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文化资本化生命周期理论

2016-01-04曹晶晶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26期
关键词:资本化生命周期资本

曹晶晶

摘 要:基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尝试借鉴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思维逻辑,构建了文化资本化生命周期理论,并从时间尺度上对文化资本化进行了阶段性的划分,分析了每个阶段的发展特征与关键任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旅游文化资本化生命周期的战略思考,以期能够完善文化资本化的理论基础,并为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提供新的分析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文化资本化;生命周期;文化旅游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00704

1 引入

文化旅游资源怎么开发,学者们有非常深入而广泛的探索,也有学者借鉴了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值得借鉴的观点。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以借鉴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为基础,参考旅游地生命周其理论逻辑,以动态研究方法,从时间尺度上提出了旅游文化资本化生命周期理论,以期能够从动态的时间变换角度,丰完善文化资本化的理论,并为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2 理论基础

布迪厄虽然对文化资本的形式与转化方式做了详尽论述,有助于我们对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保护的文化的独特路径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

布迪厄有关文化形式的划分值得借鉴,见表1。

具体化的文化形式主体投入时间、精力、劳力,如教育、修养身体化的文化资本/文化能力哈萨克族传统体育项目 赛马哈萨克族的传统舞蹈黑走马

客观化的文化形式主体投入时间、精力、劳力,获得的文化内容有了可替代的、可转移的物质载体客观形态的文化资本/文化产品哈萨克族毡房

哈萨克族奶茶制作工艺、流程与器皿

体制化的文化形式将个人层面的身体形态文化资本转换成集体层面客观形态文化资本经过某种制度确认的文化资本/文化制度哈萨克族马上竞技、哈萨克族皮革制品艺术、哈萨克族民歌等9个项目入选本批“非遗”名录

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的演进是从人类的劳动实践开始的。在人类的劳动实践过程中,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不断生产文化产品,同时创造文化价值,虽然社会进步与发展,一部分的文化产品的形式得以保存下来,而文化价值则伴随历史进程而逐渐积累与丰富,共同积累转化成了文化资源。只有在现代社会分工的机制下,文化资源的主体占有、凭借和使用文化资源的使用权,来满足不同类型的需要,并凭此获得相关利益,才能真正促使文化资本的显现。

世界是出于万千变化之中的,社会也处在不仅的变化之中,这种变化实质是社会结构的调整,而文化资本作为影响社会结构的重要因素也身处不断的生产与再生产的过程之中。旅游文化资本化的历程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生变化,为了能够更深刻的把握这种变化,并指出在主要阶段旅游文化资本化的关注重点与要点,笔者认为有必要从时间尺度综合分析旅游文化资本化。

3 旅游文化资本化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文化资本化也有其路径依赖,如同其他类型文化资本化,也必须经历从活动积累到旅游文化资源的形成再不如文化资本化的阶段,为了能够动态的展现旅游文化资本化的发展历程,并在时空尺度上展现出文化资本开发程度与阶段性特征,笔者将借鉴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来进行论述,不过笔者只借鉴其曲线表达方式与思维逻辑,详见图1。

如图所示,笔者认为文化资本化的发展历程能够用途中的曲线加以描述。坐标轴的横轴描述时间尺度,纵轴表示文化资本化的综合表现(如程度、规模、丰富程度、积累程度等)。坐标轴上的曲线代表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资本化综合表现的变化情况。根据文化资本化综合表现的变化的特征,笔者认为可以将其划分为六个阶段,并在坐标轴上以虚线进行划分,并以Ⅰ、Ⅱ、Ⅲ、Ⅳ、Ⅴ、Ⅵ加以标示,而五角星标志则为文化资本化的原点与起始的原点。坐标左部虚线框内的内容则旨在以简洁抽象显示文化资源演变为文化资本的关键环节。时间轴下部的三项指示内容揭示的是在Ⅰ、Ⅱ、Ⅲ阶段文化资本化进程中的显性表现。接下来笔者将进行详细阐释,以揭示理论内涵。

