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下基层民主选举模式实地调查研究
——以大荔县范家镇为例
2016-01-01李俊青
◎李俊青
社会主义新农村下基层民主选举模式实地调查研究
——以大荔县范家镇为例
◎李俊青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步伐加快,对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现行较多地区在基层选举模式上仍存在不合理现状,很大程度影响民主政治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要求引入相关的策略使民主选举得以完善。本文主要以大荔县范家镇为例,结合其当前民主选举模式,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行探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更强调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工作,落实“发展基层民主”和“扩大人民民主”等理念。基层选举模式主要是指,通过民主的方式,对基层的领导干部进行选举,从而进行民主管理,该模式能够对基层群众的真实意愿进行反映,是在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的行为当中,实现基层群众的直接参与。基层民主建设的关键在于民主选举工作,要求通过民主选举,使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以实现。然而如何有效开展农村选举工作,又成为当前困扰区域政府的重要问题。
大荔县范家镇基层民主选举模式实地调查分析
本文在研究中主要选取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方式,将范家镇下的几个自然村作为调查对象,对各村走访调研10户左右,并对镇政府工作人员进行访谈。通过调查分析,得到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从范家镇基层民主受流动人口影响情况看,流动人口与非流动人口分别占25.70%、74.30%,基层民主选举中往往有较多流动人口错过。第二,基层民主选举中选举村干部的原因。通过调查发现,村干部选取主要以带领村民发家致富、为群众谋福利以及家族影响等为主,其中以带领村民致富、谋福利占据比重最大,充分说明村干部选举更侧重于为村民干实事。第三,从村民了解选举模式的程度角度。通过调查发现,对于基层民主选举,完全不了解、了解不多、一般了解与非常了解的比重分别保持为1.6%、58%、45.90%、4.5%,可见对于基层民主选举,村民了解并不多,原因在于村民将关注点置于经济水平层面,不具备较强的民主权利意识。加上贿选情况在选举中的存在,更有“政治冷漠”情绪出现。第四,当前选举中村民满意程度。通过调查发现,不满意、满意与非常满意的比重分别占2.10%、32.70%与65.20%,可见村民当前选举中民主权利逐渐提升,满意程度较高。
范家镇基层民主选举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范家镇当前基层民主选举与现行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相吻合,极大程度上保证村民民主权利得以实现。通过调查访谈,基层民主选举较为成功,其原因在于选举中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化与法制化以及政务公开等理念。然而实际开展选举工作中,也存在较多问题,需不断改善。
基层民主选举问题。综合现行范家镇选举情况,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第一,“政治冷漠”现象较为明显。由调查结果便可了解到,大部分村民并不具较高的参与热情,认为村委会成员构成不会带来任何影响。加上选举过程中长期存在贿选问题,村民更会产生基层选举实质为走过场,真正的幸福需由自己创造。这种情况充分说明,基层民主选举中,仍有弊病存在。第二,选举中有宗族势力问题存在。基层选举中,村民多停留在“任人唯亲”的思想层面,更关注候选人与自身的亲疏关系,忽略候选人的真正素质与能力,选举公平性由此丧失。第三,选举流程问题。基层民主选举中,不同区域采用的选举标准较为不同,这样在选举活动中会出现分工不细致、职权不明确等问题。同时,实际选举时透明度也较低,一旦候选人发现自身当选希望不大,便会采取贿选或其他过激行为,使选举秩序受到影响。第四,流动人口问题。由于范家镇生产活动中侧重于水果出口,部分人群长期在外跑业务,这样在选举中可能有较多人员无法参加,对选举产生极大的影响。
问题产生的原因。当前农村地区基层民主选举问题的产生,其原因具体可归纳为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农民文化教育程度低以及法律监督机制缺失等。以农村地区经济原因为例,有俗语“衣食饱而知荣辱”,其便说明居民的政治生活参与应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假若村民生活质量较差,便影响其参与政治生活的意愿。再从农民文化教育程度看,基层民主选举实现的基础在于民众文化素质较高,但调查发现,范家镇较多村民并不具备较高的素质,现有知识水平无法满足参与政治生活要求。另外,在法律监督机制方面,问题也较为明显,如选举流程相关体制的缺失,政务公开透明度较差等,这些都为选举中的贪污腐败创造有利条件。
完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模式的相关对策
针对现行范家镇基层民主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实际完善中首先应注意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国家应聚焦三农问题,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尽可能以知识农业取代传统农业,推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村民政治参与提供经济基础保障。其次,基层民主选举中应全面贯彻党的方针与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群众的支持。再次,农村教育建设需不断加强。当前义务教育已在大多农村地区普及,村民应注意利用这些教育资源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正确认识自身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最后,在法律监督机制方面进行完善。由于当前基层民主选举中出现的贿选现象极为明显,其对于大多村民已成为常态,很大程度上使民主选取的制度性丧失,影响民主选举的最终结果,更无从谈及提升村民参与意识,此时便需考虑在法律监督机制上进行健全,尽可能使选举中的违规问题得以控制。除此之外,在完善基层选举模式中,也可考虑构建相关的平台,利用平台将民主政治内容向村民宣传,而村民自身也能在平台中表达自身的诉求,如选举哪个候选人比较合适等,这样才可使基层民主选举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范家镇当前基层民主选举活动中,影响因素集中表现在流动人口、村民认识程度等方面,整个基层民主选举活动的开展仍存在较多弊病,要求未来基层民主选举中,注重村民基本生活得以保障。同时对相应的法律监督机制进行完善,并加强教育建设,以此推动基层民主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