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打仗抓实动员准备
2016-01-05岳胜军
岳胜军
聚焦打仗抓实动员准备
岳胜军
内容提要:国防动员是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过程,也是实现经济社会状态平战转换的基本途径。抓好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动员准备,必须以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聚焦备战打仗,树立战略支撑、需求牵引、体系聚优、融合发展和创新驱动意识,紧紧抓住制约国防动员能力生成提高的重点难点问题,统筹推进动员潜力网络化、动员预案体系化、预征预储精细化、训练演练实战化,着力健全战时动员指挥、军地协作协调、需求提报对接和动员能力评估机制,不断提高基于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组织动员、快速反应和支援保障能力。
国防动员动员准备实战
作者:岳胜军,北部战区联合参谋部动员局副局长,上校
国防动员是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过程,也是实现经济社会状态平战转换的基本途径,其根本职能是服务打仗、保障打赢。推进军事斗争国防动员准备,必须以习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聚焦备战打仗,更新观念谋全局,抓住重点求实备,健全机制促落实,不断提高基于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组织动员、快速反应和支援保障能力。
一、更新观念“谋备”
观念一变天地宽。面对新的安全发展形势、新的体制职能,做好国防动员准备,必须转变观念,冲破思想羁绊,摆脱路径依赖,以新思维新理念设计新蓝图、谋求新发展。
一是树立战略支撑意识。国防动员彰显国家意志和综合国力,聚合军民思想力量,激发民族凝聚力战斗力,能够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信息和装备物资保障,具有战略意义和战略价值。国防动员还是连接军地的桥梁纽带,抓好国防动员工作,有利于促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国防动员准备,必须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战略意识和战略思维,善于站在国家安全发展大局谋划设计,积极融入军事斗争准备全局统筹推进。
二是树立需求牵引意识。国防动员因战而生、以战为根、为战服务,推进国防动员准备,必须紧贴作战任务、紧扣军事需求展开。受长期和平环境的影响,个别单位存在重应急、轻应战的倾向,放松了核心功能构建,偏离了发展轴线。要强化军事需求牵引意识,切实把“部队要什么、打仗缺什么、地方有什么”搞清楚,以此牵引国防动员准备持续深入。要着眼国防动员系统可能担负的作战和支援保障任务,优化力量规模布局和结构,构建与联合作战体系相衔接、与履行应战应急职能相匹配、与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现代国防动员体系。
三是树立体系聚优意识。现代战争是体系间的对抗。应着眼弥补体系作战的短板弱项,把补充打仗急需的、现役部队没有的力量资源,作为国防动员准备的着力点和落脚点。要着眼立体投送、全域机动需要,加大民用飞机、船舶等大型运载工具,以及机场、码头、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贯彻国防需求力度,抽组民兵预备役投送队伍,弥补部队海空投送力量的不足。要着眼提升网络战能力,发掘地方信息网络安全领域专业人才资源雄厚的优势,编组网络防护队伍,建立军民协作机制,确保能源、金融、交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骨干网络安全,确保重要军事网络安全。要着眼维护大后方安全,注重运用民兵预备役力量遂行重要目标警戒防护和要地防空任务,扎实做好人民防空军事斗争准备,最大限度减少空袭危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树立融合发展意识。习主席对军民融合问题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国防动员既是军民融合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军民融合的重要平台。做好国防动员准备,一定要深入贯彻习主席军民融合发展重大战略思想,站在安全与发展兼顾、富国与强军统一的高度,统筹规划设计,凝聚军地合力。要坚持在规划计划上“融”,将国防动员准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紧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步伐,积极主动做好维护国家利益的相关保障工作;坚持在重要领域“融”,抓住重大融合项目不放,确保经济效益和备战效益一起出。