首先,从时间的尺度来衡量,笔者认为任何一种文化资本都是社会建构的内容,随着时间推移社会也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文化资本也会随着社会建构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转变,这一过程可能非常的漫长,也可能非常的短暂。比如明清古建筑群由于时代较近、保存相应完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与维护,并从国家层面予以肯定与保护,成为了中华文明有代表性的客观形式存在的文化资本,并在可预计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长期延续与保护,类似这一形式的文化资本就能够经历漫长的发展历程。同样都是客观形式的文化资本,却无法长期存续,可能短暂的兴起,就迅速没落,比如在主题公园建设之初,就有批量的同质化项目投入运营,但是在热潮退却后,很大一批主题公园都纷纷倒闭,比如说日本长崎的豪斯登堡。因此笔者需要在此阐释的是相当于生命周期“短周期”、“双周期”的类似含义,文化资本化从一定的时间尺度来看都呈现出如图1所示的发展历程,但是时间的尺度有短有长,也有的未必会走完全部历程,有可能因为种种因素,而只历经其中的部分,或者呈现跳跃发展。笔者肯定有独特的案例存在,但是坚信,绝大多数的文化资本化都可能经历途中所示的发展历程。

其次,要解释曲线的变化,必须从根本上把握文化资本化的本质,因此笔者在坐标轴的左部使用虚线框,旨在讨论文化资本化的变化过程之前,探根溯源,即文化资本化的起始之处。在上文中笔者已经借鉴布迪厄的理论做出表述,即人们劳动的实践成果随着时间推移,储存了有形的文化产品,积累了文化价值,当所有权区分与明确后转变成为了主体的文化资源,但是如果没有交换,资源就只能是资源,永远无法成为资本,因此,要激活文化资源成为文化资本,必须要实现文化资本市场化运作,这一关键步骤,或者说是起始点,在图中以五角星作为标示。这一原点对于生命周期研究至关重要,文化资本化的发展历程的探索,都必须基于这一起始点。但需要解释的是,这一抽象意义的原点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在图示中坐标轴的交叉处有星形标示,在第Ⅵ阶段的起始处也有标示,笔者认为从历史发展观的角度来看,应当认识到在文化资本化与社会发展一样也会经历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

再次,不同阶段划分的文化资本化综合表现都具有其典型性的特征,也都有在该阶段存续文化资本化成果,提升文化资本化质量的关键任务。

第Ⅰ阶段,可以被称为初始阶段,类似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该阶段的特征体现在文化资本化被动性强、程度低、规模小、质量差,这是因为社会建构的变化是缓慢的,再旅游发展过程中来看这一阶段旅游者的活动以自发性为主,规模小,与旅游区居民接触也较弱,影响程度不高,这个时期可能出现少量专门为旅游者服务的设施,或者有部分资源所有者意识到自身占有的资源的稀缺性,并与旅游者实现交易等等。在这一时期,文化资本化外显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文化资源的产品化。

第Ⅱ阶段,可以称为发展阶段,该阶段特征体现在文化资本化主动性驱动力增强,变化幅度巨大,这种变化可能是规模的迅速拓展,也可能是内容越来越丰富,也可能是质量的迅速提升等等。出现该表现的原因是文化资本化的巨大经济效益产生了示范效应,主体的增多代表可选择性的增强,文化产品可替代性的增强,市场的开发与培育变得非常重要,因此,在这个时期,文化资本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文化资本的市场化。

第Ⅲ阶段,可以称为成熟阶段,该阶段的特征体现在文化资本化进程相对稳定,市场已经初步形成规模,产权归属也有了比较明确的划分,在这一时期的关键任务在于如何把控所占绝的文化资本市场地位,因此这一时期文化市场的重心从开发转移到了运营上,这一时期也是文化产业形成与塑造的关键时期。成熟阶段文化资本化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文化市场的运营。

第Ⅳ阶段可以称之为衰落阶段,该阶段的特征可能体现为文化资本化的迅速贬值、规模锐减,造成这种情况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可以从内外部两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内部因素比如资本化的不合理、社会价值的转向、可替代性强而个性化程度低等等,外部因素比如突发事件的不利影响、物质性景观遭逢天灾等等,这一过程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也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就衰落,但是无论时间长短,衰落的文化资本化都将是毁灭性的的打击,代表着文化生命力的衰竭。

第Ⅴ阶段可以称之为持续性阶段,该阶段的特征体现在文化资本化成熟阶段的延续,可能是优势的延续,也有可能是衰落的开始。之所将其识别为独立的阶段是出于对严格保护型的文化资源开发的有益思考,针对此类型文化资源的资本化,这一阶段的持续起始就是一种对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贯彻与实施。但其同样也可能是某区域文化产业地位巩固的表现,也可能是某文化资本化衰落的初期表现,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第Ⅵ阶段可以称之为复兴阶段,该阶段的特征体现在文化资本化在“量”与“质”上都得到了充分的提升,彰显出的是文化的生命力与活力。历经了一个生命周期的积累,文化资本化将基于更高的起点即星形标示处,进入高质量的另一端生命周期。这一阶段可能表现为某区域文化产业的提档升级,新型文化资本化的融合、产权的科学配置、文化制度的合理设计等等。文化资本化将重新注入新的活力、散发无限生机。

