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体育专业人才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杭州师范大学个案研究
2016-01-01凌平,刘洋
凌 平,刘 洋
(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体育人文社会学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杭州师范大学个案研究
凌 平,刘 洋
(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休闲体育专业是近几年伴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快速发展而蓬勃兴起的一个专业,人才市场的呼唤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机制上要有所创新,而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休闲体育专业更需要培养具有经营、指导、管理、服务体育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创新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对于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杭州师范大学休闲体育专业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为研究对象,以人才培养方案、市场需要、行业特点、人才规格和能力构成要素等方面为切入点,探讨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中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认为:丰富实践形式,把学生的实习实践嵌入到每个学期之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聘用双师型专业兼职教师;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协调学校与实习基地的关系,化解公私利益的矛盾;借助媒体力量,创新招聘模式;参照欧美发展模式,推进专业国际化发展;以行业协会为中介,规范学生与实习单位双向选择的程序;研制评价体系,落实评价标准等是休闲体育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中的有效途径。
休闲体育;校外创新实践基地;专业人才
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以下简称《意见》)印发,其中指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1]。由此,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和健康生活理念,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经营、指导、管理、服务体育实践的应用型人才的休闲体育专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然而,就目前休闲体育专业学生实习实践的发展现状来看,学生的实习实践形式单一;学生的多样化项目需求与学校可开设的休闲体育项目不多的矛盾突出;学校人才培养的公益性目标与实习单位的营利性目标难以调和;实习单位在项目、规模、岗位、要求的参差不齐与实习内容的大相径庭难以统一;学生自己联系的实习单位与学校联系实践基地的规范和要求也莫衷一是,学生实习的周期和学生获得的锻炼效果尚无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是否安排有针对性的实践环节,丰富实习实践形式,是否可以通过建立校外实践基地补充学生接触运动项目不多的问题,是否能够通过建立校外创新实践基地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巩固专业思想,是否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来协调学校人才培养的公益性目标与实习单位的营利性目标之间的矛盾,是否能够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实习实践培养方案和评价体系来解决实习内容、实习时间、实习要求和实习成绩评定问题,是否能够与企业建立一套互补双赢的实习生管理运行机制,这些问题是关系到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能否接轨市场、能否吻合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能否具有专业发展美好前景的关键。基于杭州师范大学近3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本研究试图针对上述问题和困境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查阅了目前国内高校不同专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各类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30余篇,就实习实践形式、实习方案、实习合同、实习内容和实习评价进行分析,并围绕休闲体育专业实习实践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结整理,为研究奠定了基础。
1.2 实地考察法针对如何创新休闲体育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的课题,专门考察了首都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等院校,并采访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和常州大学体育学院等相关专业负责人,就休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基地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3 个案研究法以杭州师范大学休闲体育专业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为研究对象,以人才培养方案、市场需要、行业特点、人才规格和能力构成要素等为切入点,通过对休闲体育专业2011级学生在实习基地工作期间的工作态度、工作表现,以及实习基地负责人对实习生的总体评价,分析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矛盾、现象,并试图寻找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2 实践与分析
分别从实习形式与实践效果、队伍建设与学生态度、学校目标与企业行为、媒体作用与招聘模式、国际交流与课程建设、双向选择与合同签约及评价体系与评分标准等方面,就杭州师范大学休闲体育专业在建立校外创新实习实践基地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解剖和探索。
