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亲的老照片

2016-01-03冯亚平

草原 2015年11期
关键词:秋果战地小豆豆

冯亚平

一场惨烈的战斗结束了。

1942年的深秋让人感到了冬季的寒冷,这寒冷如同刚刚结束的这场战斗一样惊心动魄……

最后离开战场的八路军战士也逐渐远去,队伍中忽然有一位小战士鬼使神差地转过身子向身后张望了一下,他似乎看到死人堆里有一只手在摆动,于是他喊住了身边的战友……

就因为这个小战士不经意的转身,战地医院的小护士因此得救了。小护士用生命保护的八路军伤员也因此得救了。

这个小护士就是我的母亲刘惠英。

这场八路军和鬼子的战斗打得极为惨烈,整整打了三天三夜,大批的伤病员需要救护,重伤员需要抬下战场。母亲和战地医院的十几个医护人员就是在执行这样的任务。

敌人的炮火太猛烈了,母亲和她的战友刚要将身负重伤的八路军战士抬到担架上,小鬼子的一颗炮弹在离她们不远的地方爆炸了,母亲想都没想立刻用纤细的身体护住了身负重伤的战士。一颗弹片击入母亲的后腰,母亲昏厥过去。等她醒过来时战斗已经结束,母亲发现自己的腰剧烈的疼痛,身体在不停地颤抖,此时她仍然俯身在那个伤员的身上。她模模糊糊看到有人影在视线里晃动,她知道那是自己人,她拼了命想发出声音,失败了。她清醒地知道这是她唯一活下来的机会!失去了她不是痛死也得冻死,最关键还有一名她用生命保护下来的负了重伤的八路军战士急需医治!于是她竭尽全力伸起手臂不停地摆动,摆动……

我的母亲1922年生人,今年94岁。

1938年1月不满16岁的母亲加入八路军,做了一名医护人员,从此走入抗日烽火的战场。冒着敌人的炮火,母亲和她的战友在腥风血雨的战场救护负伤的战士。鬼子的炸弹片曾炸伤她的后腰,几乎让她不能行走;鬼子的子弹也曾穿越过她的左胳膊的回弯处,至今她不能自如弯伸左臂。这两处伤是母亲一生的骄傲!她常常向我们炫耀她的勇敢,炫耀她惊心动魄的战斗经历,炫耀她曾经的美丽。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抗日的烽火在中国大地燃烧起来。紧跟着1938年1月小鬼子大举进攻华北地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是永远不会体会和感受到那个时候的中国百姓是怎样的恐惧和愤怒!

面对被小鬼子任意掠夺蹂躏欺辱的民族,要么拿起枪去战斗,要么做亡国奴。

母亲生在农村,家境虽然不富裕,但也不贫穷,她毅然选择了拿起枪,这是母亲一生的转折。

一张发黄有些褶皱的老照片,是37名八路军战士的合影。他们是八路军战地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照片的背景是一个古旧的寺庙。当抗日的烽火燃烧到这片土地时,寺庙的佛道中人也拿起了刀枪奔赴杀鬼子的战场。

僧人下山的那一天,方圆十几里的百姓都听到了他们震耳欲聋的诵经声,谁都不会忘记僧人的呐喊:寺庙不是世外桃源,僧人不是无父母之人,如今父母受辱,何以容忍!何能待毙!

这些僧人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坚定地选择用生命捍卫国家的尊严和佛祖的真谛!

现在,这里是八路军的战地医院。

我的父亲母亲就是这37人中的一员。父亲说这张照片是美国邮报记者麦卡逊为战地医院全体医护人员拍摄的唯一的一张照片,是父亲放在身边直至去世时的最最珍贵的纪念,照片几乎陪伴了父亲的一生。

照片的背面密密麻麻写着照片上陆续离世人的名字。

照片中的医护人员有11名牺牲在抗日的战场上,有五名牺牲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还有四名牺牲在朝鲜战场上,新中国建立后又有陆续离世的战友。在父亲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清晰地把自己的名字认认真真地也写在了上面。

他对母亲说:我们活着,所以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看到了共和国的建立,看到了中国人过上了好日子,我很骄傲自己曾经选择了当八路军,也不遗憾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不要难过,只要我们住在对方心里,死亡就不是分离。我不在了,你要和还活着的战友继续联系,走一个就把他们的名字写在上面,千万不要落掉,落掉了就会让他们掉队。对不起了老伴儿,不能再陪伴你向前走了,让我们所有的战友在那边集结吧。母亲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但眼里却溢满泪水,这让我想起了太阳雨。

