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模式的产业融合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2016-01-04王博

现代企业 2015年12期
关键词:传统产业工业化工业

王博

“互联网+”作为两化融合的升级版,将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互联网提取出来,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产业进行全面融合。在融合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创新,因此“互联网+”并不仅仅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更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将“互联网+”引入到新型工业化中,将能够刺激我国的工业发展,带动我国工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本文将具体分析“互联网+”与新型工业化的相关性。

一、“互联网+”与新型工业化具有相容性

1.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孕育着“互联网+”式的产业融合。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其核心就是要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来改造工业化,摆脱传统工业化发展的模式。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设计、研发、管理和市场创新,建立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工业化技术基础,在技术层面上与国际市场接轨,增加产品的有效供给,拓展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空间。“互联网+”作为从信息化中提取出来的主要特征,将其运用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中,更有利于推进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行业的融合。

2.“互联网+工业”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要手段和战略选择。首先,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要加快二元经济结构转型需要与信息产业进行融合。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型过程意味着农业比重的相对缩减和工业比重的相对增加,而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为了摆脱低水平发展陷阱,必须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中间产品成本来推进工业化,而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运用。用“互联网+工业”的模式可以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中间成本,从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另外,在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劳动力有无限供给的趋势,有相当数量劳动者的劳动边际生产力会逐渐趋于零,同时,随着人口的增长,劳动力存量也会出现增长,使就业形势趋于恶化。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要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必须要有适合的产业吸收劳动力剩余。而“互联网+工业”的模式,可以从产业缝隙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扩大就业,从而把剩余劳动力转移到新兴产业上来,从而加速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型。其次,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要提升产业竞争力也需要与互联网产业融合。根据传统产业经济理论,产业结构优化是通过具有优势地位的产业部门代替竞争力衰退的产业部门实现的。而新型工业化的宗旨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而提升产业竞争实力。将互联网产业与工业进行融合,使产业间的边界趋于模糊化,促使传统产业融合到技术水准高的产业,实现产业创新,从而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最终提高产业竞争力。“互联网+”模式使原本分立的产业价值链部分或全部实现了融合,与原产业相比,“互联网+”模式不仅为消费者创造了价值更高的产品或服务,而且使产业获得更高的附加值与更大的利润空间,最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再其次,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使互联网技术在产业领域广泛运用,构建起产业间的信息流和服务流平台,从而大大打破了曾经分隔不同行业的障碍,促进了产业间的渗透与交叉,加快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产业融合的层次

1.技术融合。是指不同工业技术之间的融合,以及工业技术或工业融合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通过融合产生新的技术,会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例如,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融合产生的机械电子技术和数控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和工业融合产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由此可以得出,技术融合更类似于一种新型的可再生、可衍生的技术。

2.产品融合。是指信息技术或数据信息融合到工业生产的流程中,体现为工业产品质量的标准化、产量的提高、产品间的关联度上升,被市场接纳度的扩大,产品被融入了非生产形态先进的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例如,传统的家电采用了智能化技术之后就变成了智能家电(如智能冰箱、智能空调等),普通机床如果加上数控系统之后就诞生了数控机床。

3.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促进企业业务的创新和管理的创新。例如,ERP (企业资源规划)、CRM (客户关系管理)、SCM (供应链管理)等管理软件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企业通过网上订购系统,可以直接在网上下订单,电子商务为市场营销提供了新的途径,产品信息可以在网上发布并达成交易。

4.产业衍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可以催生出的新产业,如汽车电子产业、工业软件产业、企业信息化咨询业、工业创意产业等。此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业、电信业等产业产生了大量市场需求,可以有效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

三、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基于“互联网+”模式的产业融合机制

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基于信息技术的产业融合机制及其有效运行是信息化的基础环境、企业能动性、健全的市场机制等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信息化基础环境与政府管制放松是产业融合的外在环境。而企业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追求是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采用“互联网+”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创新,进而促进产业融合的内在驱动力。

从上图可看,互联网信息技术对原有工具系统的改造,使其向智能化、自动化的信息工具系统过渡。不同产业工具系统的信息化网络化改造,使相互间的专有技术系统开始交叉、共通。

同时,信息技术对传统技术的改造,促进了产品中科技和信息含量的提高,使传统产品变成了信息产品和科技产品,甚至有些产品还改变了原有的存在形态,变成了数字产品。信息化、数字化使不同产业之间产生了交叉和融合,产业的边界逐渐模糊。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优化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流程,而且能够改善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管理理念的创新可以推动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合并、重组、联合,或者通过建立网络虚拟企业,推动融合的实质性发展。这样,也可以减小或消除不同产业间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障碍。

“互联网+”的过程和产业融合趋势的不断加强,促使政府的管理理念不断创新,对产业的管制不断放松,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必要的外部环境条件。

四、“互联网+”与工业化融合:新型工业化中产业融合的现实要求

推进“互联网+”与工业化融合,是我国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最有效的途径。首先,“互联网+”与工业化融合是科学发展方式。“互联网+”与工业化融合,是在新常态下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当前,经济发达国家正在加快向信息社会转型。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同时又面临着实现信息化的艰巨任务,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道路显然不能适应我国的发展要求,片面发展信息化的做法也不现实。因此,将“互联网+”模式运用到工业生产中,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道路,是我国加快向信息化社会迈进的必经之路。其次,“互联网+”与工业化融合是信息化发展的本质要求。“互联网+”模式具有高倍增性、高创新性、高渗透性、高带动性的特点,并且能够对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等进行重塑,尊重人性,连接一切,这些特征决定了互联网技术应用的过程就是与传统技术融合的过程。因而,与工业化的融合能够体现“互联网+”模式的自身价值,实现自身发展。再其次,“互联网+”与工业化融合是工业化发展的内在需要。在过去,我国虽然在探索工业化发展道路问题上,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由于受技术、体制等方面的限制,工业发展不可避免地与资源、环境的开发和保护产生矛盾,并且这种矛盾还有加剧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工业化中,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促进向集约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立起以高新技术支撑型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实现向信息社会的过渡。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要促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产业融合的发展,现实中的要求就是大力推进“互联网+”与工业化的融合,通过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解决工业化进程中的矛盾,拓展和丰富工业化的内涵。因此后文也主要围绕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展开讨论和研究。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传统产业工业化工业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人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丘区传统产业仍大有可为
专家开方:传统产业创新互动做强做大
“工业4.0”之思考
传统产业
为传统产业注入创新活力——浅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