4 基于旅游文化资本化生命周期的战略思考

4.1 积极的文化资本化态度

全球一体化大趋势难以阻逆势,信息化更是紧密的将世界联结在了一起,文化的冲击对文化的独特性与可持续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应对冲击与挑战,必须要将文化主体置于优势地位,才不至于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被冲蚀,要占据优势地位,就必须把握话语上的主动权,占据优势场域,而要做到这些,合理的文化资本化是重要的决策参考。主动参与到全球化的语境之中,积极主动、友好包容的文化资本化态度,将使文化主体占据更具优势的地位,也同样影响着文化资本化的进程与效率。

4.2 思维模式的转换

学界对巴特勒生命周期理论的批判主要集中在滞后性的这一缺点上,当基于有效证据得出阶段判定后,再做补救措施可能已经为时已晚。笔者认为这一滞后性的判断基于顺向的思维模式,也是一种静态的思维模式,即先找到定位阶段在做策略选择,笔者建议在旅游文化资本化生命周期模型的适用上,应当采取逆向的思维模式,而且选择一种动态的思维模式,即先规划定位阶段再做策略设计。在理论模型分析中,笔者已经提到,阶段的时序推进只是一种普遍性的描述,仍然可能出现阶段性的跳跃,规划的思维在于提前设定未来的目标,并采取相应的策略从而实现效率的提升。这一思维模式的运用将有助于提升文化资本化的效率与质量,旅游产业设计、旅游产业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等其实都是这一思维模式的具体运用。不过使用时还必须时时对照目标进行质量检测,以实现动态化的推进。

4.3 文化能力的提升与目标性匹配

在上文,笔者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文化旅游开发中,文化能力影响着文化通过旅游形式资本化的质量与经济效率,主客双方越匹配则越容易实现文化资本的“品质转化”。因此笔者提出两个观点:一是文化能力是能够培养与塑造的,花费劳动时间的长短影响着文化能力的效率,二是有必要通过综合手段进行文化能力的提升、测量与匹配研究。这一工作应当在旅游文化资本化生命周期的初期就做好准备,这也体现了上一策略的核心思想。而从动态分析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这一工作应该实现常态化与制度化,因为文化能力也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文化能力的匹配更是在复杂主体间寻求平衡,因此必须长期坚持、动态分析,不仅仅是在关键的初期做好,还应当在文化资本化的全程中推进,其必然在文化资本化的效果提升上发挥重大作用。

4.4 文化价值的精确评估

文化资本化虽然形式多样,但最主要的是其向经济资本的转化,当然其向社会资本的转化也同样应当引起重视。这也是在文化资本初期就必须完成的关键性工作之一。当然应当持续化、常态化推进。从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的转化来看,越精确的评估越有助于文化资源的产品化,也月有助于文化产品的市场化,能够精确实现产品间的比对,寻找竞争优势,参与市场竞争,赢得发展机会,当下能够供选择的经济价值评价法主要有替代市场评价法、模拟市场评价法,费用效益分析法(CBA)、机会成本法、市场价值法、费用支出法、旅行费用法、享乐定价法、费用支出法等等,分别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取舍。而从文化资本向社会资本的演化来看,精准的评估有助于妥善处理经济开发与价值保护之间的关系,以期在价值延续的基础上,实现反哺经济、社会的优势循环。

4.5 确定利益的分配机制

这一工作是发展阶段的核心工作,影响着文化资本市场化的质量与效率。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是发展速度的极速提升,容易造成需求供给之间的脱节,这一时期多数的争端与突发事件频发,正是验证了质量与速度上的脱节,体现了文化资本化效率的差异。根本原因就在于旅游资源所有权、使用权的不清晰、不明确导致了旅游收益分配的不公平,从而引发新一轮的矛盾的产生,影响文化资本化的进程。笔者认为迅速的发展带了的有可能是更大的挑战,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清晰界定旅游资源的价值归属,并通过法律、规章制度明确财产权利,确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才能够提升文化资本化的效率。虽然这一工作是解决发展阶段核心矛盾的关键决策,但是笔者同样建议该机制与时俱进,时刻保持最优状态。

