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唐诗人刘商生卒年考辨

2016-01-05郝允龙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10期

摘  要:中唐诗人刘商,字子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进士及第,能文善画。但两《唐书》均未为其立传,

对其生年和卒年各种文献典籍无明确记载。通过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刘商当生于735前后,卒于807—812期间。

关键词:刘商  生卒年  考辨

刘商,字子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进士及第,中唐诗人,能文善画。《唐才子传》称其:“乐府歌诗,高雅殊绝。拟蔡琰《胡笳曲》,脍炙当时。仍工画山水树石,初师张璪,后自造真。”[1]两《唐书》均无传,其生年和卒年各种文献典籍无明确记载。通过现有资料笔者分析认为刘商当生于735前后,卒于807—812期间。

一、刘商生年考

兰州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勋成以刘商《胡笳十八拍》为据,从刘商在合肥任职时间的角度入手多方论证,认为该文当写于刘商罢卢州合肥令后的大历四五年(769—770)间。[2]《全唐诗》中收录了刘商的《胡笳十八拍》,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四中说刘商:“乐府歌诗,高雅殊绝。拟蔡琰《胡笳曲》,脍炙当时。”被唐德宗称为“真宰相器”的武元衡,在《刘商郎中集序》中亦云:“今所编录凡二百七十七篇,及早岁著胡笳词十八拍,出入沙塞之勤,崎岖惊畏之患,亦云至矣。”可知刘商的《胡笳十八拍》是刘商早年所写的诗篇,并在当时引起轰动。

在敦煌遗书中,现在发现了刘商《胡笳十八拍》的三个写本,分别是P.2555、P.3812、P.2845。写本的诗体后都有一小序,现将中华书局总编辑徐俊先生《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卷下一段摘录如下:

《胡笳曲》,蔡琰所造。琰字文姬,汉中郎蔡邕女。汉末为胡虏所掠,至胡中十二年,生子二人。魏武帝与邕有旧,以金帛赎之归国,因为琴曲,遂写幽怨之词。曲有十八拍,今每拍为词,叙当时之事。承议郎前卢洲(卢州)合肥县令刘商。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前合肥县令刘商曾写了《胡笳十八拍》。按照一定习惯,诗歌作者名字前面署的官衔,应是该作者写作此诗时所担任的官职名称。“承议郎前卢洲(卢州)合肥县令刘商”,表明刘商担任合肥县令卸任后还未担任其它官职时写下了《胡笳十八拍》。其中“承议郎”是文散官名,隋始置。唐为文官第十五阶,正六品下。散阶指无固定职事的官员品阶。

另外,无论是《历代名画记》《唐才子传》还是《全唐诗》对刘商介绍时,均未提及刘商担任过合肥县令。《历代名画记》卷一零载:“刘商,官至检校礼部郎中,汴州观察判官。”《唐才子传》卷四中说道:“贞元中,累官比部员外郎,改虞部员外郎。数年,迁检校兵部郎中。后出为汴州观察判官,辞疾挂印,归旧业。”《全唐诗》卷三百零三也对刘商这样记载:“官至检校礼部郎中,汴州观察判官。”[3]因此,刘商担任卢洲合肥县令应在“官至检校礼部郎中”“累官比部员外郎”和“汴州观察判官”之前。

刘商有一首题为《合肥至日愁中寄郑明府》的诗作,全诗如下:

失计为卑吏,三年滞楚乡。

不能随世俗,应是昧行藏。

白璧空无玷,黄沙只自伤。

暮天乡思乱,晓镜鬓毛苍。

灰管移新律,穷阴变一阳。

岁时人共换,幽愤日先长。

拙宦惭知己,无媒悔自强。

迍邅羞薄命,恩惠费馀光。

众口诚难称,长川却易防。

鱼竿今尚在,行此掉沧浪。

这首诗题目中的“至日”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日,在农历的十一月。“失计为卑吏,三年滞楚乡”说明,刘商在合肥任县令已经有三年了。据《新唐书·地理志五》,合肥县时属淮南道中上州的卢州,为紧县。按照唐代的官制,上县县令官衔为从六品上,紧县县令也应当属六品以下官吏。唐玄宗时官修的《大唐六典》[4]卷二《尚书吏部》记载:“内外六品以下,四考满。”也就是说六品以下官吏,四年一任为满。到了中唐以后,这一制度有了改变,变为三年一任为考满。《唐大诏令集》[5]卷二《代宗即位赦》中就明确指出:“州县官,自今已后,宜令三考一替。”《通典》[6]卷十九《职官一》载:“至广德(763-764)以来,乃立制限,州县员外、兼试等官,各有定额。并云:额内溢于限者,不得视职。其有身带京官冗职,资名清美,兼州县职者,云占阙焉,即如正员之例。官以三考而代,无替四考而罢。由是官有常序焉。”

作这首诗的时候,刘商已经表明在合肥县令的职位上已满三年,任职到期。诗作中“岁时人共换,幽愤日先长”“鱼竿今尚在,行此掉沧浪”两句也说明刘商即将离任。诗题中的“郑明府”(唐代别称县令为明府)应是来接替刘商的新任合肥县令。那么刘商任合肥县令的年份应是多少呢?

