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学科中学生地图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
2015-12-31吴友旺
吴友旺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地图学习能力。地图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运用地图顺利解决各种地理问题所表现出的各种素质的综合,其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地图学习能力与地图学习活动紧密相连。地图学习能力包括:读图分析能力、绘图能力、图表转换能力、地图语言表达能力、地图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地图学习习惯等六大要素。地图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有:学会使用和感知地图、学会分析地图、学会填绘地图和圈点地图、学会记忆地图形成心理地图、学会地图的实践运用。
【关键词】地图学习能力 感知地图 分析地图 填绘地图 心理地图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57-02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地图学习能力。地图以它以符号、图形、文字等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具有直观性、概括性、整体性以及强大的信息存储量的特点,它能够有效地表示出地理事物在空间中的分布和联系,地图不仅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更是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灵活掌握和运用地图教学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效地运用地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读图、析图和用图,使复杂、抽象的地理问题变得简单和具体,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地图教学策略的制定、实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是我们地理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考虑和掌握的因素,所以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实践。2011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重视地理图像的利用,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观察地理图像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像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国家基础地理教育目标和规范充分强调了提高学生地图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一、地图学习能力
地图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和解决各种地理问题所表现出的各种素质的综合能力。它不仅包含传统教学培养的地图学习认知能力,而且包含了新课程改革倡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地图学习能力与地图学习活动紧密相连,一方面,地图学习能力只有在地图学习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离开了地图学习活动,地图学习能力就无法形成和表现;另一方面,学生地图能力的提高,极大的提高了自身的地理素养,促进学生在地图学习活动中的创造性,地理学习不断进步。
二、地图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
地图学习能力由读图分析能力、绘图能力、图表转换能力、地图语言表达能力、地图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地图学习习惯这六大要素共同构成。
1.读图分析能力
读图分析能力指掌握正确的步骤和方法,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具有读地图学地理的习惯和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绘图能力
绘图能力指用手工绘出普通地图的简图或略图,在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通过绘图活动掌握地理知识的能力。
3.图表转换能力
图表转换能力,指根据需要将文字数据信息绘成表格、用直观的表格的形式来表示地理事物,或者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内容,用文字进行描述。
4.地图语言表达能力
地图语言表达能力指能运用语言对有关地理事物进行口头或文字规范表述的能力。
5.地图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
地图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是指学生在地图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的方法和目的,在学习过程中能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及时调整在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等方面出现的偏差,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的能力。
6.地图学习习惯
良好的地图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有关地图的问题时,采取正确的地图学习步骤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自觉习惯能力。