2.1 丰富实践形式,把学生的实习实践嵌入到每个学期之中杭州师范大学休闲体育专业主要采取以下7种实习实践形式增加学生与社会接触、交往和互动的机会:1)每学期留出一个星期的时间弹性安排学生实习;对于刚入学的新生,安排去企业观摩学习、项目体验和感受行业运作;对于2年级的学生则安排赛会志愿者服务、裁判工作和实验室实验;2)通过课程置换安排不同行业的领军人物给学生面授行业发展动态、目标客户群体、市场发展特点和企业营销策略;3)通过“工学交替”形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学生一段时间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在企业实习工作,使学校的理论学习和企业的实践训练相结合;4)订单培养形式,即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学校合作,明确技能培训、培养目标,考核合格后提前签订就业合同,通过这种方式的尝试,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挖掘,学生中既有在实习期间就晋升为总经理助理的,也有在实习期间由企业出资赴国外进修学习的;5)学年分段形式,即学生3年在学校进行课程学习,第4年到企业实践,尝试采用这种“3加1”的模式在最后1个学年让学生全面介入企业和社会,提前让学生适应未来开放竞争的人才市场;6)行业主导形式,这种“校企合作”形式主要是针对学校无指导能力的特殊专业人才而设定的实践形式,例如潜水、滑翔等项目,采取全权委托企业负责对学生的实践指导,由企业全面评价实习生的校外实践成绩;在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的前提下,也允许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践锻炼;7)通过学校自己的实验中心建立自己的校内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已经建设的休闲体育校内实践基地有户外拓展实验场地、高尔球模拟实验室、真人CS练习场、山地自行车培训站、水上技能培训中心、健身健美培训中心等,目的是先让学生在校内对项目有一个初步了解,为以后去实践基地进行理论和技术储备。
2.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聘用双师型专业兼职教师灵活吸纳实习实践基地业内专业人士担任休闲体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工作是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中的一大亮点,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围绕专业建设、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人才需求,根据企业发展的特点和行业发展的前景,有针对性地选拔、聘用合作单位、企业、基地的优秀业内精英担任部分应用型的技能教学和市场营销案例分析课程,通过这一柔性人才的聘用机制,既解决了大学人才引进制度的瓶颈,又发挥了行业专业精英人才的特长,使教学团队的构建更加优化、合理,并与市场、社会紧密联系。同时,也鼓励专业教师服务于一线,参与到企业发展和运营之中。
虽然过去学校也聘请部分休闲体育行业的领导和企业负责人担任专业建设的顾问、客座教授或兼职导师等,但由于没有签订工作职责和教学任务,因此多数情况下对学生的实习实践都无实质性的指导和推动。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供需双方利益为出发点,以履行职责为切入点,以行业和企业优秀人员的荣誉激励为导向,以服务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宗旨,本着双方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签订协议、颁发聘书、师生见面、履行职责、实现承诺。在1年多的探索实践中,学生的满意度提高了,与企业的交往加深了,对专业的定位更加清晰了,对未来的工作也有了初步了解;而企业的主管对学生的特长、偏好、个性和能力也更加了解。良好的互动关系和私下的技能交流、球艺交流、感情交流、赛事合作、训练方法的传授等都充分体现了这种合作的巨大潜力。
2.3 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协调学校与实习基地的关系,化解公私利益的矛盾在以往的几届毕业生教学实习中,学校曾以委托的方式全部授权企业对实习生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培训。虽然有些企业为实习生提供了免费的吃、住、行等生活待遇,有些还能给学生发放部分的工作津贴或加班补贴,但管理的宗旨不是培养学生在体育市场经营、指导、管理、服务方面的能力,而是以企业获得最大利润为宗旨。部分企业为了生意不顾学生的工作负荷和劳动强度,强迫学生加班加点,面对这种困境学生怨声四起,学校无法介入,实习效果不理想,学生逃离实习单位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化解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追逐利益目标之间的矛盾,让学生在企业的实习真正成为锻炼能力、了解市场、提高技能、融入社会的机会,学校借助杭州市休闲体育行业协会的平台,由行业协会帮助推荐守信用、遵法律、成规模、有能力的企业与学校签订联合进行培养人才的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的协议,并在协议书上规定了实习内容、实践时间、指导方式、评价内容、学生职责、相关报酬等条款。与此同时,学校与杭州市休闲体育行业协会又在更高的产、学、研层面上建立了全新的协同创新平台——杭州市休闲体育产业协同创新管委会,并在项目策划、合作模式、产品认证、企业评估、人才培养、业务培训、市场分析、发展战略等方面全面合作(图1),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这一合作平台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而杭州市主要的休闲体育企业纷纷主动加入这个平台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大的产业市场。在这一合作机制的推动下,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和实践锻炼逐渐纳入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范畴,企业的短期逐利行为则被拓展更大发展空间的宏大目标所取代。
杭州市休闲体育协同创新基地结构图