五是树立创新驱动意识。新形势下,后备力量和国防动员建设面临的矛盾日趋突出,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用传统思维和习惯做法已经难以根本解决。要创新工作方法,由过去主要依靠感情协调和行政推动准备向依法动员、依法准备转变,让国防动员准备真正成为军地双方的共同责任,切实解决动员主体错位,军方大包大揽、既提需求又抓落实的问题。创新法规制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建立健全预备役官兵基本待遇、民兵预备役人员训练补助、军民通用装备物资征用补偿等法规体系,为国防动员准备提供法制保障。创新编组模式,依托信息网络、航空航天、装备制造、远洋运输等行业,成建制成系统编组新型后备力量,促进新质动员力保障力的生成。
二、突出重点“强备”
国防动员准备涵盖领域广、内容多,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既要整体谋划、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抓住影响动员能力生成提高的关键环节,持续用力,寻求突破,以局部跃升带动整体发展。
一是动员潜力网络化。潜力不清、底数不明,是制约军事斗争国防动员准备的突出问题,必须下大力、用真功尽快予以解决。要制定动员潜力调查统计指标体系,自上而下统一和细化调查统计目录,由下至上采集与汇总数据信息。要按照全军统一的技术和标准体系,建立动员潜力信息数据库,确保能够融入作战指挥信息系统,与作战数据库相兼容,并及时进行更新完善,定期组织潜力数据的集中会审。要有效整合军地有关信息网络资源,着力解决信息融合、安全技术等方面的难题,采取物理隔离、访问限制等方式,既保证潜力信息的可控共享,又保证核心信息的绝对安全,逐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军地一体、安全可靠的国防动员信息潜力网络系统。
二是动员预案体系化。预案是动员行动的基本依据,也是保证动员保障效率的重要基础。目前,动员需求不清、预案粗放、与作战体系衔接不紧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要依据作战预案和可能担负的任务,科学制定总体动员预案和多种军事行动动员保障计划,根据需要制定人民武装、交通战备、信息科技、经济动员等专项动员计划,确保动员预案翔实准确、系统配套、具体实用。要着眼安全形势、战争威胁、作战任务等的发展变化,以及战备训练实践检验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修订动员预案,增强预案的“保鲜度”和“生命力”。要积极推进预案对接工作,适时组织军兵种部队、省军区系统、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对接动员预案,细化动员任务,明确保障方法,确保上下一致、军地衔接。
三是预征预储精细化。军民通用装备物资,是战时动员的重点对象,是持续动员、保障打仗的物质基础。市场经济形势下,预征预储工作面临的矛盾比较多,一些预征预储还停留在计划层面,没有落到具体单位和部门,存在征不来、储不实等问题。要狠抓末端落实,明确通用装备物资的品种、型号、数量、来源,确定征用方式方法,签订征用储备协议,确保预征预储落到具体企(事)业单位。要完善补偿办法,坚持国家主导、市场运作、法制保证,出台税收、信贷等相关优惠政策、制度,充分调动企(事)业支持和参与国防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改进征储方式,区分轻重缓急,采取实物储备、计划储备、市场储备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装备物资服务民生的经济效益和服务打仗的战备效益。
四是训练演练实战化。这是提高国防动员能力的主要途径,必须摆上位置、常抓不懈。要着眼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紧贴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实际,探索构建体现时代要求、具有动员特色、融入联合训练体系的实战化训练体系。要组织各级国防动员机构进行动员指挥演练,熟悉动员指挥的程序、内容和方法,提升军地联合决策和联合指挥能力。要突出后备力量快速动员训练,采取战术作业、模拟推演、要素演练、指挥所演习等形式,切实把快速动员这一关键能力训实训强训过硬。要突出任务特点和地域特色,组织后备力量进行使命课题训练和复杂战场环境适应性训练,常态组织防空防卫、应急、支援保障型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联合演训,提高整体遂行任务能力,促进后备力量融入作战体系。
三、建强力量“厚备”
力量准备是动员准备的重中之重。当前,按照保障打仗的标准要求来衡量,后备力量建设的差距还比较大,特别是动员保障能力与军事斗争准备、与联合作战要求还不相适应,需要追根溯源,强根固本。
