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监测社会化发展的思考与研究

2016-01-05李峰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31期
关键词:发展研究社会化环境监测

李峰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监测社会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手段,推动环境监测的发展也成为必然。本文通过阐述环境监测社会化发展的要求和必要性,分析当前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环境监测;社会化;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1-0016-02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巨大的压力,环境监测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监测管理部门对监测任务要求越来越深入细致,极大提升了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水平。当前,各种社会监测机构应运而生,进而在监测质量管理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打造一批业务精良、技术过硬的监测团队,是环保及环境监测部门的当务之急。这也是环境监测社会化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环境监测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必要性

环境监测是一项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的系统工作,其监测所得的数据应具有精确性、完整性、代表性和可比性等要求。因此在监测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能够覆盖所有的监测样品、监测设备、监测环境,对监测人员的素质、监测方法和监测条件也应注意质量控制方面的要求。在当前的环境监测领域,影响监测结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人力资源、监测方法、仪器设备、试剂药品和环境监督。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首先,面临着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社会化的环境监测机构在规范化与专业化方面还亟待提升;其次,人员流动性大,不利于环境监测社会化的稳定性发展;最后,环境监测使用的一起设备精密度不够高,且资金周转压力大,都不利于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的提升。可见,推动环境监测的社会化发展,有针对性的加强社会化监测机构的质量管理,对环境监测的专业性和有效性提升是十分有利的。

2环境监测社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基础工作薄弱

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在环境监测的基础工作中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监测方法相对滞后的情形,且专业性的技术性人才十分短缺。这也是有资金投入短缺的原因。同时环境监测设备的科技含量较低,数量少且精密度不高,这也进一步导致了设备的使用频率低且容易故障频出。很显然,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2 人力资源短缺,人员流动性大

在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中,人员的流动性十分频繁,且关键的重要的岗位招聘难度大,加上没有后续的有效的人才培训系统,人才引进后的技术水平均处于良莠不齐的状态,对有效的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社会发展是不利的。

2.3 质量管理工作相对落后

环境监督机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进步,与传统的环境监测相比,当前社会环境监测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环境项目在不断扩充、监测范围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这同样也带来了监督质量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但是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质量管理的相关工作多停留在面对检查和评审方面,并没有实际深入的推进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实际工作中。

3环境监测机构监测管理质量工作提升的措施

环境监测机构的市场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大,构建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只有保障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才能确保环境监测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具有完整性、代表性、精确性和可比性。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下面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

3.1 注重人才培养

在环境监测业务领域,重视和加强技术的提升和运用,为业务工作制定中长期规划和短期的详细计划。以此推动监测机构的发展,加强对监测工作人员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培养。社会监测机构应积极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活动,为技术人员提供合适的培训机会,保证持证上岗,同时注重对技术人员技术考核工作的落实,促进业务技能的稳定提升。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提高环境监测的专业化程度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高度专业化的监测环境能够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定、紧密型和完整性等。这不仅要求具备先进的设施,还需要拥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操作。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科学规范的布局实验大楼及相关的实验室通风、照明、恒温恒湿装置等。

3.3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需要注重两个方面的建设:首先,注重环境质量检测模式建设,重视环境质量管理和监督工作,环境质量管理与环境检测工作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其次,注重对环境监测机构全体工作人员的思想建设,将质量管理工作和环境监测各个环节的工作结合起来,注重过程控制。如此,才能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实现监测工作的规划、布局、采样和审核工作。最后,在完善的管理体系下,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持续稳定的提升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工作经验,加强交流,推动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3.4 促进质量控制保障活动的开展

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需要积极组织社会监测机构参加各种培训,并完成监测计量工作,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应建立科学的认证系统,促进整个社会环境监测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在各个环境监测机构内部,也应积极开展各种专业技能比拼,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结合各种考核,确保监测业务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参考文献:

[1] 马珩.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水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0) .

[2] 王其杭.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科技风, 2013(23) .

[3] 刘承豪.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J].民营科技,2010(03).

[4] 王晓丽,束平.关于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0(01).

猜你喜欢

发展研究社会化环境监测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互联网思维下零售业发展研究
略谈现代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