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实践的语言学概论课程探究性教学方法与路径

2016-01-05蔡晓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注意问题实施方法

摘  要: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理论性、专业性强,难学难教,给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不少困惑。“探究性”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探究性”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在语言学概论课程中引入“探究性”教学有利于改善目前语言学概论的教学困境,增强教学效果。但实施过程中也要注意明确目标,不可把探究性教学泛化。

关键词:语言学概论  探究性教学  实施方法  注意问题

《语言学概论》是高等本科院校中文系的必修课程,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课程设置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授予学生有关语言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语言的性质、语言诸要素的构成及发展规律,为其今后从事语言学习、语言教学或语言研究等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掌握的语言理论分析语言现象,解决语言问题,提高语言能力。因此,《语言学概论》课程肩负着理论和能力的双重目标,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从各种渠道反馈上来的信息看,这门课的认同度并不高,学生普遍反映内容比较抽象,缺少实用价值,因此学习动力不足。根据罗耀华[1]、孙洁菡[2]等人的调查,学生喜欢这门课程的比例不足15%,这种情况着实令人担忧。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偏重理论的课程性质和当前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是比较重要的因素,但恐怕也不能完全归结于这两种因素,任课老师也负有很大责任。虽然目前不断有高学历、高智商的年轻老师充实到语言学概论的教学队伍中来,这些老师在研究生阶段所接受的教育都是专业教育,所做的研究也都是专业研究,重学术、轻教学依然是普遍现象,大部分老师还是基本沿袭过去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说学生记的单向输入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因此,虽然老师把知识点概括得很全,专业知识拓展得也很多,但学生只是听在了耳朵里,记在了本子上,但真正作为知识掌握住的不多,能够应用的更少。在这样的教学状况下,想要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对课程感兴趣,恐怕不容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求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上来”,其中的高等教育部分明确提出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可见,“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参与”“加强实践教学”已经提升到了国家教育战略的高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把教学作为第一要务的大学,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变革及学习者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化,应该积极地作出回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程内容。”[3]为此,我们拟引入探究性教学理念并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语言学概论课程中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问题。

一、探究性学习和探究性教学基本理论

探究性学习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现代化运动”中,由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并受到世界教育界广泛认同与推崇的教育理论,其最基本的思想是通过学生自主投身教学过程,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换句话说,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像进行科学研究那样进行学科学习,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建构学科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学习方法。探究性教学是应探究性学习而提出的教学方法,其直接目的是改变老师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性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这两种理论都是建立在学生认知、心理、发展基础上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提出者是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科尔伯格、斯腾伯格、卡茨、维果斯基等人使理论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建构的主体,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通过主动学习而获得的,在建构过程中既需要任务的驱动,也需要学生间的合作。所以从学习方法上,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潜能,都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动机;发挥自我潜能,超越自我是人的最基本要求。[4](P553-P556)因此提出了“自由学习”和“学生中心”的学习观与教学观,认为对学生来说是否学到系统的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会学习”。

二、探究性教学实施方法

杜威把探究性教学分为五个阶段:“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景,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的活动;第二,在这个情景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考的刺激物;第三,他要占有知识资料,进行必要的观察,以对付这个问题;第四,他必须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并负责加以条理化;第五,他要有机会和可能通过实际应用来检验他的思想,澄清其意义,并自己发现其有效性和价值。”[5]

陈亮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把探究性教学分为六个阶段:一是产生问题意识。主要是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当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放手让学生大胆设想,大胆提问。二是形成假说。就是学生在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整体认识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运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提出方案,建立假说。三是整合资料。就是教师在明确资料收集原则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概括与组织,教会学生统计分析,提炼信息。四是得出结论。就是通过对资料的逻辑分析和实验、实践得出结论。五是验证结论。就是在对方案进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检验方案,在检验中改进、补充和完善方案。六是反思与评价阶段。就是对探究性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6]