母亲做到了。她晚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和照片上活着的人不断地联系,不断地为他们祈福,又不断地为他们追思。如今,这张照片上的人只剩下她一个了……

躺在医院病床上的母亲再次被抢救过来,她的眼神不再敏锐,但神情仍然坚定,思维清晰。母亲大部分的器官已经衰竭,虚弱让母亲知道自己活在每一分每一秒中。

她看到我时眼睛忽然亮了起来,实际上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几乎让她看不清人了,但她绝对能准确地识别出我们兄弟姐妹之间的任何一个人。我相信只有在最亲的亲人之间才会有这种信息传递。

母亲缓缓地将那张老照片递给我。

她说:他们都走了,只有我还活着,我觉得自己很孤独,从未有过的孤独。

母亲的声音中透着忧伤。

母亲平静地说:我知道自己活不了太久了,我终于可以去见你们的父亲了。

母亲的脸泛出红晕,声音甜蜜。她把死亡想得如此幸福,因为父亲在那边,并肩作战的战友在那边,她,思念他们!

母亲继续说:照片上最后一排,左数第四个人她叫秋果,是我们战地医院的一名医生,她曾在德国留学,抗日战争爆发她毅然回国参加了八路军。十天前她刚刚离世,她的侄女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秋果走了。还说秋果的心脏停止跳动数分钟后居然滚落出热乎乎的泪水。秋果的侄女说姑姑一定是在那边见到了她日夜思念的儿子小豆豆,一个仅仅来到这个世界上还不到三百天的幼小生命。

于是母亲为我讲述了关于那个仅有三百天就离世的孩子的故事。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各个战场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苏军在苏德战场转入反攻,意大利投降,并对德宣战。德意日联盟基本解体。日本鬼子不甘心即将面临的失败,这一年的冬季,他们向华北地区开始了疯狂的冬季大扫荡。

母亲的医院接到命令,要把所有的伤病员转移到灌木丛中的石洞里。石洞几乎在一个峭壁之间,它有着天然密室之说。传说这里曾经是我们的祖先居住过的地方。干枯的荒草和树木把石洞口遮得严严实实。

天气太冷了。洞里所有的人都能感觉到呼啸而过的寒风刮过头顶时的凛烈。

鬼子来了。石洞里的人能清楚地听到鬼子就在他们头顶上叽里哇啦的喊叫着,还伴随着不停的枪声。大家屏住气,不敢发出任何声音,因为这里有58名八路军伤病员,他们英勇作战,身负重伤,他们是抗日的功臣,战地医院所有的医护人员必须保卫他们的生命安全。

忽然,传出了婴儿的啼哭,秋果的儿子豆豆不知道是因为冷还是饿了,总之,他发出了小小的抗议。秋果闪电般解开衣扣将乳头塞进小豆豆的嘴里。

洞顶上的鬼子似乎听到了什么声音,有鬼子向洞口的方向张望,细听。有几个鬼子向洞口这边猛烈地扫射,他们边开枪边走了过来。

小豆豆使劲裹着秋果的乳头,但还是让小豆豆失望了,妈妈的乳头流不出半点乳汁,他吐出乳头扬起小脖子再次啼哭起来。

秋果感觉到了洞顶上鬼子的步步逼近,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她将乳头死死地塞进小豆豆嘴里。小豆豆扑腾着双腿,有一声没一声地嚎哭着。秋果一咬牙用胸脯紧紧压住豆豆的整个脸。

豆豆拼命地蹬着双腿……

豆豆挣扎着……

豆豆幼小的身体逐渐安静下来……

秋果清晰地感觉到了小豆豆停止了呼吸。在这短暂的时间里秋果经历了地狱般的煎熬,仿佛度过了漫长的一个世纪,让她生不如死。她双眼血红,像一头疯狂的母狮;她的嘴唇浸满了鲜血,下唇被牙齿几乎穿透。

医护人员和部分能动的伤员都以最快的速度子弹上膛,准备和鬼子做殊死一战。

乌鸦“呱呱”地从灌木丛中飞了出来,黑压压的一片。鬼子看到乌鸦好像有些迟疑了,叽里哇啦说着什么,开始质疑刚刚听到的声音,他们又仔细听了听,除了风的呼啸声再无其他声音,极度的寒冷让小鬼子失去了耐心,他们又乱放了一通枪,很快消失在枯黄的乱草中。

事后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在这寒冷的荒山野岭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乌鸦?怎么又会在关键时刻飞出灌木丛拯救了石洞中所有的抗日战士呢?难道真的是祖先显灵了吗?

