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比较优势 突出重点领域推动湖北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走在前列
2016-01-04湖北省国防科工办党委书记主任张忠凯
湖北省国防科工办党委书记、主任 张忠凯
发挥比较优势 突出重点领域推动湖北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走在前列
湖北省国防科工办党委书记、主任 张忠凯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后,湖北省在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9月18日印发《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军区关于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全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实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意义重大
湖北是“三军”大省、工业大省、科教大省,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优势突出,潜力巨大,大有可为。
深刻认识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是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有力抓手。对于湖北省来讲,军民深度融合有助于支撑国家国防现代化建设,有助于巩固和加强湖北军工在全国的地位,有助于军地资源互通互补、共建共享,有助于激发全省创新创造活力,有助于培植优势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助于企业开拓发展新空间,有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充分发挥湖北军民融合发展的比较优势。湖北是革命老区,拥军爱民有着光荣传统,具有融合发展的政治基础;湖北教育和科研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国防科研人才云集,具有融合发展的科教和人才优势;湖北是全国重要的军品科研生产基地,拥有一批行业旗舰型企业和高、精、尖产品,有一批代表我国最高水平的军用技术,具有独特的融合发展的产业基础和创新优势。湖北高新技术及产业比较集中,以武汉光谷为代表,快速发展的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和新材料等产业,可为国防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积极抢抓国家战略带来的重大机遇。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既是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实现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国防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军队改革、军工体制和军品采购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为湖北省发挥科教、军工、区位等独特优势带来了叠加机遇。同时,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将在舰船制造、航空航天、通信导航、人防体系和战备储运等方面产生大量需求。
湖北省军民融合发展成效初显
湖北在营造军民融合发展氛围、搭建军民融合发展平台、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等方面成效明显,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湖北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之路。2015年,全省军工单位实现民品总产出803.1亿元,是2010年的1.8倍。
加强组织领导,营造了军民融合发展氛围。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工作,先后成立了“省军民结合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发了《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通知》。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力度逐步加大,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由一名省委常委担任组长、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的省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专项领导小组;在《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结合湖北省实际,就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作了专门部署。特别是,《意见》的印发,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湖北省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积极推进优势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2014年,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首家进入武器系统总体研制领域的民营企业。
聚焦重点领域,加快了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结合实际,湖北省军民融合工作突出抓产业领域的融合发展。选择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光电子信息产业、民用航空产业、商业航天等重点领域,大力谋划和推进重大产业化项目,积极培育军民融合发展的新引擎。省政府将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作为全省重点支持的6大产业之一强力推进,把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航空航天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培育,支持成立了湖北省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院士工作中心,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湖北省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航空产业发展的意见》。此外,湖北省联合中船重工集团共同推进的海洋核动力平台项目成功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并被列为国家能源科技重大示范工程;国家(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落户武汉光谷未来城;湖北省、武汉市与航天科工集团共同规划推进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项目纳入省委、省政府重点推进的13个重大项目之一,今年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
搭建发展平台,创建了军民融合产业基地。自2007年起,根据全省军工企业的区域分布和产业集聚情况,开展了“湖北省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创建工作,促进军民两用技术转化和军民结合产业集群发展。襄阳樊城区襄阳航空航天工业园、孝感经济开发区孝感军民结合产业园成功创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武汉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获工信部批准授牌,成为我国第五个、内陆第一个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今年,宜昌高新技术创业园、湖北远安工业园、咸宁高新技术创业园获批“湖北省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此外,依托东湖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在创建“武汉东湖国家军民融合创新产业示范区”,努力打造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改革试验平台和重大军民结合产业化项目的聚集园区。
突出比较优势,推动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依托湖北科教资源和军工科技两个优势,面向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个需求,积极引导和促进协同创新。在校企协同创新方面,湖北省依托重点高校,吸纳相关企业参与,成立了雷达技术军民融合武汉大学协同创新中心、高分辨率对地观察系统湖北数据与应用中心。在军工单位与民口配套单位协同创新方面,积极促进发挥各自优势,采取兼并重组、股份制、协作配套等多种方式深化合作。三江航天集团公司采取市场化方式吸纳成熟的民营公司和海外研发团队加入而组建了湖北激光产业技术研究院。在跨行业、跨地区协同创新方面,针对国家海洋资源开发需求,组建了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院士工作中心,为湖北省相关企业提供技术决策咨询和技术难题攻关。在政府部门协同创新方面,省国防科工办加强与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金融办、东湖开发区等有关部门的工作协同,使军工单位的一批重大创新研制项目获得了国家相关部门和省市专项资金支持。
