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期而遇,与美“邂逅”

2015-12-31李桂芬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12期
关键词:意境美美育古诗词

李桂芬

【摘要】初中语文选文里的古诗词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从内容、形式到风格都蕴含着诗人的美感。在课堂教学之中,我们语文教师应该真正展现语文课堂之美,让学生在学习中捕捉美、体验美,感受美,品味美。

【关键词】古诗词 美育 情感熏陶 意境美 凝炼美 和谐美 人格美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217-01

初中语文教材和资源都是很好的美育载体,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这方面的做法与体会:

一、放飞想象,捕捉意境美

古诗文之美经常表现为意境美。意境是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想象是要求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知知识内容,展开学生想象翅膀,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可以创造出生动的形象和感人的意境。

如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通过大胆想象和联想,将眼前壓满枝头的皑皑白雪幻化成春天烂漫的梨花,使严寒之中透露出盎然春意,别有一番情趣;我们在读诗学文,品诗意境时,要抓住诗中的意象,对诗文意境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联想诗人一生中曾两次出塞,在西北边地长达六年,有着丰富的边塞生活的阅历为背景,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融入了作者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继而联想到其他作品中的同类意象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进入诗的意境中,品味古诗词的意境之美。

二、比较“字眼”,体验凝炼美

语言是诗歌的精粹,要在短小的篇幅内表现丰富的内容,诗词的语言离不开凝炼生动。古典诗词中的许多佳作名句流传千古,其艺术魅力久盛不衰,无不得力于凝炼生动的语言的表现。因此,千锤百炼,是古诗文炼字的显著特征。古人写诗最讲究在锤字炼句上下大功夫,我们通过对其中的凝炼字词进行对比,让学生斟酌思考,感受其中非常具体的凝炼之美。

比如,陶渊明“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否随意改为“望”字?学生经过揣摩比较就能领会到,“见”表明诗人是偶然见山,是不经意的,表现出诗人悠闲自在,无所用心的情意;“望”字则有意而望,用字不同,则意境就截然不同。

三、融入诗境,感受和谐美

“和谐美”,是自史以来人类追求的最理想的社会美。学习古诗文,我们只要融入诗境,便可从中感受到诗人所追求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之美。

1.人与自然和谐美

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着或明或暗或隐或显的体现。如李白《月下独酌》,花间月下,诗人寂寞独酌,无以为伴.他“举杯邀明月”,把天边的明月、自身的影子拉了过来,化成三人共饮。诗人饮至兴奋,既歌且舞, 而“月”则徘徊顾恋,似与其共舞,月与诗人的和谐美,隐约显现。陶渊明“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诗人躬耕龚亩,登临山水,把自己完全融入自然中去,结构严谨,天然密合。

2.人与人和谐美

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和谐美。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形象地表达了母慈子孝的母子和谐关系。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遍插茱萸少一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深情厚谊的美好旋律。

四、走进人物,品味人格美

美教育是通过美的事物来调动人的心理功能,激发人心理的情感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此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缘读入文,披文入情,使学生在读文、悟情的过程中,品味诗人情操高尚的人格美。

如《岳阳楼记》一课,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可以领略到他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的高尚人格。为此,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为外物所动,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学习这课,引导学生对“一阴一晴”两种不同景色所带来的“一悲一喜”两种不同心情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与“古仁人”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怀和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崇高抱负产生强烈的共鸣,感受人物形象的崇高伟大。再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银蛇”、“舞”、“蜡象”、“驰”等充满情感跃动的字词,引领学生从对风景的“顿悟”中,感受到词人的博大胸襟和豪迈情怀,感受到词人涵盖天地、气吞山河、“与天奋斗其乐无穷”的超越一切的力量。

这些美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形象和理解美的内涵的过程中,不断领悟、同化,产生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一次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洗礼。

参考文献:

[1]张学松.论中国古典诗词的和谐意蕴及其现代意义[J].中州学刊,2009(03).

[2]周志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现实意义与实施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07).

猜你喜欢

意境美美育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术教学中“古诗配画”教学探微
三维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拓展阅读,古诗教学中的一道风景线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