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边城》的湖湘文化特色

2016-01-05李婷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湖湘文化边城特色

摘  要:《边城》是沈从文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上奏响的一曲田园牧歌,其淡雅的风格、清婉的笔调、缠绵坚定的爱情和纯净臻美的山水,使得多年以后,湖南茶峒的人仍觉得自己还生活在沈从文的小说里。湖湘文化是诞生在湖湘大地上独具特色的乡土地域文化,沈从文作为湘西世界的缔造者,其小说在地域风情、道德执守和哲学品质上无疑都打上了深深的湖湘文化烙印。

关键词:《边城》  湖湘文化  特色

关于湖湘文化的界定,学界争议颇多,其中最为学术界认可的是:湖湘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文化,近代湖湘文化源起于古代湘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湖湘地域范围之内的文化形态,湖湘文化的内涵在学界历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湖湘文化特指近世湖湘文化,即滥觞于南宋时期以王夫之为代表的湖湘学派及其文化现象;广义的湖湘文化指滥觞于先秦周楚文化并绵延至今的湘楚民众在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屈原的诗歌艺术、马王堆的历史文物等都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征,及至南北朝、唐宋,特别历经宋、元、明的几次朝代更迭和大规模移民,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过重大变化,历朝民众都在本土特有的地域生活实境中,组合、建构出过不同内质的湖湘文化。近现代文化大变革中,湖湘民众与湖南境内的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缔造了新的湖湘文化。湖湘饮食嗜辣,民众性情也较暴烈,湖湘文化也具有不喜约束、正义感强、勇猛尚武、淳朴重义等特点,表现为在生活中比较重视现世生活,不好高骛远。

沈从文出生的湘西,地属武陵山脉,在历史上属于“楚南”。楚南之地历来民风彪悍、勇武蛮横且重巫蛊鬼神,生活中又追求本性自由。沈从文少年时有行伍经历,因而性情中耿直和冲淡相协,其文学作品也多呈现不喜约束的精神追求。尤其是小说中多充满原始生命的神秘感与盲目感。湘西作为湖湘文化的一个根基和承载体,用具有特殊地域特征的风俗点缀着湖湘文化的世界。沈从文立志成为湘西生活的叙述者和歌者,将其归为京派小说家是就其文学个性、创作风格和叙述艺术而言,略去了其主题与人物的地域性特点。北京大学学者曹文轩教授认为,在中国众多的地域性作家中,沈从文是其中的一个经典。他的代表性作品全部都源自湘西——一个湖湘文化浸润的地方。《边城》是其中尤为特出的一篇,沈从文在如诗的行文中用冲淡的心态,写满了浓郁的湖湘地域风情、哲学品质和道德执守,也表现了沈从文念念心系的湖湘哲学观照。

一、湖湘文化的地域风情

现当代文学史上孙犁、汪曾祺都是写地域生活情态美的高手。孙犁写的是劳动人民,因与抗日战争相关而染上了太多的政治色彩。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学生,写的是市井小民,有些过度生活化,小说和散文中叙写的生活景物与人情美都有种奇特的色彩。沈从文的与众不同在于其独立自守的一份恬静与自然。他对山村生活的情有独钟。《边城》写的亦是山村的淡雅,也是用如诗如水的文字描绘了极具湖湘文化特色的地域风情。

湖湘自然景观中多水,三江四水的地理风貌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湖湘文化。追求浪漫与自由是湖湘文化之魂,从几千年前的楚文化承袭而来,至今未绝。从屈子汨罗江畔行吟至今,湖湘文化浸润的文学无不极具浪漫情怀。可随物赋形又包容万物的水,其实也象征着一种无拘无束极其自然的生命状态。沈从文作品中的水元素,已经有诸多学人大加研究。沈从文曾在《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一文中说:“我学会用小小的脑子去思索一切,全亏得是水。我对于宇宙认识得深一点,也亏得是水。”《边城》也是水边的故事,水上人的生活,水上人的言语,水上人的感情和追求。白河、沅水、小溪、绳渡,这“边城”就是一个水的世界。水是柔的,柔也是女人与水共有的特性,更是一种最高贵、最雅致的情致。《三三》中城里来的先生和女人被水边长大的灵秀女子三三身上的那种无法言说的神韵所深深慑服。因为有了水的滋养,便有了不急不躁、不温不火的一份活泼的静雅,生活也多是水样静美。《边城》中船夫、少女、古渡、白塔、斜阳,凝成一幅亘古的边城山水画,更是一种淳朴的纯美生活图景。

