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导向下汉文专业“345”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探索

2015-12-31李东平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应用型教学模式

李东平

【摘要】重庆文理学院汉文专业以基础教育卓越课堂建设为背景,开展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求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汉文师范生执教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具有时代意义。

【关键词】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应用型

【课题项目】2013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卓越课堂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345”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及实践》阶段成果(项目编号:133093)。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234-02

重庆文理学院属于地方应用型高校,所培养的汉文专业毕业生主要为中小学提供教师资源,但刚毕业的准教师存在岗前培训的不足:理论教学多,岗位实践教学能力少的突出问题。通过反思并创设适宜环境,探索切实可行的、系统完善的实践方法和措施,构建高校汉文专业准教师教学能力的实践体系,提升汉文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对提高重庆市高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适应和满足地方高校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以基础教育卓越课堂建设为背景开展教改的现实意义

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是构建“卓越课堂”的关键因素。目前,在打造卓越课堂背景下的汉文师范实践教学的现实中存在这样的不足:教育教学还处于粗放型阶段,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较低、承担实践教学的教师数量缺乏、实训设施设备满足不了需要,实践教学体系缺乏整体设计和系统安排,所培养的中小学教师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强。而基础教育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录取了即可马上能用,用了即要满意,这样就导致部分应届毕业生竞争能力不足,就业困难。根据2012年7月《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渝教基〔2012〕53号)精神,高校的应用型课程必须探索课程模式的改革,把课程改革作为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重要的环节,发挥其在质量保障中应有的作用。

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为重点的汉文师范教学实践课程,其目的是将学生在校所学的各个专业课程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以培养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这是准教师岗前培训之中的重要一环。

二、创设和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开展培养模式的探究

(一)利用永川语文教育联盟打好合作基础。 2012年重庆文理学院文文化与传媒学院已与永川区教科所、十余所中小学结成“永川区语文教育发展联盟”,并签有语文教育发展具体合作协议。联盟的成立搭建了校地合作共建教师教育平台。文化与传媒学院汉文专业的学生从2011级开始按学期分批次进入永川区中小学进行教学见习,对增强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适应能力,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进而为培养卓越教师,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以“五大教学改革”为抓手,开展教学改革实践。

1.教学理论最优化。在认真贯彻实施重庆文理学院“五大教学改革”中,教学论课程理论教学采取任务驱动式。以新课标为核心,教学内容的改革突出坚持以设计教学方案为主,说课理论方案、教学应变机智处理方案为辅的教改思路,以求理论依据有强有利的附着点,要体现设计方案最优化,达到理论运用最优化。

2.实践技能标准化。本着以教学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适应基础教育需求为目标,要求学生参照标准方式完成教学实践环节。引导小组同学适时营造设置现场教学场景、模拟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与思维方式,甚至模仿制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考察与提高其教学应变能力。通过持续有效的开展这些教改活动,明显缩短了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与基础教育需求的距离。

3.毕业设计技能化。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积极倡导教学设计改革,深入领会教学能力培养实践课形成性的精髓,积极帮助学生尽快提高教学技能。鼓励毕业生采用教学方案设计与模块操作、说课理论演示和实践调查报告模块的任选组合,作为毕业答辩,并由此制定了配套的考核方法。

通过毕业设计检验理论教学是否有用、可用、管用,难易程度是否适中;检验实践教学的任务或项目组织开展是否符合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需要,是否体现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4.及时反馈意见,以指导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设置。就毕业生在就业中反映的核心问题,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手段进行深入调研,并及时收集意见与信息,用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开设辅助课程,形成中学教学研究课程群——《初中语文教材阅读与训练》、《高中语文教材解读研究》、《中学语文教学艺术》、《语文名师案例教学研究》、《中学语文教研方法》、《中学文言文教学研究》《教师语言艺术》等,其中《初中语文教材阅读与训练》、《高中语文教材解读研究》为零课时课程,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大学阶段熟悉中小学教材,做到在理解教材上,把握新课程目标上胜人一筹。其余课程定期分章节邀请中小学一线教师走进大学课堂指导师范生,不仅培养学生的语文教材解读技能、创新设计技能,而且还分学期开展师范生专项技能训练。