4.6 创新文化产品开发

文化产品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产品的特质,其产品价值是由满足人们精神性、娱乐性高层次需求的程度所决定的。而这种需求能否得到满足,能得到多大程度上的满足,出了取决于文化产品本身的吸引力,还取决于该价值的表现形式、依托载体在多大程度上契合了旅游者的需求。而当今我们所处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对于物质文化的需求标准也在逐渐提升,对于文化产品的要求也普遍化与高标准化。因而文化产品的生产必须注重创新式开发,必须在精准的市场定位基础上,综合运用新兴技术手段开发品种丰富、个性化突出的文化产品,这是在文化资本化在发展阶段所必须做的关键性工作。

4.7 提升文化产品竞争力

全球化的进程与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使信息的获取与分享更加便捷,能够帮助人们提高获得文化产品的效率,节省时间的同时又能够借助高科技工具帮助提升文化产品的体验深度与广度,但是也对文化产品的独特性提出了挑战,易获得同样也代表着易模仿,也越容易收到交互作用的影响。经历了发展阶段的文化资本化将在发展阶段与成熟阶段的交界之处面临文化产品竞争力的瓶颈。如果在这一关键时刻,没有显著提升文化产品竞争力,那么文化资本化也许很快就会因为产品的同质化或个性化的缺失而走向衰落阶段。提升文化产品竞争力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横向上的拓展从而丰富内容,也可以纵向式的拓展从而提升深度,还可以利用先进技术提升产品外部表现,也可以从文化内部继续提炼升华,但是无论何种方式的拓展,都必须做好文化本源的保护,保护好水源,才能保证源远流长。

4.8 培养文化生产能力

经历了起步于发展阶段的积累,文化资本化的程度已经得到了空前提升。有条件的区域应当在发展阶段的后期就做好旅游文化产业的总体规划。实现科学高效的文化市场化运营,从而保证持续而旺盛的文化生产能力,而它将成为区域发展的关键性支柱力量。在这一阶段,关键要做好以下工作:从制度上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制定科学发展规划;总结实践成果,建立示范点,指导后续发展;凝练文化品牌,加强宣传推广与市场营销;促进产业融合,协调发展;注重文化再生产,保持文化旺盛生命力,包括文化人才、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大众文化能力的提升。

4.9 推动文化制度建设

当前,我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开发方式有以下四种:分别是政府主导的开发模式、企业主导的开发模式、社区主导的开发模式和主导的开发模式。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适用阶段与具体情况。虽然不同的开发模式有不同的实际情况,但是无论是何种模式,都应当做好以下几点重点文化制度的建设:一是做好科学规划包括发展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定位,二是要制定和完善旅游文化产业政策以及法律规章制度,三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引领产业发展大方向的同时,做好产业发展的服务工作,四是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处理好文化互通与文化独特性保存的关系,实现文化交流的同时,提升文化影响力。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基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分析了文化资本的三种形式及其文化资本的发展模式,认为以上观点都适用于旅游中的文化资源的开发。但是笔者认为,对文化资本化的研究,应该实现动态的分析,即放在时间尺度上,来具体探讨文化资本化的过程,而最重要的目的是把握在时间的关键节点处应当如何实现高质量与高效率的文化资本化。因此笔者尝试借鉴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思维逻辑,构建了文化资本化生命周期理论,并从时间尺度上对文化资本化进行了阶段性的划分,并分析了每个阶段的发展特征与关键任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旅游文化资本化生命周期以下战略思考:积极的文化资本化态度、思维模式的转换、文化能力的提升与目标性匹配、文化价值的精确评估、确定利益的分配机制、创新文化产品开发、提升文化产品竞争力、培养文化生产能力、推动文化制度建设。以期能够完善文化资本化的理论基础,并为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提供新的分析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包亚明.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89.

[2]郝雅莉,熊涛涛.基于传统文化创新的创意文化产品开发——以“谛听”原创品牌和生肖系列产品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1,(04).

[3]吴启焰.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J].人文地理,2011:014.

[4]闫西安.博士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及其实践价值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5]陈锋.文化资本导论[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5.

[6]Myriam Jansen-Verbeke.遗产景观旅游化:有关多学科责任问题[J].旅游学刊,2014,(04).

作者简介:

傅天玮(1995-),女,广东广州人,中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国际贸易学系学生;

杨遐(1968-),女,广东广州人,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国际商务师,研究方向:经济贸易。

猜你喜欢

资本化生命周期资本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军工资产资本化现状及问题研究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资本策局变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浅谈电视媒体广告经营的公司化与资本化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