2.4 借助媒体力量,创新招聘模式2011年5月,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与杭州市体育局共同举办了一场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招聘会,来自杭州各区县的44家休闲体育企业参加了这场招聘会。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学校培养的体育专门人才与社会需求出现严重不符,在学校里传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与市场需要的高尔夫、野外生存、拓展、海钓、真人CS、赛马等项目的管理、策划、市场营销人才严重脱节。由于休闲体育专业在我国的发展刚刚起步,虽然专业前景广阔、市场潜力看好,但一直以来并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在现有专业学生中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少之又少,许多学生都是通过服从调配录取进入休闲体育专业学习的,部分学生入校后甚至千方百计地设法转专业。面对学生专业思想不明确、就业定位不确定的问题,学校设法借助媒体的力量广泛宣传:2015年5月28日,学校与杭州市休闲体育行业协会共同举办了一场“2015年体育产业和休闲体育就业、实习、见习、论坛专场招聘会”。33家企业尽数出席,提供的岗位种类繁多,包括各类兼职、全职、社会实践、项目培训、营销策划、企业管理等岗位,极大地满足了体育专业学生对于参加社会实践、尽快进入工作状态的需要。超过400名学生参加了应聘会,人气之盛甚至超过了预期,不仅休闲体育专业的学生明确了专业思想,端正了学习态度,其他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也探索进入这一行业的可能性。应聘会期间还举办了一场休闲体育专门人才培养的高层论坛,来自杭州市体育局、休闲体育行业协会的相关人士及20余位企业高层参加了论坛并发表了高见,一些企业家表态愿意采取提供助学金、奖学金、实习实践经费等资助形式来帮助学生在企业里锻炼、培训和实习。浙江电视台、杭州电视台、钱江晚报、杭州日报、体坛报先后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浙江省教育厅官方网站、上海体育学院等多家网站先后转发了这一创新人才招聘会的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和轰动效应。
2.5 参照欧美发展模式,推进专业国际化发展欧美发达国家是国际上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最好、市场管理最为成熟的国家,专业的课程设置、人才定位、学生的核心素质、基本能力、教材的基本体系和内容种类都远远超过我国目前处于初创时期的休闲体育专业建设水平,因此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国际交流、开拓国际视野是专业建设的另一个宏大任务。
在推进专业国际化发展中学校主要分3步推进:
1)“走出去”。2010年,学校组织了40多位学生和教师赴韩国参加第1届世界休闲体育大会、第10届世界休闲大会等;2011年,学校组织了5位学生赴美国俄亥俄大学进修学习;2013年,学校组织10位学生赴德国卡塞尔大学进行暑期培训。通过学习,不仅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野,而且极大地激励了新生的学习动力和留学热情。
2)“请进来”。2012年,学校邀请了美国南阿拉巴马大学的2位教授来校进行为期2个月的访问讲学;2013年,学校邀请了美国北爱荷华大学和比利时大学的资深教授来校进行为期1个月讲学;2014年和2015年学校不仅加大了外国专家的邀请力度和讲学频率,还接受了2名捷克大学的留学生进修学习,以及2名来自比利时大学的留学生。学生和欧美专家、学生的频繁接触和交往,不仅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增进了相互了解,还为专业学生出国留学提供了咨询和建议。
3)主动接轨欧美教学模式。在教材方面,学校组织力量翻译欧美教材;在课程开发方面,学校努力开发双语课程和全英语课程;在学术研究方面,学习积极与国内外专家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在文化交流方面,学校先后与欧美多个国家的大学签署校际和院际交流协议;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一年一度的杭州国际休闲论坛,并资助学生参加在国内外举行的各种国际学术会议。
2.6 以行业协会为中介,规范学生与实习单位双向选择的程序杭州市休闲体育行业协会是全国范围内具有标杆性质的体育行业协会,其健康的社会形象、务实的工作精神、先进的合作理念、丰富的社会资源对休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基地的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行业协会作为中介组织,受学校委托向杭州市相关体育企业征集实习岗位的具体数量、实习时间和具体职责,学校则根据各企业的实习岗位和工作性质选择学校认为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有帮助岗位向学生发布,学生再根据自身特长和愿望选择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通过行业协会的统一协调,先由实践基地负责对学生进行面试和约谈,达成意向则签订实习协议,无法达成意向则重新选择,经过2轮的磋商,完成实习基地与学生的双向选择。如果仍然没有合适的单位供学生进行实习实践,学生则可以自行选择实习单位,但学生自己选择的实习单位原则上不低于行业协会推荐的最低水平,否则学生必须接受学校的指派去行业协会推荐的实习基地进行锻炼。经过初步尝试,新一届实习学生和实习基地的双向选择已经按照规定程序全部落实。
2.7 研制评价体系,落实评价标准为了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实习效果和实习质量进行准确地评价,防止出现倚高倚低、开假证明、打假分数、盖假章等严重损害实习工作和实习效果的恶劣行为,学校专门组织课题组对实习评价体系进行了专门研究。期间征求了实习指导教师、行业主管、相关评估专家和休闲体育协会及企业负责人的意见,采用头脑风暴法、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进行规范研究。通过层次分析和数理统计,先后筛选出实习态度、实习能力、职业意向、劳动纪律、人际交往、实习报告6个1级指标和31个2级指标,并分析计算各1级指标的权重和2级指标的分值,在此基础上制订学生实习实践评分表,由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基地负责人和带队指导教师通过比较和协商,综合各方面的表现给每一位实习学生进行评价打分,以期在纵向上做到客观公正,在横向上保证相对平衡,在总体上符合正态分布,为全面落实休闲体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3 结 论
1)杭州师范大学休闲体育专业通过弹性安排学生实习、课程置换安排实践、“工学交替”轮换实习、企业订单集中培养、学年分段分批实习、行业主导实习管理、校内基地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丰富实习内容和实践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学校通过聘用双师型专业兼职教师,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校内与校外有机结合、技术与能力同步提高。
3)学校借助行业协会力量协调学校与实习基地的关系,化解学校公益性培养目标与企业营利性目标之间的矛盾,使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长远发展联系起来。
4)借助报纸、网络、电视、微信等现代媒体平台,创新招聘模式,把招聘会、学生的能力展示、企业广告宣传、专家论坛争鸣融合在一起,吸引学生对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关注和向往。
5)参照欧美休闲体育专业发展模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洋为中用等方式大力推进国际校际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国外教材的引进力度和使用频度,使学生足不出户体验国际化的教学科研成果。
