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工科专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2016-01-05蔡中民徐学红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29期
关键词:技术型实训专业

蔡中民++徐学红

摘要:该文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基础,分析在地方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以“重科学、轻技术”为科研导向,对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能力欠缺;缺乏一批应用技术型的师资队伍。针对问题和不足,该文提出解决的方法和对策,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工科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转型发展。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9-0095-02

众所周知,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与产业的转型升级需求之间出现矛盾,不少企业高端技能型人才短缺,相反,高校毕业生 “就业难”、“不对口”现象逐年严峻。目前,我国共有2400多所大学,其中的755所普通本科院校中有646所属于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高校占到本科院校总数的85%,承担着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使命。然而,从教育部近年来进行的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统计情况看,地方本科高校的就业率最低,而高职院校仅次于排名第一的985高校。因此,大力推进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解决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状况之间的矛盾刻不容缓。对于技术性较强的工科类专业,相比其他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但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

1 存在问题

1.1 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在中国教育部门评估指标指引下,大部分地方本科学校将知识系统性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培养目标,使得各高校的相同专业的人才培养基本相同,没有突出地方和高校的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过程突出理论课程的教学,对实践型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课程开设明显不足,尤其是对于刚升本的院校,相同的专业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有本科生,普招专科生,对口生,3+2学生,在理论课和实践课开设上怎么样采用因材施教的问题上,理论课和实践课开设比例分配上体现的不够突出。过分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完备性,轻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会造成学生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所以现行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实践课开设及实践课开出率上的安排是不完善的。

1.2 以“重科学、轻技术”为科研导向,对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能力欠缺

按照现行的中国高等院校分类标准,985高校属于纯学术大学,211高校属于学术和技术型大学,其他的高校应属于应用技术型大学,尤其是新升本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是应用技术型人才。虽然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本人认为地方高校科研方向应该以应用技术型科研为主,应该注重教师的应用技术型科研研究,教育部门对地方高校的科研考核也应该转向以应用技术型科研为主的考核标准,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地方高校老师搞应用型科研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1.3 缺乏一批应用技术型的师资队伍

高校现有的师资队伍大多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绝大部分高校老师缺少企业实践的锻炼,老师本身实践动手能力不高,这是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最大问题,各高校引进老师时只是对学历上做了硬性的要求,而对企业锻炼能反映老师应用技术能力上没有做过多的说明,同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高技术技能人才进入学校从事教师职业受到现行制度的制约,导致各地方高校缺乏一批应用技术型的师资队伍。

2 发展对策

2.1 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我们主要从教学理念入手,从过去“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校学什么,毕业后做什么”到“社会需要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教什么”的理念转变。教学模式从“传统讲授”向“任务驱动”转变,强化实践教学、重视市场需求。按照这个人才培养理念,我们确定工科类专业改革基本思路:按照“教、学、做、评”一体化,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理念,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改革,最终完成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了“四对准”和“五融合”的人才培养标准: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应用搞科研;“五融合”: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行业)需求融合;教学内容与生产项目融合;专业教师与技师相融合;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相融合;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最终形成了“4+1+1”人才培养模式:“4”即前4学期上完全部理论课程,完成教、学。每门课程与岗位要求及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强调高端技能,强调动手实践能力。“1”即第5学期开设综合实训课,以项目带动实训,以教师电子产品设计工作室为主,完成做。“1”即第6学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完成评。以大学生电子产品制作训练中心为主,教师参与指导。

图1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

2.2 改善创新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为改善创新实践教学条件,我们创造条件建设了计算机应用与网络国家级实训基地,电子技术省级实训基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校级实训基地,现有40多个校内实训室,占地2000平方米,价值2000多万元,同时和华为、中兴、新开普、生茂光电等国内知名的电子信息类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求,基本实现“实验—实训—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其次为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我们进行了学科和课程的整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自2006开始招生,我们多次进行学科和课程整合,随着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更高要求,将实现深层次的整合,直至最终一个专业只有2-3门专业课,并且将综合实训课程全部根据企业生产需要将课程内容进行删减、组合、调整,对应每个专业2-3核心能力的培养,现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我们在第五学期开设了《单片机开发技术综合实训》、《EDA技术综合实训》《电子线路故障诊断技术综合实训》三门实训。

再次,根据专业课程设置,结合最新人才需求变化,通过详细调研和讨论,制定各门综合实训课程内容。成立各综合实训项目开发小组,由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和企业高级工程师共同担任组长进行课程项目的选择和开发,所确定的项目尽可能是来自实际生产或以后可得到实际应用的项目。

2.3 完善应用技术型师资结构

应用技术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只有教师的技术能力提高了才能培养好的学生,如何使教师转变观念、积极参与改革,并在改革之中主动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是首要问题。我们在改革中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增强师资力量。

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我们多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具体目标,学习有关兄弟院校的改革经验、专家学者的有关论述,开展教学做一体化评教学改革大讨论,确定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利用假期时间进行拓展训练培养教师团队精神、精益求精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其次,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老师到合作企业兼职。有计划地安排老师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并将其中的技术和知识引入教学当中。按照系师资培养计划每年派5-8名青年骨干教师知名职业院校学习,力争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100%的考取技师资格证。通过以传帮带方式进行业务培训,使所有老师的专业知识多样化,尽量能从整个专业角度来把握教学。拿出专项资金,奖励课程开发老师,鼓励教师挖掘自身潜力,开发和改进教学项目。对在改革中业绩突出的教师,在评先树优时,给予重点推荐。

再次,从校企合作企业聘请专业技术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改变师资专业结构,提高工作现场教学的效果

3 几点认识

转型发展大势所趋,但实施起来面临诸多困难。一是专业、职业、岗位三阶段能力培养的融合问题;二是校内校外实训的对接问题;三是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提高问题;四是依托产业、行业实现服务社会问题;五是发挥应用型科研的纽带作用问题。特别强调应用型科研是教师实践能力提高的纽带,是校内校外实训对接的纽带,是实现服务社会的纽带。如何通过应用型科研参与社会实践,参与服务社会,在参与中抓机遇,在参与中获得资源,在参与中承担责任,在参与中提高实践能力,在参与中实现价值,是转型发展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

参考文献:

[1] 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R].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2013(11).

[2] 崔建峰. 地方本科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转型发展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J].教育观察,2015(5).

[3] 张应强.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两个问题[J].苏州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4(2).

猜你喜欢

技术型实训专业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应用技术型大学科研评价体系构建探讨
独立学院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必要性和途径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