一是搞好制度设计。后备力量建设领域存在的编组难、训练落实难、保障难等老大难问题,之所以长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制度设计本身不够科学、不尽合理。如预备役部队装备保障问题,由于没有完全纳入全军装备保障体系,发展路子越来越窄,陈旧老化、不配套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破解后备力量战斗力建设难题,关键是从顶层设计入手,在调整健全和创新规章制度上寻求突破。要完善后备力量战备制度,适应新的领导管理和指挥体制需要,明确兵力动用审批权限、日常战备值班、战备等级及转换时限,确定战备物资储备和军民通用装备配备基本标准等。要完善后备力量保障制度,将装备建设纳入全军装备保障体系,预备役部队建设经费全部列入军队预算体系,建立国家标准加地区补助的民兵预备役人员训练经费保障模式。要完善后备力量训练制约制度,逐步建立训练达标、等级评定、奖惩问责等制度,激发训练热情和活力,促进军事训练有效落实。
二是强化规划统筹。后备力量建了不少,但真正打仗能用得上、起作用的还有欠缺。当前,后备力量建设正处于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历史关口,“走向哪里”“怎么建设”等重大问题亟待解决。要紧跟国家和军队编制“十三五”规划的步伐,在认真回顾总结、深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科学系统编制后备力量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找准职能定位,明确指导要则、发展方向,确定建设重点、方法步骤和任务目标,开启后备力量建设发展的崭新篇章。规划一经批准,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形成规划主导资源配置的格局。要着眼遂行任务需要,整合民兵、预备役、国防动员专业队伍和地方行业系统的应急队伍,规范组建秩序,下大力解决交叉编组、重复编组、一兵多用等突出问题,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拉得出、上得去。
三是优化结构布局。目前,后备力量的整体结构还不够科学,陆军力量多、其他军兵种力量少,作战型力量多、支援保障型力量少,整体布局多年没有调整,难以适应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现实需要和战略需要。要聚焦联合作战,优化力量结构,适当增加海军、空军和火箭军后备力量,以及支援保障型力量,使后备力量成为整体作战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战斗力新的增长点。要突出主要方向和重点地区,以城市和交通网为依托,优化后备力量布局,着重增强海上和偏远地区动员力量,确保与遂行任务相一致、与战场格局相一致。
四、完善机制“促备”
机制是工作落实的重要保证。加强国防动员准备,必须围绕增强核心能力,更好地服务军事斗争准备,建立科学可行、系统配套、顺畅高效的运行机制。
一是健全战时动员指挥机制。现行国防动员法规,对战时动员指挥的规范比较笼统和原则,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要制定战时动员组织实施办法,明确动员指挥机构的设置、编成、职责和动员指挥的程序、内容、方法等,科学区分动员组织协调职能与决策指挥职能的关系,确保决策指挥的统一和权威。要合理定位动员指挥功能,积极融入联合作战指挥机制,防止自成体系、令出多门。
二是健全军地协作协调机制。国防动员准备的过程,就是将军事需求落实到动员对象、动员单位的过程,是一个军地协商互动和任务转化的过程,需要建立军地沟通平台和顺畅的运行机制。要发挥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的作用,健全军地情况通报、信息共享、要情会商、共同检查等制度,让地方及时了解部队的需求,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要定期召开军地联席会议,研究军事斗争准备涉及军地双方的重大问题,让国防动员更好地为备战打仗服务。要加大军地协作,在科技创新、信息融合、网络防护等方面充分挖掘地方优势潜力资源,助力部队解决看得更清、走得更快、打得更准、联得更紧等问题。
三是健全需求提报对接机制。需求不清晰,国防动员准备就缺乏指向性和针对性。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不知道谁来提、向谁提、谁汇总、谁审批、如何对接落实。为此,必须尽快建立动员需求提报与对接机制,区分部队、省军区系统和地方有关部门的职责,明确需求提报的主体,畅通需求提报的渠道,并定期组织论证审核和军地对接。要着眼联合作战需要,把诸军兵种部队遂行作战任务的需求搞清搞准,按照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的思路,优先解决备战急需的,统筹考虑中长期动员保障任务。
四是健全动员能力评估机制。组织动员能力评估,是检验国防动员实战化水平,促进国防动员准备往深处走、往实里落的重要抓手。要把任务分解为行动,把行动转化为能力,把能力细化为指标,确立国防动员总体能力目标。在此基础上,区分国防动员机构、后备力量、国防动员专业队伍等不同动员主体,区分人民武装、人民防空、信息动员、交通战备等不同专业领域,分门别类制定动员能力检验评估标准,并结合国防动员重要战备训练活动进行检验评估,牵引和促进国防动员能力稳步提升。
(责任编辑:何荷)
ISSN1002-4484(2016)07-0012-04
E2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