,协商制定合作规划和措施,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这将有利于塑造中国“大周边”的安全环境,推动亚欧非等沿线国家提升国家治理水平,从而营造更好的区域安全和世界安全环境。
二是抓好设施联通,确保地区安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基础上,沿线各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通道建设。利用我国在公路、铁路建设等方面拥有的先进技术,高铁技术稳定成长并趋于成熟的极大优势,造船能力位于世界先进行列的现实基础,帮助沿线国家改善交通、电力、通信基础设施,在公路、铁路、口岸、航空、电信、通信网络、油气管道等方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我国与相关国家的立体化区域大通道,推动亚欧经济一体化。
三是实现贸易畅通,降低通关成本。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要以经贸合作为主线,实现区域互联互通,建成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要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等方面的海关合作,以及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统计信息等方面的多(双)边合作,改善边境口岸通关条件,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能力。要加强与有关国家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磋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协调解决工作签证、投资环境、融资需求、优惠政策等问题。要继续推动在农林牧渔业及生产加工等领域深度合作,大力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四是保障资金融通,提高使用效率。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要努力拓宽资金渠道,构建政银企社常态化、多层次、多方式的融资协调机制,引进培育一批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重大项目,积极转变投资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尤其要抓住金融这个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以扩大本币结算和本币互换合作为基本途径,促使在经济交往中与相关国家形成货币安全网,进而推动本地区在整个区域合作中发挥主体作用。一方面,深化金融合作,共同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鼓励符合条件的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外币债券,在沿线国家使用所筹资金。另一方面,加强金融监管合作,推进在区域内建立高效监管协调机制,完善风险应对和危机处置制度建设,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五是促进民心相通,寻求文化认同。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充分发掘不同文化的内涵,在区域合作中不断使各种文化相互交融,找到相互认同的基础,在教育、文化、科技、旅游等领域实现密切的合作,从而为深化区域合作增添内在动力。加强青年学生之间的友好往来,鼓励沿线各国互办文化年、艺术节、文艺体育等交流活动。扩大旅游规模,联合打造具有丝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加强医疗卫生合作,强化与沿线国家在传染病防治等方面合作,在妇幼健康、残疾人康复以及艾滋病、结核、疟疾等主要传染病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提高合作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民间组织交流合作,重点面向基层民众,广泛开展各类公益慈善活动,促进沿线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使彼此之间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使沿线各国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军事互信更加巩固,使不同文明互鉴共荣、各国人民友好相处。
(责任编辑:邱蜀林)
E25
A
ISSN1002-4484(2016)03-0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