这六个要素共同构成了地图学习能力。其中前四个要素属于地图学习的基础能力,在基础能力之上的是地图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地图学习的行为习惯等高级能力。这两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地图学习的基础能力掌握越牢固,越有利于地图高级能力的形成,而高级能力的形成,反过来促進基础能力得到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三、地图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
中学生地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会使用和感知地图”开始,到“学会分析地图”、“学会填绘地图和圈点地图”、“学会记忆地图”等地图学习过程,最终达到“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地图学习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而当学生的地图学习基础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时,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生的地图学习能力得到了质的提高和升华。
1.学会使用和感知地图
中学生学习地图是从对地图的使用和感知开始的。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刚刚升入七年级的中学生不知地图有何用途,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强调地图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学习地理必须按照左图右书,图文对照的原则,将书上的文字内容一一落实到地图上,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并能正确记忆地图,填绘地图,形成正确的地理空间思维。
在地图学习活动中,学生对地图最初的感知对象主要有地图的轮廓形状、图例和注记。其中轮廓形状的边界线条是地图反映空间地理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些由点、线、面组合而成的各种形状,是最容易被中学生感知的部分。例如,一提起中国领土的轮廓形状,学生就能说出是大公鸡,这种感知的印象十分深刻,要引导学生对不同轮廓形状的地图大胆想像,如在学习中国行政区划时,把各个省区的地图拆分开,让学生一个个单独感知,他们很容易会发现青海像兔子、西藏像绣花鞋,这样的想像,赋予了地图以鲜活的生命力,学生学习地图的兴趣大增。对地图上图例和注记要注意感知和鉴别,通常要经过反复的感知过程,才能把某种符号表示的特定信息记住,而只有清楚记住了一种符号,才能在众多对象中快速地将其识别出来并加以应用。感知图例的方法主要有观察和比较两种,学生可以对某不同的图例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进行细致观察和比较,全面地了解不同图例的外表特征,并且对应上它所代表的地理意义。
学生在感知地图时,要引导学生入微入细。对地图的观察精细程度不同,会导致信息的接收量有所差异。有些学生能够仔细观察感知到地图的各个组成部分并且获取较多的信息量,有的学生感知地图时只注意大概情况,不善于关注事物的局部和细微部分,其获取的信息量也就大打折扣。另外,要引导学生用比较法来对直观性较强的地图符号进行比较,学生通过比较能够更加深刻、清晰地获得符号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例如:将欧洲和非洲大陆轮廓进行比较,便能清晰看到两洲大陆轮廓都类似三角形,不同的是前者的轮廓线破碎弯曲,后者则比较平直。经过比较后,学生对欧洲和非洲轮廓特征的印象十分深刻,为以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在感知地图的过程中,也会受地图本身的审美性和艺术性的影响,引起不同的情趣波动。《初中地理地图册》的图面配置和图外整饰美观和谐、清晰易读,具有较强的图形表现力和视觉感受效果,这样的地图容易引起学生积极的心理情趣,可以推动学生对地图进一步的感知和理解,因此在地图教学中要用好这本地图册,此外多媒体课件将地图的可视化与艺术性呈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要多加运用。
2.学会分析地图
分析地图,就是对从地图中所感知的显性和隐性地理信息,进行深入的整理、分析、比较、综合等地理思维过程,形成一种从地图中提炼出来的知识内容,然后将之与中学生原有的知识信息相互结合,重新建构起对于地理空间的认知结构。通过这一思维加工过程,不仅能使地图上纷繁复杂的信息材料变得系统化、条理化,还能对学生原有的地图认识结构进行同化和改组,形成更加科学的,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结构,使原来的知识和观念发生提升。
学生对地图的解读和分析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一般来说,首先解读图名、比例尺和图例等地理要素。阅读图名,分析地图所表现的区域、范围和主题;阅读比例尺,分析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阅读图例,分析地图要表现的地理事物有哪些。对不同种类的地图,解读分析的程序有所不同。重点要学会对区域地图的分析,区域地图主要从区域定位、区域要素、区域问题、区域发展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地理环境的特点、对人类的活动的影响如何、人类如何利用,如通过区域地图构建区域“地”和“理”的三“W”和一“H”知识学习分层式思维模型:
地:⑴在哪里(Where):区域定位;⑵有什么(What):区域要素
理:⑴为什么(Why):区域问题; ⑵怎么办(How):区域发展
以区域地理《欧洲西部》为例,通过课本和区域地图完成以下分析步骤:
在哪里:半球位置:位于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西部,西临大西洋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有什么:地形:以平原为主
气候: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河流:较短小
海岸线:十分曲折
经济:旅游业、畜牧业发达
为什么:为什么旅游业发达
为什么人民以牛羊肉和乳制品为主食
怎么办:如何解决能源紧缺问题
3.学会填绘地图、圈点地图