深化战略合作,汇聚了军民融合发展合力。为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实现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工业、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的互通、互动、互补,通过广泛开展战略合作,汇聚形成了加快军民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省政府先后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中船重工、航天科工等军工集团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省国防科工办先后与军工单位相对集中的襄阳、黄冈市政府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军民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省国防科工办与省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公司、湖北银行、民生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加快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目前,10亿元的湖北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投资基金已进入实施阶段,100亿元的长江航天产业基金已签订合作协议。省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专项领导小组成立和启动后,各成员部门按照统一部署分工合作,积极研究推动全省军民融合的各项改革措施。
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任重道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军民融合发展,总的是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意见》明确的总体要求,把推动湖北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湖北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建立完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方面要在体制、规划、政策层面,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稳妥有序推进;另一方面要在工作机制层面,积极探索、主动作为。一要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体制。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整合现有军民融合工作的资源和力量,形成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军民融合发展组织管理体系。二要建立推动军工领域开放式发展的新体制。深化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推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导促进更多的优势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推动先进适用民用技术在国防领域的应用。三要完善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多元合作机制。加强与各方面在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方面的合作,争取更多的重大军民融合项目在鄂投资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军工企业开展国际合作。鼓励军工单位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参与省内重大社会公益事业项目建设。四要完善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和航天云网等网络平台的合作,搭建军民融合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军工单位与民口单位沟通交流信息、开展技术合作。五要创新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在政府引导基金之下,建立规范的军民融合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引入风投、创投等现代投融资手段,鼓励技术与资本融合。支持军品科研生产企业上市融资。
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步伐。军民融合发展涉及的领域环节较多,但关键环节还是产业的融合发展,对湖北更是如此。一要抓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战略谋划。围绕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谋划湖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新领域新空间。要科学编制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军工经济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二要重点发展一批军民融合优势产业。重点推进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航天、光电子信息、北斗导航等产业领域军民融合。跟踪谋划新材料、新能源、网络空间、人工智能、现代物流等领域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三要加快建设一批军民融合产业园区。积极推进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武汉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着力将宜昌打造成军民融合特色产业集聚区。巩固提高襄阳航空航天工业园、孝感军民结合产业园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水平,加快推进武汉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进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全国第三个航天产业基地。四要积极培育军民融合市场主体。加快培育一批军民融合型企业集团,到2020年,培育5家总收入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20家总收入过20亿元的骨干企业和院所。扶持一批掌握军民两用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支持建立若干军民融合科技孵化器,孵化一批科技型小微企业。
大力推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挥湖北的优势和特色,面向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个需求,积极引导和促进协同创新。一要完善军民融合科技服务体系。贯彻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规定,不断提高军工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率。依托产权交易市场,搭建省级军民双向技术交易平台。将军民两用技术创新项目纳入地方科技专项给予支持,促进军民两用成果推广和产业化。二要推动军民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推动民用领域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实验室向军工领域开放,推动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向民用领域开放;鼓励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与相关民口科研机构开展联合攻关。积极推进标准、计量等技术基础资源的军民互通共享。三要搭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平台。支持东湖国家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军工单位、高校院所、国有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合作组建军民融合技术创新联盟、创新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国防科技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在与军工相关新兴产业领域建设一批研发、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激光、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技术研究院。
积极促进相关重点领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一要推动基础设施领域军民融合建设。统筹考虑军地双重需要,充分发挥基础设施设备军民合用、平战两用功能,推动形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军地需求、公共设施建设兼构人防工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共用、国防基础设施服务地方发展的建设格局,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二要促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融合发展。统筹军地人才发展,发挥省内军地高校优势,盘活用好军地教育培训资源,建立人才双向培养、使用、交流等合作机制。统筹军地应急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