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融资曲径能否通幽处
2016-01-04胥苗苗
本刊记者 胥苗苗
航运市场繁荣离不开航运金融,航运市场调整过程中,航运金融更大有可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航运业开始步入低谷,其间虽多次出现复苏迹象,但终究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那么,在市场低迷、赢利艰难的形势下,航运业作为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如何破解融资难题,保持平稳经营呢?
欧洲银行对航运业失去耐心
随着航运市场持续恶化,银行机构在航运业务上的风险显著提升。就在几周以前,《金融时报》报道称,德国最大商业银行之一北德意志州立银行在考虑全面接管其同业不莱梅州立银行。不莱梅州立银行因持有不良航运业贷款资产组合而面临巨大压力,该银行日前警告称,将不得不把其航运业贷款资产组合中的4亿欧元坏账销账,该银行并将因此在今年面临数亿美元亏损。此外,北德意志州银行加快缩减其航运信贷组合规模。自2015年年底以来,其航运信贷组合规模由190亿欧元降至179亿欧元。日前,私募机构KKR集团与北德意志州银行(Nord LB)达成一项价值15亿美元的航运信贷组合资产交易。该基础信贷组合包括100艘船舶资产和不良信贷组合,并委托第三方银行机构进行管理。预计,该项交易将于今年四季度完成,并同时进行资产证券化。此次交易完成后,北德意志州银行航运贷款的敞口风险将由180亿欧元降至120~140亿欧元。北德意志州银行主席Gunter Dunkel称,该项交易对北德意志银行而言意义重大,目前银行正在此次航运危机中继续优化资产负债表。该项交易同时也标明,银行业能够从国际知名投资者处获得资金,并切实减少银行的航运业务风险。8月24日,北德意志州银行发布2016年中期业绩。GunterDunkel在北德意志州银行中期业绩报告会上称,上半年,航运危机的负面影响要远远高于其预期,致使北德意志州银行录得税前亏损3.64亿欧元,税后亏损进一步增至4.06亿欧元。
抛开德国不谈,由英国政府持股41%的劳埃德银行集团日前计划出售旗下航运贷款部。银行发言人沙克拉日前在伦敦称,只要符合集团最佳利益,银行就会出售该部分资产。据路透社消息,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将出售土耳其航运账薄,同时正试图脱手希腊贷款。最近几年,英国RBS、法国兴业银行、西班牙桑坦德银行等欧洲各主要银行均出现航运资产规模萎缩或是整体出售的现象。
银行一直是航运业最大的贷款机构。但种种迹象表明,随着航运业贷款情况的每况愈下,这可能成为欧洲银行业危机的导火索,而德国可能就将是欧洲银行业危机中倒下的下一个多米诺骨牌。对此,欧洲央行已经开始检视银行业对航运业的贷款。欧洲央行旗下银行业监管部门的检视已引发放款银行的担忧,尤其是德国的银行,他们担心自己可能被要求为航运业贷款拨备更多资本、以及增加损失拨备。正如德意志银行旗下全球航运金融主管Klaus Stoltenberg日前在雅典举办的航运论坛上称,鉴于目前的市场情况,未来两年银行业者将不得不减记贷款,并根据市场估值调整资产组合。可以看出,由于航运市场自2015年第三季再度陷入低迷以来,银行业尤其是欧洲银行业对一直深陷低谷航运业的耐心已消磨殆尽。
外源融资日益受青睐
不仅是欧洲银行,国内的大部分商业银行同样不看好航运业。自2013年起,航运业的融资纠纷暴增,大部分表现为船企向银行的贷款违约,最为典型的是遭遇浦发、光大等多家银行抽贷,面临30亿元贷款逼宫窘境的*ST凤凰。然而,*ST凤凰遭遇的情况仅仅是航运企业的一个缩影。从2014年至2015年,国内沿海城市船企违约的情况频频出现,纠纷案件随之增多。正是由于航运业的持续不景气,造成银行坏账的情况增多,不少银行对航运业的贷款均呈现收缩趋势,风险把控也严格了很多。
尽管如此,大型航运企业的银行贷款可能相对还容易一点,中小航运企业贷款更难。据一位股份制银行信贷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型且信誉较好航运企业一般都是国企背景。同时,这些企业都是银行大客户,只要在抵押充足的情况下,相比小企业贷款肯定是要容易很多。而中小航运企业则不然,近两年中小航运企业不仅贷款难而且融资成本还在不断上涨,融到的资金少了,但资金的成本却更高了,加剧了中小航运企的生存危机。
银行之所以对航运业收紧贷款主要就是因为航运业现在不景气,风险暴露比较大,银行担心不良贷款增加。据银行业内人士透露,因为银行本身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尤其是对商业银行而言更是如此,自然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如果说银行对风险太大的行业投入的资金太多,那么就会占有自己的自有资金和核心资本,就会直接影响对其他项目的投放。银行的资源是有限的,对某个领域放得多,那么其他领域就会相对少放。尤其对风险系数较大的项目,银行也有相应的风险拨备措施,但是拨备也是有资金限制的。如果大量的资金都集中在一个行业上,其他的行业也不能保证不出问题。所以说这只是银行的一个正常行为,并不是专门针对航运业,只是航运业正好赶上了这一不景气时期。
中国是航运大国,航运业在国内产业中也占有相当比重。面对如此窘境,航运业是否真的就无路可走?事实上,除了人们所熟悉的银行贷款,航运业还有其他的一些融资渠道。据业内人士介绍,总的来说,航运业的融资方式主要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大部分。内源融资即航运企业利用企业现有的自有资金来支持船舶建造,或通过多种途径来扩大自有资金基础。外源融资则是指来源于企业外部的融资。一般来说,航运企业的资金更多的还是通过外部融资获得。
外部融资除了银行贷款还包括融资租赁、股票融资、债券、基金等融资方式。融资租赁是指航运企业向租赁公司、信托公司等专业机构融资租入船舶并按期向其交纳租金、最终取得船舶所有权的一种融资行为。融资租赁可以解决航运企业希望扩大运力,而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相比于银行贷款更加灵活、方便。股票融资是航运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获得资金的一种方式,它是航运企业和资本结合的理想方式。航运企业融资的特点决定了其不能仅靠自有资金和贷款资金,上市融资可以迅速满足对资金的需求。债券融资是航运企业在证券市场发行债券获得资金的一种方式。由于公司发行债券限制条件比较严格,航运企业如果想以债券的方式筹资,必须通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就以上这些融资方式的风险来看,债券融资的风险最高,银行贷款其次,融资租赁、股票融资和内部融资的风险相对较低;从融资数量来看,股票、债券融资数量最大,融资租赁可大可小,而银行贷款则比较有限;而从融资速度来看,融资租赁和内部融资都较快,而银行贷款、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都相对较慢。