明确了探究性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贯彻执行中就必须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行变革。在教学方式上要做到:一是变静态为动态。就是要确立“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过去按教学大纲规定内容和教学任务进行静态讲授的教学观念,围绕教学目标去搜集或准备尽可能多的教学信息和教学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取舍和提炼,找准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变“备课”为“设计”,以求精、求活、求新为原则,让学生的口、手、脑都动起来,与老师一起开发和利用这些信息和材料,在思考、争论、写作、展示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二是变独白为对话。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单纯讲授和灌输的教学方式,围绕师生需要共同关注的话题进行积极、平等的对话,在对话中通过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和意见的交换实现知识问题的解决和学生个性的发展。三是由知识点走向问题域。就是要从过去关注教了多少知识和是否教了全面的知识,转向关注知识教授和掌握中隐含的问题。问题是探究性教学的核心,是能否进行有效探究的关键。作为探究性教学的设计和主导者,老师要善于从教学内容呈现的重点、难点中发现探究的问题,善于从学生感兴趣和争论的问题中发现需要探究的问题,善于从和知识背景相联系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发现需要探究的问题,善于从一些结论或原理的验证过程中发现需要探究的问题等。因应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要完成四个转变:一是由“直接”向“间接”转变。就是教师要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知识、答案、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的教学方式,而要让学生通过调查、讨论、推理和想象等途径来获得教学内容或知识信息,教师只负责提供学生需要的辅助材料和在学生感到疑难时给予提示和指导。这样,虽然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是间接的,但学生却是以直接的方式获得了知识,以这样的方式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间接获得的要牢固和深刻。二是由“全部”向“部分”转变。“全部呈现”教学强调完整性和系统性,要按照教材的知识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逐层顺次地教给学生,否则就是偷工减料,就是没完成教学任务,需要承担相应的教学责任。“部分呈现”教学强调教师要精选教学内容和信息,抓核心,找关键,点到为止,留下大量的“空白和缺口”让学生去补充,去完善,让学生在补充和完善这些“缺口”的过程中掌握全面和系统的知识。三是由“肯定”向“疑问”转变。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把课本知识或权威人士的说法当做“金科玉律”,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出现一些不同的声音或与一些现实现象有冲突的情况时更要质疑,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究和验证这些理论,在一个一个疑问的解决中获得对知识点的全面认识和理解。[7]

三、探究性教学法在“语言学概论”教学中的路径

《语言学概论》课程大纲式、重理论、重综合、学派交叉、理论前沿等性质非常适合探究性思维的培养和探究性教学实践的实施。

在《语言学概论》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入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8] 。这种教学形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同时探究过程需要协作、分工、组织,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协作、表达和沟通能力。

我们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是:在一周前以知识链的形式下发学生需要学习的任务,学生结合视频、多媒体和相关要求进行自主学习,主要是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整体认知章节知识、找出难点及争议问题。课堂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为探究性学习阶段。学生根据事先分好的小组围坐在一起,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探究性学习,把课前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遇到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请教老师或以小纸条的形式递交老师。第二阶段为教师知识链串讲和重点知识解答及知识拓展阶段。这个阶段老师先根据原来下发的知识链条进行串讲,明晰重点,提示难点,针对学生疑惑进行解答,在重点问题上进行拓展,并适当介绍当前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和成果。

就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形式,积极性很高,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打瞌睡、玩手机等做跟课堂教学无关事情的现象已不复存在。

当然,要落实好探究性教学目标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下面几点是我们摸索出的一些经验,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1.重视分组

分组不能随机,不能任意,要按照“性格一致”的原则对班级同学进行分组,一般5-6人为一个小组较为合理。之所以要强调“性格一致性”是因为,如果把性格不同的同学分到一个组,那么性格开朗、好动、表现欲强的同学就很容易垄断整个学习过程,而那些性格内向的同学则没有表现和锻炼的机会,性格一致带来的将会是机会均等。

2.重视资料

重视资料就是重视广泛占有材料,只有材料广泛,且存在观点冲突,才能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辨伪。但材料浩如烟海,对于初次接触学科的同学来说难以把握,因此老师要为学生搜集相关材料制定书目,划定范围,指导学生分层分步实施阅读、归类、提炼、比较、形成观点,为下一步课堂探究做好充分准备。

3.项目带动

启动一些研究项目交由小组去处理,学生自主完成资料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学生在完成项目中学习知识、获得方法、形成能力,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承担顾问的角色。我们施行的项目有:

(1)方言调查

我们充分利用广东方言众多的优势,根据不同方言区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确定一个负责人,对本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的某一特质展开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和个性,形成调查报告或小论文。这种做法不但加强了同学们对语言学规律的认识,而且还使同学们懂得了做学问的方法,几乎每年都有若干同学以方言作为毕业论文选题。

