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教育改革的理性思考
2015-12-31黄景初
黄景初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行,体育教育改革形式更加明朗。体育课时的增加、课间操时间的延长,体育活动的全面开展等,都是体育教育改革的具体表现。但是就整体发展形势而言,当前体育教育改革与新教改要求还有一定出入,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对体育教育改革做进一步的理性思考,进而提出体育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育 教育改革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209-01
一、体育教育要体现多元化特色
教育改革的全面实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育的开展,也应当与教改目标相契合。在体育教育中要体现出“生本特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为“终身体育”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在体育教学内容的设定上,要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行为特点,不能在体育锻炼中“一刀切”,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体能差异。通过趣味性的体育锻炼,学生能够从中获得乐趣,有所收获,只有这样才能将传统的“体育任务”转变为“锻炼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
二、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
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与教师教学水平有着直接关系。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师应当不断充实知识积累,调整知识结构,为提高教学能力、适应教学改革提供先决条件。学校应当担负起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责任,根据教师能力水平、教学安排等因素,有计划、分批次的进行体育教育进修,或者组织体育教师进行在职进修,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强化体育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能力,以适应教育改革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同时,学校需要深入完善教育体制,将体育教学与文化课教学一视同仁,改变以往应试思想的影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基础上忽视体育教学。“德智体”全面发展不可偏废,这也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三、体育教学向教育化方向转变
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是国内教育长期受到应试思想的影响,对于文化课较为重视,但是对于体育课则有所忽视,甚至出现体育课为文化课“让路”的不良现象。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学生也会错误的认为体育课“不重要”,甚至将其视为游戏放松的手段,这些错误思想的形成,严重制约了体育教育改革的落实。
因此,体育教学向教育化方向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体育教学要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例如将体育锻炼和军事化训练现结合,在强健学生体魄的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此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其抗压能力。
四、构建全新体育教学环境
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革新,是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学环境包含了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部分。硬件环境指学校的体育场地、运动设施、教学器械等方面,而软件环境则包括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设计、教育模式、师生关系、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只有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有机结合,才能实现体育教育改革的真正推进。
体育教育以实践为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着频繁互动。教师需要与学生多加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根据教学环境、学生能力、教学要求等制定出更完善的教学方案。体育教育的开展要时刻结合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进而构建起有利于学生体育素质培养的全新教育环境。
体育教育改革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工作者只有根据新课标要求,制定更为科学的教学方案,积极转变思想理念,对体育教育有客观、理性的认识。在体育教育改革中要避免走形式、走过场,要将改革措施落实到教学细节中,落实到体育教育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全新的体育教育环境,学生将获得更为科学规范的体育教育,为新教改的切实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卫平.当前体育教育研究中的若干热点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1)
[2]王海涛.浅议体育教育改革[J].体育文史.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