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生中贫困学生心理资助对策探析

2016-01-04张静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26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贫困学生

张静

摘 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于大学新生中的新生贫困生,如何根据其特点进行更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便今后能够更好开展相关工作,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根据新生贫困生的共性特点“心理资助”意义,以及对策展开相关分析。

关键词:大学新生;贫困学生;心理资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19002

1 当前大学新生贫困生共性特点

1.1 自卑与自尊的矛盾

究其根本,导致新生贫困生自卑的根本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两点:(1)综合学习能力;(2)综合素质。新生贫困生仅在知识学习上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而在综合素质方面则有着明显的劣势。经济方面的窘迫使其比非新生贫困生要承担更多的压力,贷款手续的繁复流程,日常生活的精打细算,都一步步蚕食着他们的自尊,从而使其心理失衡,变得自卑。通常而言,新生贫困生比非新生贫困生独立,也更能吃苦,他们渴望得到人们的尊重与肯定。

一方面,新生贫困生渴望参与社交活动,而另一方面,基础教育的落后和经济方面的压力,使得很多新生贫困生不敢也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有些则因担心自身综合素质较低而抵触集体活动,久而久之他们便会变得沉默寡言,不再参加集体活动,逐渐形成自卑心理和自闭。一般而言,新生贫困生所获得的教育资源较为有限,因此他们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才进入高校,从而他们更为看重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他们不断奋斗。这种奋斗的思想与自卑心理的激烈碰撞,使得他们较为排斥其他的生活和学习方式,进而导致他们的思想逐渐走向偏激,加剧自我封闭。

1.2 迷茫的焦虑心理

在大学中开始生活学习一段时间后,新生贫困生容易出现焦虑。一方面他们会不断规划自己的人生;而另一方面,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会使他们怀疑自己,产生迷茫。这种迷茫又会因其他原因而进一步加剧:一方面新生贫困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好的成绩去回报家人,而另一方面他们又极度渴望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这些就像一座座大山压在他们的心理,使他们出现焦虑。

1.3 心存感恩但易产生攻击心理

新生贫困生通常会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帮助,对于这些他们渴望通过努力给予回报。而这也在无形中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家人的殷切期望,同学善意的捐助,社会舆论的压力,如针对新生贫困生是否应该使用MP4、手机登等展开的讨论,都重重的打击着他们脆弱的心理,使他们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当这种压力无法排解时,便会使某些新生贫困生出现攻击心理。

此外,新生贫困生还要面对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多种问题及因素的影响,这些方面都是我们工作的重要问题。

2 大学新生贫困生“心理资助”的意义

为了减轻新生贫困生的心理负担,使其能够够好的适应高校生活,并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防止因贫困而出现退学、厌学等情况,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各高校也根据这些政策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各种帮扶措施,如贷款绿色通道、勤工俭学以及助学金等。此外,有些高校还成立了爱心超市,在食堂设立爱心窗口等,有的甚至还制定了“师友”帮扶计划。爱心超市和爱心窗口能够为新生贫困生提供低廉的生活用品和饭菜,然而其结果却不尽人意,鲜有新生贫困生光顾。“师友”帮扶计划的初衷是发挥“师友”的自身优势,在经济和学习给予新生贫困生一定的帮助,然而在实际执行时发现,“师友”的本职工作已占据他们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根本无法抽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尽心尽责的照顾帮扶对象,导致该计划也流于表象。

3 新生贫困学生“心理资助”对策

3.1 加强自我认知教育,增强内动力

新生贫困生之所以会产生自卑、自闭等问题,且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认知。所谓自我认知,即人们对自身总和能力的认可与肯定,认为自己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实现自我,可以通过自身的潜能去克服自己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一旦自我认知出现缺失或表现不良,高校便要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以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让他们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问题,从而摆脱自卑心理,实现其行为与自我认知的一致性。在新生贫困生入学后,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设相应的课程,开展素质拓展以强化学生的心理认知,使新生贫困生的自我认知得到强化,正确认识大学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够积极面对大学生活中的各种困境和困难,不再将其使为人生中的不幸,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宝贵的财富,在这种境况下不断磨砺自我,提升自我,强大自己的内心,真正成为心理上的“富翁”。

3.2 开展抗挫折教育,提升修通力

新生贫困生刚到大学每当遭遇挫折和困难时,新生贫困生总是将其视为人生中的不幸和成长中的“绊脚石”,因此总是想着如何回避,而未能设法解决,因此挫折与困难便成为他们心中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高校要重视培养新生贫困生应对挫折的能力,使其树立科学的得失观念,当挫折和困难来临时,能够积极面对,而不是怨天尤人,教育他们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调整去寻找解决困难、摆脱挫折的方法,使其自信得到增强,从而更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认真研究和分析新生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帮其做好相应的规划,并以此为前提开展相关的活动,起到警示和引领的作用;充分发挥正负激励的作用,使新生贫困生对挫折的认知进一步强化,进而能够坦然面对挫折,当挫折来临时能够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最终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3.3 做好心理咨询,强化外援力

外在帮扶在帮助新生贫困生脱离“心理贫困”的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尤其针对新生贫困生中的新生群体能够起到带动效应,使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新生贫困生能够借助外力走出阴影。高校要建设一定的心理咨询场所,使心理有问题的新生贫困生能够有交流和沟通的地方;定期组织开展心理调查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新生贫困生制定相关措施,以减轻其由于学习和生活造成的心理问题,使他们能够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因环境改变带来的各种不适,从而享受美好的校园生活。此外,高校还有必要开设专门的宣传教育阵地,帮助学生能够掌握“隐形”咨询心理问题的技巧,使其在心理教育上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体”,如此对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为有利。不但如此,高校还应重视对新生贫困生的家访以及访谈工作,从而切实掌握他们的家庭情况极其内心想法等,以此为前提找出最好的教育时机,提高教育帮扶效果。

3.4 构建良好文化氛围,拓展“心理共鸣”阵地

和谐的班级氛围、温馨的同学情谊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生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当心理有一定问题的新生贫困生身处良好的文化氛围之中时,能够使其心灵得到净化,进而增强其自信,锻炼其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等。高校应该强化校园建设,将学校打造成一个舒适温暖的大家庭,使新生贫困生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如此他们便不会再有被冷落和被嘲笑的担忧,自然改变以前的错误认知,从而享受美好的大学生活。

3.5 发挥集体力量,营造“和谐心理”氛围

新生贫困生有一个共性的表现,即孤僻。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新生贫困生在刚入学时,因经济和心理等方面的影响而与他人保持距离,进而疏远了整个机体,而远离机体又会使其进一步自我封闭,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其没有知心朋友,逐渐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帮助新生贫困生解决人际关系问题,使其能够融入集体之中,对于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班干部要充分发挥其桥梁作用,多去关心新生贫困生在学校和生活上所遇到的困难,积极鼓励其参与学校或班级所举办的活动,帮助他们重新认知自我,树立信心,鼓励他们尝试着和班级同学“以心交心”,积极融入班级大家庭中,即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又能帮助他们肯定自我。

参考文献

[1]陈庆健,梅思佳,唐闻捷.团体辅导在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的效果及作用机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3):132.

[2]李秀,孙留涛.高校新生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讨[J].科技信息,2009,(30):188.

[3]文玉花.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6768.

[4]吉晓琳.浅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前沿,200,(3):6365.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贫困学生
新媒体环境下精准资助贫困学生的策略探究
农村籍大学新生适应期正能量教育探索
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及应用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