6)逐渐规范学生与实习单位双向选择的程序,形成推荐、筛选、报名、面试、挑选、签约、实习、评价一体化的工作流程。
7)科学研制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评价体系,依据评价标准,落实评价主体,力图在纵向上实现公平、公正,在横向上实现相对平衡,从而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向上。
[1] 中国财经.国务院鼓励体育产业引入民资 2025年规模超5万亿[EB/OL]. http://finance.china.com.cn// news/20141020/2736897.shtml,2014-10-20.
[2] 马宏俊.基于我国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模式构建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24):24.
[3] 徐开春,刘丙权,江志强.关于体育院系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3):85-86.
[4] 韩英,张雅君,黄丹霞.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探索与实习[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0,18(4):77-80.
[5] 陈立利.大学生社会实习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2):27-32.
[6] 马晓红.苏州市经营型健身俱乐部瑜珈教练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7] 荀振芳.大学教学评价的价值反思[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8] 蔡勤生.高职院校推进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8(6):103.
[9] 刘军山,孟万金.关于高等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质量的探讨[J].江苏高教,1999(6): 11-13.
[10] 冯强.高师体育专业学生教学实习评价初探[J].曲靖师专学报,2000(3):64-66.
[11] 金健秋,车保仁,于军.体育系教育实习改革的研究[J].体育学刊,2000(4):44-47.
Exploration on Off-Campus Innovation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of Leisure Sports Professional—Case Study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LING Ping, LIU Ya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36, Zhejiang China)
Leisure sports is a booming major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and market of China in recent years. Requirement of talent market decides innov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university. Directly facing society and market, leisure sports major need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 with operation, guidanc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ports practice. Therefore, off-campus innovation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leisure sports major talent cultivation. Adopting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filed investigation and case study, taking off-campus innovation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in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as study object, focusing on talent cultivation plan, market demand, industry characteristic, talent specification and capability component element, this thesis involved student practice into each semester. Strengthening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hiring professional part time teacher. Coordina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and practice base with assistance of industry association, so as to solving conflict betweenpublic and private interest. Innovating recruitment pattern through media. Promoting professional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ferring to European and USA development mode. Standardizing mutual selection procedure of student and internship employee with industry association as intermediary. Studying and formulating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off-campus innovation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of leisure sports.
leisure sports; off-campus innovation practice base; professional
G811.4
:A
:1004 - 7662(2015 )05- 0006- 05
2015-05-28
2013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改革项目“休闲体育专业人才校外创新实践地基的研究”(项目编号:jg2013149)。
凌平,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休闲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