由此可见,航运业融资方式比较灵活,而且每种方式都各有所长。不同规模的航运企业都可以根据不同特点的融资渠道选择最佳的融资方式。据研究机构Petrofin Research表示,随着银行提供给航运公司的贷款收紧,过去8年里,作为航运资金来源,银行在全球船队融资方面的作用正在降低。这意味着非银行融资渠道也越来越受青睐。
构建多元化航运融资体系
根据海运市场研究机构Petropin Research发表的市场调研报告分析,国际船舶融资市场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五条渠道,分别为银行、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航运船舶基金以及政策性融资支援。在船舶融资各项产品中,商业银行贷款是适用最为广泛的船舶融资产品,服务量约占船舶融资服务量的70%。从区域来看,传统上欧洲是航运融资的中心,至今仍占据60%~70%市场份额,伦敦是世界上船舶融资服务最为发达的地区,提供了全球近30%的融资服务。然而,随着欧洲份额的降低,亚太地区的船舶融资集中度却在提高。据业内人士透露,亚太地区航运融资市场份额已从20%上升至近30%。全球前20家提供航运贷款的银行中,亚洲银行已占据6席,其中中资银行3家。可以看出,随着中国造船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船舶融资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早在2009年3月,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就将国际金融、航运两大中心的建设结合在一起,说明这两者的发展相辅相成。交通运输部于2015年发布《关于加快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提出“积极发展多种航运融资方式,拓宽社会资本投资航运业渠道,支持船舶融资租赁业务发展,鼓励航运金融产品创新,拓展航运金融服务功能”,进一步明确了航运金融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同时,针对当前全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势,航运金融应围绕服务运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进一步支持我国航运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和去产能去库存。
一直以来,我国政策银行的导向就是服务国家战略。在这种大框架下,只要符合条件,即使是在航运大萧条的前提下,政策银行都会根据具体项目具体分析,对能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企业给予支持。正是如此才成就了我国以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这样的政策银行顺利进入航运、船舶融资领域并取得了可喜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融资租赁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异军突起。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融资租赁都在航运信贷、船舶融资这一块占到了很大比例,尤其是在中国。中国的租赁公司可能在2011年才1000家左右,现在已经差不多发展到近5000家的规模,每年增加差不多1000家左右。可以看出,中国的船舶融资租赁这一块儿发展迅猛,甚至有些租赁公司也是将船舶作为主营业务,所以说融资租赁在中国的航运金融结构上已经占到了一定比例。但是,当前我国融资租赁市场渗透率仅为4%~5%,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5%~30%,且我国船舶融资租赁市场渗透率仅约1.6%,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除此以外,近年来我国也相继设立了中国船舶产业投资基金、上海航运产业基金、大连港航基金、浙江航运产业基金,以及舟山产业基金等,逐步成为我国船舶融资市场重要的参与者。但是,我国航运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的成效不大,航运企业通过股权、债券、基金、信托等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业务仍没有大规模的开展。
可以看出,我国航运业融资仍将以银行贷款、融资租赁为主,股权、债券、基金、信托为补充的融资体系,在融资渠道方面显得过分单一,缺少多元化。然而,航运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有力的金融平台作支撑,需要多元化的航运融资方式为航运企业提供便利的融资服务。尤其在航运业低迷时期更是如此。
如何实现航运融资的多元化?业内专家建议,在信贷环境方面,应当引导中资商业银行充分理解航运业、航运企业的特殊性,并鼓励银行向航运企业、船舶企业提供船舶购买、建造贷款,构建适合航运业发展的信贷体系;在专业机构的设置上,可以借鉴世界航运大国设立专业航运咨询机构的做法,由政府出资设立航运及金融研究机构,并搭建航运金融咨询平台;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以高校、研究机构为依托,引进、培养高端航运、金融、保险、法律、财务、技术等全方面人才;在法律方面,可考虑增强争议解决体系的建设,在保证上海海事法院公开、公平、公正地履行司法职能的基础上,鼓励用非诉方式解决船舶融资以及其他航运金融争议,体现航运金融服务和谐发展的理念。一句话,航运市场繁荣离不开航运金融,航运市场调整航运金融更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