一堂课学习完后,学生总要做一些练习,以加深巩固所学知识。对地理学科来说,最主要的项目就是做填图和绘图作业题。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填图和绘制地图,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培养了的动手技能。中学生绘制地图,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实践,但是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例如对“世界海陆分布”的地图绘制,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先在头脑中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抓住各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明确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位置,把各大洲的轮廓逐一画下来。
在地图学习中,要学会圈点地图。把课文与地图结合起来,并把文字表述的地理事项记录到地图上,或者把一些地理原理和规律,绘成示意图,实现图文结合,通过地图来表现地理原理和规律,在地图上分析问题,凭借地图记忆知识,从地图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用地图进行归纳、概括、总结等。例如:有的同学利用课本上的插图或空白地图,用彩笔圈点出所学习的地理事物,并配以适当的注记;有的同学绘制地理简图,突出主要的地理事物,并以这些地理事物作为基点,然后联系已有的地理知识,就会印象深刻地把地图的轮廓形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记在脑海里。
教师在上课时也可在黑板上教学生画一些地理简图,如铁路、公路干线分布图以及河流流域图。这些简图精确度要求不高,主要能体现地理事物的轮廓特征和位置关系,具有简洁、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十分有利于地理要素的表现,教师在教学中用最简单的笔画在短时间内迅速地画出课堂教学所需要的示意图、简图,或是结合教材边讲边画,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师所要引导的问题上。
4.学会记忆地图,形成心理地图
学生经过多次的地图学习过程,把通过感知、理解、绘制而获得的地图信息不断地刺激大脑,使大脑在有意和无意间储存了具有空间观念的地理信息,形成相对持久而稳固的虚拟地图。这种虚拟的地图,可以在学生需要时在大脑中重新生动形象地浮现出来,形成“心理地图”。心理地图形成的结果是,学生一旦遇到具体的地理问题需要地图信息时,就可以迅速地把头脑中储存的有效地图信息提取出来,进行科学合理的推断和归纳,把隐性信息向显性信息转化,并且用这种转化而来的信息分析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心理地图也称“脑中地图”,可以有效地储存和识记各种自然和人文地理信息,也可以迅速对事物进行搜索定位。例如:学生在了解了新疆的地形“三山夹两盆”的特征,很容易把它的特征记在脑海中而成成心理地图。
心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中学生脑中的心理地图越清晰,构建得越准确,对地理学习持续的兴趣就越浓。心理地图是一种潜藏在大脑中的地图形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是在地图学习中潜移默化中形成的的,需要时立刻在大脑中显现出来,并且指导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说,心理地图是一本“有名无实”的地图集,是地图信息的隐性信息库,是学生处理现实空间问题的来源。
心理地图是一种记忆的表象,可以通过长期地图学习的记忆训练来达到目的,例如:通过对地图中有关面、点、线关系的读图训练,来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的“地图”会不断清淅;通过绘制地图可以帮助中学生建构清晰的心理地图。在心理地图已经形成的其础上,如果学生经常有机会亲手绘制地图,把感觉器官获得的心理地图转绘成真实的地图的能力就会得到不断地锻炼,通过对符合真实情况的地图的评价和修正,可以进一步完善心理地图,提高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5.学会地图的实践运用
地图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地图来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地图的实践运用既检验了学生地图学习能力的高低,又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了对地图的理解、巩固了地理知识、提高了地图技能和地图素养。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学会用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旅游、出行时随身携带地图并加以运用,把地图知识直接应用到实践中去,为解決实际问题服务。也可对学生进行模拟地图旅游。我们按要求让学生去设计最佳旅行路径,提出如下问题:从学校所在地去该景区,采用何种运输方式票价最便宜?取最短距离说出旅行路线,沿途经过哪些地形区、温度带、干湿区?跨越几条大河?沿途经过哪些重要的风景区?经过几个省会城市?沿途的农业生产有何特点?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可让学生借助有关电子地图来完成,通过活动,既巩固了相关地图知识,又使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也得到不断提高。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的出现,为我们对地图的学习和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由于电子地图具有信息容量大,使用方便的特点,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它。我们尤其要学会使用谷歌地图,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谷歌地图了解我们家乡的地形分布特点、村庄分布特点、交通线路的分布、校园全景图,也可让学生通过谷歌地图了解想要了解的世界各地的地理情况。
参考文献:
[1]霍金山.《地图学习能力及其培养》[J].北京《科技资讯》2011.14:190.
[2]韩建梅.《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D].山东烟台 鲁东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2012.5.
[3] 任琳.《地图教学“三步走”》 [J].山西太原《新课程学习》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