《边城》中的人文景观也多具湖湘文化深意。白塔是《边城》中一个令人印象颇为深刻的人文景观。白塔是佛教中常见的物象。佛教崇尚静心与淡泊,与湖湘文化中推崇自由平淡的观念相契合。沈从文素来重视人的生存与生命尊严,这也与佛教素来尊重生命的本真相契和。因而这白塔的意象直接指向人的生命本质。船夫死时,白塔突然坍塌。这平日里可有可无的白塔突然变得重要了。人们觉得白塔与风水有关,大家就都捐了些钱在冬天修好了,更多的是表明大家依然认可这渡船的所属和存在,依然关心这需要依靠渡船生存下去的人。在小说中白塔骤然成为生命存亡的象征,人们通过尊崇白塔来表达对翠翠失去祖父后生活的扶持,朴素的乡民用一种淡然无痕的方式表达着对生命的尊重。

湖湘民俗活动往往文化涵义丰富。在湖湘饮食民俗中,“吃”具有丰富的社会意义,也是人们社交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去哪家做客,看菜式的多寡和桌席排位,往往能看出主人对客人的态度。《边城》描写端午节的龙舟竞渡时,团总女儿被安排在顺顺家“当中窗口”最好的地方,这便让所有的乡民都一看便知,顺顺家对团总女儿身份的认可,甚至是婚姻关系的承诺。而傩送将翠翠请到自家堂屋里最好的位置与团总女儿并排坐下,也是用行动表明了自己对翠翠的态度和承诺。这也才有了翠翠知道了傩送对她的心意而产生牵挂。在小说中民俗活动不仅仅是纯风俗,它们既是人物的生活环境、作品的情调氛围,也是故事情节的推手。《边城》中,民俗活动争渡是情节的衔接,绳渡是翠翠的生活环境,而走车路和马路则是爱情故事的氛围渲染。民俗的意蕴也常令故事情节错落多姿,文化气息浓郁厚重。端午节的争渡就是湖湘民俗文化中争先与霸蛮风气的集中表现。湖南湘西民俗中的“走车路”请保山是请媒人提亲,婚前要经过六礼或八礼。而若是自由恋爱,则可以采取“走马路”用唱歌的方式自行定亲,婚约意识也简便自由。这样的婚俗文化是湘西开化精神和浪漫情致所孕成。

沈从文的语言具有非凡的洞察力,这使其小说具有外在语言美和内在人性美。方言不仅是丰富生动的口头语汇,而且富有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沈从文在《边城》中也点缀了几句湖南方言,写翠翠在爷爷小憩时牵船渡人用了“溜刷在行”一词,就是一种自然的熟悉,往往用来形容人做事又快又好,看着令人舒服。这在湖湘文化中是一种很高的称赞。这方言在清新淡雅和形象生动之外,也平添了活泼的生活气息和民间的质朴与淳厚,能充分表现人物性情的张力。

二、湖湘文化的道德执守

《边城》里的人们重情轻生、重义轻利、守信自约,“凡事只求个心安理得”,这是湖湘文化中宝贵的道德执守。《边城》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其中还埋藏了翠翠母亲的故事,在边城里演绎得美丽而忧伤、纯净而古朴。在哀怨纠缠的三角恋里,翠翠重走了母亲的恋爱之路。当多年后的爱情故事重演时,天保远走水路遇难,傩送不堪负疚,也驾舟远行。一个没有结局的尾声也凝滞了永恒的等待和山水,将神圣的爱情衬托得自然纯美。故事中虽然没有心情激荡的批判与争论,但沉静的道德氛围潜伏在故事情节和人物言行中,有一种坚定的道德力量使人长久地为之感动和震撼。中国传统的善良、慷慨、诚信、助人等诸多道德行为历来为边城民众所崇服,因此小说也自然带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感人力量。翠翠的父母因为婚姻与爱情不可兼得而双双殉情,翠翠为等待生死未卜的傩送坚守渡船,这种爱情的忠诚与执着也历来是湘西人的道德准则。