(2)语言应用调查

我们在讲授《语言学概论》的同时还开设了专业选修课程《广告语言艺术》。授课过程中,我们要求同学们分组搜集不同国家、不同文体、不同种类、不同媒体的广告语言案例,利用学过的语言学知识对这些广告语言中的语音、用词、语法、句式、修辞、文化等特点展开分析。同学们根据我们指导做的《房地产广告语言特点研究》论文,质量相当高。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语言以其独特的风格已成为网络交流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互联网改变着世界,也不断改变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大学生是网民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网络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方式,也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学生们通过语言应用调查实践撰写的论文《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日常用语的影响》,不但加深了对语用学的认识,还使大家认识了互联网文化。

4.重视讨论

讨论既是对前期布置资料搜集任务的监测,也是进行观点碰撞和创造性思维训练,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团队意识的重要方式。讨论所创造的轻松、愉快、民主、合作的教学环境也大大融洽了生生和师生关系。讨论带来的不仅是对知识的深入把握和创造性理解,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课堂讨论和沟通交流,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5.改革评价方法和评价制度

要打破期末闭卷考试这一单一的评价模式体系,把学生的资料搜集能力、课件制作能力、课堂讨论能力、对语言问题的分析能力、对语言现象的解释能力和对语言规律的总结能力等都纳入到考评模式中。我们目前采用的是实践部分占40%,闭卷考试占60%的学科综合评价模式,其中实践成绩由老师给出评价标准,小组进行交叉互评和老师综合评价两项相加得出。这种模式施行之后,同学们普遍重视资料,重视课堂,重视讨论,重视发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全面提高。

四、探究应注意的问题

1.探究应目标明确

探究不是任性而为,天马行空,无限扩展,一定要有目的、有目标,有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划定探究范围,明确目标方向,以问题带动探究,而不是仅布置任务,之后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的探究往往会导致学生因为迷茫而丧失探究的兴趣。因此老师一定要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资料,展开讨论,在讨论中通过碰撞明确理论,解决问题,同时也发现不足,查漏补缺。

2.不要把探究性教学泛化

探究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是通过探究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有效途径,但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问题都要学生去探究。老师必须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章节特点等的不同要求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否则不但学生感到疲惫,也会造成资源和时间的浪费。

另外,探究性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必不可少。当前一些观点片面夸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认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就要让学生不受约束地自由探索。这种观点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符合教学实际,也无法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3.不要期待学生能解决学术问题

有些老师认为探究性学习就是老师确定课题,学生根据课题要求查找资料,进行论证或探索发现,提出新观点,阐明新主张。如果这样的话那就是做论文而不是探究性学习了,而且这样也会对大多数学生形成思想压力,也就违背了“探究性学习”的初衷。探究性学习首先是“学习”,只不过这种学习是在老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主动性”,是老师引领方向,学生自主充实学习内容的过程,是为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汲取”的过程。当然,当学生养成了探究性学习的习惯之后,提出不同见解,甚至独创理论都是可能的。

五、结语

就像“再好的教育方法都无法适应所有的孩子”一样,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同样的教育方法可以把有些学生培养成天才,也能把有些学生送进地狱。因此,不管理论有多强大,也不管模式有多好,“探究性”教学理论也好,实践也好,只能被当做“理念”去对待,决不能照搬;只能根据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内容、不同教学对象制定不同教学策略,而且随着教学的深入和各种因素的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要用一种开放的、动态的思维来指导探究性教学和学习过程。

注释:

[1]罗耀华,柳春燕:《<语言学概论>课程创新教学尝试》,高等函授学报,2006年,第2期,第57-61页。

[2]孙洁菡:《<语言学概论>课程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实证研究》,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第191-193页。

[3]闫文军:《MOOC与大学的理性应对》,重庆高教研究,2014年,第1期,第13页。

[4]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彭正梅译,杜威:《民主·经验·教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6页。

[6]陈亮,朱德全:《探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天津教育,2002年,第12期,第13-15页。

[7]郝志军:《论探究性教学方式的变革》,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第9期,第37-40页。

[8]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第1期,第58-64页。

(蔡晓  广东广州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510303)

猜你喜欢

探究性教学注意问题实施方法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优化教学策略,保障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校园足球课程实施路径和方法研究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