三、探索建立符合汉文专业特点的“三四五”实践教学模式

在重庆文理学院为实现学校应用型教育的加速转型时期,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及时转变了办学思路的背景下,坚持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先进、有用、有效”的原则的过程中,文传学院汉文专业的师范教育培养探索摸索一些实践教学模式。

(一)探索“专业素养三化模块”模式

针对当前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准教师最缺的不是学历而是能力的现状,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没有实践经验的的实际情况,文传学院汉文师范教学论课程,对传统的知识采用科普式,大众的了解,做到基本概念清楚明白。教材使用上突出应用性、理论性、针对性、时代性。用好教材,但不拘泥教材。教师处理教材突出职业能力,岗位需求。及时追踪“即时信息”,将反映课程的前沿理论与改革信息,即使融入课程,突出“专业素养三化模块”,即理论潜入化、专业设计化、专长拓展化。

(二)探索“课程内化四段模式”。

任何一个师范生的成长都有一个经历的过程。从入门学习、发展磨练、介入参与、内化改进、成熟出炉。经历了小循环、大循环、多循环理论与实践的实施过程。

1.初期理论渗透阶段。

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将基本理论和前沿理论根据实践情况贯穿到整个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按照计划安排有关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处理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师范生能把握前沿理论信息,领悟教育规律、教学艺术、管理水平,培养既有教育思想、懂得教学规律,又有创新精神、教学个性的现代教育工作者,把人才培养指标作为教学构成要素。

2.前期参与体验阶段。

第一,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各种表达方式去考虑,引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说明的是,互动不是简单的问题回答,学生只有思考即可是参与。

第二,在教学中实行“学生老师”教学方式。特别是在微格教学过程中,通过技能的分析示范、实践反馈、客观评价等环节,让学生把握教学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这种方式能真正充分的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能从当“老师”的过程中发现不足,从而他们佩服教师,服从教师的正确管理,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使学生从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

第三,利用重庆永川教育联盟搭建的平台,组织学生深入地方各类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了解中等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和中学语文教师、班主任等岗位工作职责。深入到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在联系和内在结构中去,揭示其基本规律,并以之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行为产生规范作用。操作原则做到三效效果(有效性)、效率(可比性)、效能(先进性)。

总之在参与体验阶段,根据课程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灵活运用微格教学、网络教学、音像视频、示范课、教师讲授、学生自练等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训练。同时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注重实践训练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多样性、灵活性、趣味性和有效性。有针对性地采取讲授式、问答式、讨论式、角色扮演式、探究式等相应的教学方法。形成了“仿真教学”、“案例教学”、“探析建模”、“情景体验式”和“专题讨论—实践探究” 等教学模式。

3.中期改进提炼阶段。

在微格教学培训过程中,充分利用录像设备、观摩国内外名师录像,展示教学改革成果,让师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练习某一两个特定的教学技能,把细节加以放大,反复练习达到预期的效果。开展换位常态化反思。引导“如果我是学生会怎样?”“这位同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个问题学生想不到是为什么?“我这点可谓板门弄斧”等反思,在实践教学中,使学生“学会学习”使之成为“学习主体”。

4.末期内化成果阶段。

末期也是出炉拟岗阶段,主要采取模拟岗位、以赛促教活动。围绕微格实践内容定期有效开展主题为“三尺讲台,展我风采”几个模块模拟教学比赛。有效提升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和求职备战能力。87%以上的学生能根据教学方案进行模拟教学,熟悉应聘过程。

(三)探索“教练讲优化五结合”

力求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拓展专业教学技能的目标。主要做到年级大班赛讲与小组试讲相结合;整体教学设计与分段突出重点相结合;现场听课观摩与基地观察评课相结合;课件制作与方案设计相结合;同课异构与异课异法相结合。

四、结语

探索以职业为导向的汉文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积极利用教学论这门课程加大改革力度。以课程实训为载体完成学生对基础教育的融入;以观摩名师教学实录为机制完成高校教研成果对基础教育的融入。前期改革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要以卓越课堂为背景,构建科学的成熟的实践教学模式,还相距很远,我们希望继续坚持改革,常改常新。

参考文献:

[1]叶玮光,孙伟.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再构建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0)

[2]孙泽平, 漆新贵. 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实现应用转型[J].教育发展研究,2011(21)

[3]王娜.高职语文教学与实践方法[J]. 教育与职业. 2015(07)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应用型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