《文苑英华》[7]卷八六九中收录了唐代著名散文家李华的《淮南节度使尚书左仆射崔公颂德碑铭》一文,现摘录如下:

逆臣起幽陵,陷潼关,至奠哀兆人,思古公避狄之义,于是帝车西南,依我心膂,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剑南节度采访使。元宗克让圣子,家为唐虞,公出纳王命,至于朔方。弼谐二圣,孝慈光明,自西自东,殄歼元恶。天讨之师,岌如山行,寇若霜藁,鼓燎无馀。帝曰“尔圆,实叶朕志”,官中书令,拜赵国公。公拜稽首:“臣敢上冒,以负天明命?”帝遂其高,俾作少师,师训东宫,兼长邦宪。居守洛京,乃傅济王;又典汾州,王德日宣。汾州阜安,乃统江淮,主三军,督万人,加工部尚书。时征镇之司,恃勋奸令,公独露奏,慝用辍兴,转吏部。淮南既清,军用馀逸,夷难江南,万里康哉。六岁在镇,心驰王幄,恋慕之极,至于涕洟。献章请朝,帝恩降允。公不俟驾,建旆将驰。耆耋泣诉,吏人遮道,指日诣阙乞留者三百馀人。公申谕而行,至于京师。天子大悦曰:“赵国公先帝元臣,常为朕师。自我不见,于今六年。有司如朕意待之。”加尚书左仆射,遂淮南之请,所部八州人,舞手蹈足。秘书省少监兼庐州刺史长乐贾深,有文有武,忠于王室,推心驭下,嘉绩升闻,戴公仁明,思扬盛德。合肥令彭城刘商,先后之族,临人惠和。一州之老幼咸曰:“我州我邑,敷王德泽,崔公封内,我是以安其仁。不铭其德,不可谓贤。”

据《旧唐书·肃宗本纪》[7]载:“二月……癸亥,以凤翔尹崔光远为成都尹、剑南节度、度支营田观察处置等使,以太子詹事、赵国公崔圆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观察等使。”此二月指上元二年(761)二月。《旧唐书·肃宗本纪》中又有“六月戊戌,以淮南节度使崔圆检校尚书右仆射。”此六月指大历元年(766)六月。另外,《新唐书·崔园列传》记有:

至德二载,迁中书令,封赵国公,实封户五百。乾元元年,罢为太子少师,留守东都。于是上皇所置宰相无在者。王师之败相州也,军所过,皆纵剽,圆惧,委东都,奔襄阳,诏削阶、封。寻召拜济王傅。李光弼表为怀州刺史,改汾州,以治行称。徙淮南节度使,在镇六年,请朝京师,吏民乞留,诏检校尚书右仆射,还之。久乃检校左仆射,入知省事。

综上内容可知,“淮南节度使尚书左仆射崔公”即赵国公崔园;李华《淮南节度使尚书左仆射崔公颂德碑铭》当作于大历元年(766)崔园从京师长安返回淮南之后;“颂德碑铭”中的“左仆射”应为“右仆射”,后来崔园才迁至“检校左仆射,入知省事”。崔园由上元二年(761)任“淮南节度观察等使”到大历元年(766),恰为六个年头,与“赵国公先帝元臣,常为朕师。自我不见,于今六年。有司如朕意待之”和“徙淮南节度使,在镇六年”的说法是极其吻合的。这也说明大历元年,贾深(琛)为卢州刺史,刘商为合肥令。换句话说,大历元年刘商已在合肥县令的任上。

刘商诗《送卢州贾使君拜命》云:

考绩朝称贵,时清武用文。

二天移外府,三命佐元勋。

佩玉兼高位,摐金阅上军。

威容冠是铁,图画阁名芸。

人咏甘棠茂,童谣竹马群。

悬旌风肃肃,卧辙泪纷纷。

特达恩难报,升沈路易分。

侯嬴不得从,心逐信陵君。

这是刘商送贾使君琛从卢州赴任睦州时的一首送别诗。《严州图经》[8]“题名”下记载着:“贾琛,大历三年十月二十五日自庐州刺史拜。”唐代的“睦州”于北宋宣和三年(1121)改称为“严州”。《严州图经》成书于南宋,所载贾琛从卢州拜任睦州是极为可信的。这说明大历三年十月刘商仍在合肥任县令。“特达恩难报,升沈路易分。侯嬴不得从,心逐信陵君”的诗句,表达了刘商对贾琛知遇之恩的感激和不能继续追随的惆怅情怀。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将因“三年考满”而离任。据此可以断定,大历元年到大历三年(766-768)刘商任合肥县令。