小说中有明确的道德评判。《边城》开头的渡船,说是公家的,船夫便会将客人给的钱收齐还回去,有还不回去的便买了草烟送还,买了茶叶烧茶供路人取饮。这些行为凸显了湖湘文化中重义轻利的本色。还有碾坊与渡船也是一种隐性的道德力量较量,即义与利的较量。傩送的爱情就是义与利之间的选择。最终他选择了渡船,是坚持义利取舍的标准,也是对湖湘文化中重义轻利传统的精神坚守。在湘西,哪怕是妓女这样的行当,也不仅经得住道德的考验,而且也遵循义字先行的规范。《边城》中写到:“有些娼妓的熟客,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情义却是十分重要的。”靠情义维系的那份看似浅薄的感情,因为湘西女子的守信自约而多了几份温暖。

三、湖湘文化的哲学品质

楚地及湖湘文化中最原始的“巫傩文化”很重视人生、关注生命与生活,又充满幻想与激情,表现在人性中为浪漫、坚韧而大胆。湖湘文化因远承楚文化的浪漫精神,形成了一种自在自为的生存态势和追求自由的哲学禀赋。因而在沈从文小说中行云流水般的故事与文化,其实是湖湘大地上自由生存哲学的表现。在茶峒安静的日子里,人事的纷杂是极少的。人们都埋头于简单的日子,满足于当下的生活。《边城》里也有商业和河街,是小城的商业中心和娱乐中心,在那里多是随意交换的自由,少了许多经商得利的油滑与奸诈,也就少了许多钱财的烦扰和外物的拘束。船夫很热诚地邀人喝酒,河街上很多铺子的商人会送他粽子、红枣与其他东西,以示对他看守渡口的谢意。

生活中的自由无拘也表现在感情上。湖湘文化中将婚恋看得很重。尤其在湘西等少数民族地区,更是追求自由恋爱,甚至将爱情看得重过生命。因为对青年男女来说,爱情是生命本能的需要,是性情的本真所在,若爱情与族规相违背,多是选择用生命祭奠爱情。因此湘西地区多有赶歌会、歌节等节日来歌颂爱情,以歌交友。山歌既是任何场合通行的爱情试金石,也是颂扬爱情的最普遍形式,其中有很多颂扬忠贞爱情的故事。《边城》中“走马路”这种自由的婚俗文化也是湖湘文化哲学精神追求的现实呈现。

湖湘文化最明显的霸蛮性情在沈从文笔下能流淌成一片静与淡,实在是一个值得参详的话题。这也许更多地与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相关,是铅华洗尽、大悲大苦之后的心灵逃遁,还是看透人世沧桑、放下得失的超脱,我们不得而知。但沈从文看待湘西的人和事,一直是用一种无比温和的目光,仿佛那里就是他心底里最柔软的角落。为此他不惜用无数精美的语言和信来向张兆和描述他的“世外桃源”。对沈从文来说,湘西是他最钟爱的故土,张兆和是他最钟爱的人,他便用了二者的结合,将张兆和的影子映照在湘西的山水之间,合为一个他的“湘西世界”。他对最钟爱的人与情用了最舒缓的方式慢慢叙说,一段从容,一份持握;一段平和,一份执守。

(本论文为武汉商学院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所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胡光凡.湖湘文化与文学“湘军”[J].岱宗学刊,1993,(3).

[2]刘玲,米华.湖湘文化研究综述[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7).

[3]兰永平.论《边城》的地方色彩[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4).

[4]蒋伟.湖湘之水与湖湘文化[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2,(11).

[5]金兰芬.乡土文化中的人性美[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6]丁平一.试论湖湘文化的根本特性[J].求索,1998,(5).

[7]沈从文.沈从文文集[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3.

(李婷  武汉商学院人文教研室  430056)

猜你喜欢

湖湘文化边城特色
灰狼和山羊
塞翁失马
熏风四月到天涯
皈依真·善·美
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魏源的“救亡图存”“经世致用”
浅谈湖南的“火辣文化”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