生灵万物都在帮助他们!

洞里的人终于松了一口气。凝固在地上如同雕塑般的秋果瘫软了……

站在秋果身边的母亲这才注意到秋果满嘴的鲜血,她快速接过孩子,此时此刻母亲已经看到了被活活憋死的小豆豆,孩子满脸青紫。

小豆豆死了。为了洞里所有的抗日志士,秋果妈妈将自己视如生命的小豆豆亲手送入天堂。这是秋果妈妈的选择,她的选择是那样坚定,毫不犹豫。

秋果悲鸣的一声哀泣在石洞中回荡,久久不息……

山洞里所有的人都为来到这个世界仅仅只有三百天的小豆豆脱帽默哀,以示对幼小生命的崇敬。

好奇怪啊,在这凛冽的冬季,洞里的石头缝中居然生长着一朵嫣红嫣红的小花!母亲飞快地奔过去,她小心翼翼地摘下那朵小花,恭恭敬敬放到小豆豆的被子上。这朵小花在寒冷的石洞里熠熠闪光,散发出温暖的气息……

秋果再没生育,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小豆豆的离去仍然让秋果痛心疾首!尽管如此,她仍然对母亲说,如果再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她依然会毫不犹豫做出同样的选择。因为她是八路军战士!

秋果的故事让我震撼!作为妈妈的我无法想象一个怀胎十月生下来的生命就这样完结了!无法想象当幼小的生命在母亲的怀中一点一点失去温度时的感觉!

秋果是伟大的,她用最小的生命代价换来了众多的生命!这样的选择需要多么强大的力量!多么强大的心脏!

我想那朵小花一定是我们祖先留在那里的魂魄……

母亲的声音逐渐变小,她说:我没有什么财产留给你们,你把照片多洗些发给哥哥姐姐,这是我和你们的父亲唯一送给你们的礼物。

母亲呢喃梦呓般:只要我们住在对方心里,死亡就不是分离……

母亲睡着了。

我望着她:蒙蒙薄雾中,看到的却不是一张94岁衰老的面孔,而是一张年轻姣好的面容。呈现在我面前的也不是躺着的母亲,而是穿着深蓝色旗袍与父亲翩翩起舞的优雅的女人。柔软的面料恰到好处地裹在母亲的身上,凸显出母亲婀娜多姿的身材,让这个从战火中走出的女人显得那样健康美丽。

音乐声中,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儿欢快地冲过来追逐着旋转中的母亲,清脆的笑声在空中飘荡……

薄雾逐渐散去。

我把泛黄的老照片轻轻抚平,又轻轻地把它放回到母亲的手里。

我似乎刚刚明白为什么父亲母亲把这张老照片看得比生命都重要,因为它记录了那个时代这些八路军战士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记录了他们的青春年华是在保家卫国的战火中度过;也记录了这37名八路军医护人员在枪林弹雨中冒死抢救伤员的悲壮场面:一个倒地,另一个又跟了上来,前赴后继,谱写着白衣天使用生命拯救生命的战歌。但他们从不认为自己是英雄,他们认为自己只是一名在国家和民族的危难时刻扛起枪的中国人。

我轻轻握住母亲的手,心里在说:我们这些儿女就是你的财富,你人生的94岁就是送给我们的最好礼物!

母亲在梦中果真笑了,心灵感应!她一定是听到了我的心声。

镜头逐渐拉开,慢速无声的画面永远定格在父亲母亲和我们众多儿女快乐地唱着,闹着的欢笑声中……

祈福我的母亲长寿。祈福在天的36个老战士的灵魂永恒。

(责任编辑 杨瑛)

猜你喜欢

秋果战地小豆豆
用爱浇灌孩子——再读《窗边的小豆豆》
小豆豆去散步
战地女豪杰
梨花
“战地玫瑰”养成记
秋果飘香
——马鞍山市老年大学校歌
窗边的小豆豆
一场雪的秋收起义
战地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