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导向教学法在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16-01-05郑秀月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31期
关键词:导向解决问题教学法

郑秀月

摘要: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的操作技能。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给我们的实践教学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以往的教学从零开始,这对于原有基础水平较高的学生无疑是浪费时间,如何同时兼顾到基础薄弱与基础好的学生一直是困扰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教师的问题。任务导向教学法或许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将基础知识融入到实际应用中。

关键词:任务导向;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1-0108-02

1任务导向教学法的概述

1.1 任务导向教学法的涵义

“任务导向法”源自于“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的教学方法【1】。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是在具体任务或项目的驱动下,师生围绕任务进行互动,学生通过对学习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自主探索,最终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以“任务为线索,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抛弃以往传统的“教师说、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达到掌握相关知识和各种职业能力提高的目的。

1.2 任务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第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传统教学方法中,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总是将知识系统地讲授给学生,学生变成了知识的记忆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上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学生过分依赖老师,缺乏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整堂课下来教师忙得不可开交。

而在任务导向教学方法中,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设计者和组织者的角色,精心设计每一个任务,每个任务都含有适量的新知识点,同时任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弹性,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不断的从中获得成就感,提高自信心,努力使任务做到最好,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二,只求更好,没有最好。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而不是以往的“死”任务,学生尽自己的所能依每个人的能力范围努力使每个任务达到自己最满意的效果。它更注重思考的过程,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任务导向教学法的教学过程设计

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通常将课程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两个部分。而在任务导向教学法中,理论课与实践课融合到一起,在实践操作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点,避免了教师讲解理论知识枯燥无味的弊端。任务导向教学法的教学过程设计大概有五个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任务导向教学法教学过程

3任务导向教学法在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是任务导向教学法的核心,围绕“任务”二字,任务导向教学法在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过程如图1-1所示,可以分成“设定任务一分析任务一寻求解决方案一完成任务一评价交流”五个过程 。

3.1设定任务

任务的选择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本堂课的教学效果。

任务的选择除了包含本堂课的知识点外,还要具有吸引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意愿,为良好的教学成果打下基础。虽然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但是如果能够结合专业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任务,那么将会引起学生更加地重视和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或学科的特点,设定不同的任务以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将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的情境中逐步转换成主动学习的角色。例如,电子表格Excel学习的任务设定中,可以为应用英语小教专业的学生设定以学生成绩为素材的实践任务,可以为医药营销专业的学生设定以统计每种药品销售情况为主的实践任务等等。

任务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难度,挑战性,探索性,同时又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过于简单的任务是不足以满足学生的,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探究精神。例如,文字处理Word排版功能的学习过程中,设定任务:要求每位学生设计一份具有自己个性的求职简历。求职简历的制作是每位同学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必须要完成的一项任务,这样一项任务既能激起同学们的兴趣,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探索性,可以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究欲。

3.2 分析任务

任务分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任务小化、细化的过程,学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分析的思路与方法,加强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设计的任务呈现出来之后,教师不应急于讲解怎么做,学生也不应急于动手操作。虽然任务导向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但是教师要扮演好主导与组织的角色。在任务分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有效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逐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弄清楚要完成的任务,想达到的既定效果以及任务的重难点。例如制作求职简历,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求职简历的制作过程,求职简历应包含哪几个部分?制作的步骤?想用何种方法实现?表格还是文字等等。

3.3 寻求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要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提供给学生解决该问题的相关资料,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等,这样又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要切记,点到即止,切不可面面俱到,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3.4 完成任务

问题提出,经过分析发现难点并找出解决方案之后,就要进行任务的执行。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避免出现以完成任务为目的,更重要的是过程的实现。有了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如上述求职简历的制作是一个额外的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在制作的过程中会从中获得成功感、喜悦感。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也可通过开放网络的方式,通过查找网络上的一些求职简历实例及所需要的素材,从中获得灵感,得到启发,对自己所设计好的求职简历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在操作中,学生遇到一些操作上共性的问题教师可以统一的演示;如果是一些个性的问题,教师可单独指导,但不是直接告知具体的操作步骤,而是教会一些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操作能力较差的一些学生,也不是直接演示指导,而是要想办法加深学生的印象,如采用“陷阱教学法”,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操作,再告知正确的做法。

3.5 评价交流

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的一种手段。通过评价,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检测任务导向教学法是不是达到预期效果的一种手段。

任务完成之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成果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组织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对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和交流,可以促进学生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开阔思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更多方法和途径。例如可以从学生完成的作品中找出几份较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请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提高审美意识,并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优秀作品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有利于后期对自己作品的进一步完善。同时请这些作品的创作者讲解作品创作的思路以及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法等。

最后教师对作品中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统一演示和总结,通过总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加系统化,更加深刻的认识。学生结合其他同学作品的优点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在作品完善的过程中,学生不断的体验成功,审美观、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作力不断地得到提升。

4 总结

“任务导向教学法”是一种适合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的方法。知识的学习以“任务”为主线,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很好互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 乔建忠.有效学习任务驱动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

猜你喜欢

导向解决问题教学法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偏向”不是好导向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