现有资料,都表明刘商为进士出身。例如,《唐才子传》载:“商,字子夏,徐州彭城人,擢进士第。”《全唐诗》中对刘商的介绍为:“刘商,字子夏,彭城人。少好学,工文,善画。登大历进士第。”清代徐松编写的《登科记考》[9]卷二七将刘商列入《附考·进士科》。在唐代,士子入仕为官的途径除建立军功、秉受门荫外,主要依靠科举考试。在科举考试的三大类型中,常科中的明经及第者需守选七年,进士及第者需守选三年。所有出身者待守选期满后才能参加吏部主持的冬集铨选,通过身、言、书、判四项考试后方可注拟授官。而且唐时新进士初次授官最高只能是八品,一般到被发往的一方县治出任县丞或者是县尉。刘商在大历元年就已是县令,为从六品,按照推理,从考中进士到出任县丞或者是县尉,再到任县令,最少在六年左右。此时的刘商年龄也应在三十岁以上了,绝非翩翩少年了,从“暮天乡思乱,晓镜鬓毛苍”的诗句中也可见一斑。因此可以得出,刘商的生年应在735年左右。

周绍良先生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中《鸿胪少卿阳济故夫人彭城县君刘氏墓志铭并序》[10]有这样的记载:

彭城县君刘夫人,纯粹令德,而罹闵凶,天难忱淑,贞遘短折,福善何忒,噫!命欤?汉高贵胄,楚元良裔,赫弈蝉聊,为世□族。曾祖延景,皇银青光禄大夫、陕州刺史、赠开府左仆射、沛国公;祖瑗,金紫光禄大夫、国子祭酒;老姑肃明皇后。森粲史谍,辉耀宫掖,并博识洽闻,贞固利用,以忠节称盖,匪外戚昇荣。父为辅,皇朝散大夫、岐州司马。贾谊多才,颜回无寿,学有余业,位屈迁腾。夫人岐州第二女也。冲和柔顺,法度礼仪,皆秉天资宿成,各合姆师善训。君子好逑,作嫔阳氏,执箕主馈,奉养高堂,侍膳问安,竭孝尽敬。阳君负匡佐之才,蕴纵横之略,中外累践,逾廿载。自顷宦游,绵历江汉,动息出处,常每因依,邕邕和鸣,廿余年矣。庶龟龄共固,痛蕣华先凋,建中二年十月廿一日寝疾,终于安仁里私第,春秋卌。阳公悲梧桐半枯,恨衰年之独处,将鼓盆之讵忍,仰遗挂而增哀。宅兆卜叶,以其年十一月卅日,归葬于河洛旧茔,列次松楸,祔侍先远,悲哉!用书族氏,聊述至行,纪彼鲜原,达于贞石。铭曰:族茂彭城,县君挺生,庆兹令淑,偶比贤英。奉侍养于高堂,竭孝敬于至精,庶龟龄之共固,痛蕣华之早倾。访窀穸之卜兆,归河洛之先茔,□烈贻于永久,俾弈世而作程。

细究文意,这位刘夫人卒于“建中二年十月廿一日”,当为781年,终年40岁,当生于741年(天宝二年)。这位刘夫人是刘为辅的第二个女儿,似为刘商之妹。故亦可推定刘商当生于开元末。

综上,刘商的生年当为公元前735左右,即唐玄宗开元年间。

二、刘商卒年考

至于刘商的卒年,现有的资料中也并无明确记载。《唐才子传》卷四记载:“商,字子夏,徐州彭城人。……商性好酒,苦家贫……好神仙,炼金骨,后隐义兴胡父渚,结侣幽人,世传冲虚而去,可谓江海冥灭,山林长往者矣……”这给刘商最后的生命戴上了神秘的光环。由前文的推演,我们知道刘商于大历三年(768)十一月罢合肥县令。此后有关他为官的记载就是:“贞元中,累官比部员外郎,改虞部员外郎。数年,迁检校兵部郎中。后出为汴州观察判官,辞疾挂印,归旧业。”其中“贞元”是唐德宗的年号,指的是从公元785年到公元805年。因此,刘商“辞疾挂印,归旧业”应该在805年或805年之前。

南宋陈振孙撰《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六载:“唐虞部郎中刘商子夏撰。武元衡为之序。”《文苑英华》卷七一三中记载着武元衡为刘商集所作的《刘商郎中集序》,现备录如下:

天运地转,刚柔生焉;礼辩乐形,文章出焉。天之文莫丽乎日月,地之文莫秀乎山川。圣人观象立言,用稽述作,发乎情性,形于咏歌:大则明天下政途,弥纶王化;小则舒一时幽愤,刺见《国风》。故子夏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声成文谓之音也,固可动天地,感鬼神,则正始之道存焉。

有唐文士彭城刘公讳商字子夏,眷予一先后之辈,睦予两中外之亲。缘情所钟,爱亦加等。顾惟遭幸,秉国枢重,燮赞台衡之务,统临井络之人。其孤乃缄鐍遗文,提捧万里,猥期序引,将佐词林。予感悼故知,恻览华藻,珠玉缀错,清泠自飘,皆素所狎闻也。泫然涕下,不能自收。矧公遐情浩然,酷尚山水,着文之外,妙极丹青。好事君子,或持冰素,越淮湖,求一松一石,片云孤鹤。获者宝之,虽楚璧南金,不之过也。晚岁摆落尘滓,割弃亲爱,梦寐灵仙之境,逍遥元牝之门,又安知不攀附云霓,蜕迹岩壑,超然悬解,与漫汗游乎无间邪?着歌行等篇,皆思入窅冥,势含飞动,滋液琼瑰之朗润,浚发绮绣之浓华,触境成文,随文变象。是谓折繁音于孤韵。贯清济于洪流者也。今所编录凡二百七十七篇,及早岁著胡笳词十八拍,出入沙塞之勤,崎岖惊畏之患,亦云至矣。有若太原王绪、河东裴茂、茂弟荐、河南豆卢峰、冯翊严绅、绅弟绶,及余伯舅洎于子夏,咸以儒业相资,冠胄群族,雄词丽句,遍在人间。予与司空严公,亲结义深,相与编葺,恨不得继采诗之末,播于乐章,且传诸名士,庶几不朽。忝以宿姻旧好,抚事追书,故言之不让也。

《旧唐书》卷一五八《武元衡传》云:“元和二年正月,拜门下侍郎平章事,赐金紫,兼判户部事。”《旧唐书》卷一四《宪宗本纪》亦云:“以户部侍郎、赐绯鱼袋武元衡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赐紫金鱼袋。”又云:“十月,……以门下侍郎、平章事武元衡检校吏部尚书、兼门下侍郎、平章事、成都尹、充剑南西川节度使,仍封临淮郡公。”《新唐书·武元衡列传》卷一六五载:“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户部事。”“诏元衡检校吏部尚书,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为剑南西川节度使,繇萧县伯封临淮郡公,帝御安福门慰遣之。”《新唐书·宪宗本纪》亦载:“二年正月,……己酉,御史中丞武元衡为门下侍郎,中书舍人李吉甫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上材料表明,武元衡于元和二年(807)二月出任宰相,并于同年十月任剑南西川节度使。

同时,两《唐书》都明确记载了,武元衡于元和八年(813)二次拜相。“三月甲子,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甲子,以剑南西川节度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上柱国、临淮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武元衡复入中书知政事,兼崇玄馆大学士、太清宫使。”“癸卯,镇州节度使王承宗盗夜伏于靖安坊,刺宰相武元衡,死之。”元和十年(815)六月,武元衡遇刺身亡。

从“其孤乃缄鐍遗文,提捧万里”和“予感悼故知”中,可以判断出刘商已卒,且一定卒于武元衡遇刺之前(815年6月)。又从武元衡的《刘商郎中集序》“顾惟遭幸,秉国枢重,燮赞台衡之务,统临井络之人”句中得知:此文当作于武元衡初次为相后,到蜀地(井络)为剑南西川节度使,且未再次出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即元和二年到元和八年期间(807-813)。也就是说,刘商当卒于807-812期间。

综上所述,刘商大致生于公元735年左右,卒于公元807年至812年期间。

注释:

[1][元]辛文房:《唐才子传》,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2]王勋成:《从敦煌唐卷看刘商<胡笳十八拍>的写作年代》,敦煌研究,2003年,第4期。

[3]中华书局编辑部校点:《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4]李林甫等注,李隆基撰:《大唐六典》,西安:三秦出版社,1991年版。

[5]洪丕谟等点校,[宋]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

[6]王文锦等点校,[唐]杜佑撰:《通典》,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

[7][宋]李昉:《文苑英华》,北京:中华书局,1966年版。

[8][后晋]刘昫:《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

[9][宋]陈公亮:《严州图经》,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10]赵守俨点校,[清]徐松撰:《登科记考》,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11]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827-1828页。

(郝允龙  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