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汉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
2015-12-31卫翔
【摘要】新疆地区的汉语教学改革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的教学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整个汉语教学改革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维吾尔族居多的新疆地区。通过新疆的汉语教学的成果可以看出,在新疆的汉语教学改革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新疆的汉语教学改革,根据汉语改革的现状,指出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在汉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便新疆地区的汉语教学可以更好地发展,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工作的推进。
【关键词】新疆 汉语教学 民族预科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57-01
1.引言
众所周知,新疆地区是维吾尔族居多的地区,精通汉语和维语的人才很少,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对于新疆地区来讲是一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的时机,这就要求我们抓住机遇,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只有了解相应的信息才能紧跟时代,实现大的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储备大量的精通双语的人才。高校是人才的最大的储备站,但是新疆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少数民族的高校学生的汉语基础比较差,水平普遍偏低,这就要求高校要承担起汉语教学这一巨大的任务,要努力培养优秀的人才,为新疆地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在推进高校汉语教学推进的同时,党和国家政府也为新疆的双语教学提供了资助,也相应的提出来汉语教学的目标,那就是争取在2020年让所有的少数民族的学生要了解汉语的最基本的使用原则,并要熟练的运用汉语言文字来进行表达。
通过对新疆汉语言教学成果的考察,我们发现新疆的汉语言教学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在汉语言教学改革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文章从高校预科汉语教学的教学大纲、教学的目的、老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的角度出发来探讨新疆汉语教学在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便进一步推进新疆高校的汉语教学改革,促进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
2.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新疆是维吾尔族较多的地区,在少数民族高校中,汉语的普及程度较低,而且少数民族的汉语基础较差,接触汉语的次数不多,缺乏基本的学习语言所要求的环境,加上汉语教学的大纲基本是对外汉语方向的教学大纲,这与学生的需求、教学的目的都是不匹配的,此外老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也会影响高校预科汉语教学的教学质量,阻碍预科汉语教学的改革,所以才导致汉语的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不大,下面主要阐述在汉语改革中的突出的问题,具体来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教材与学生基础不匹配
由于少数民族的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几乎没有接触到汉语的教学,在进入高校之后,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材与高中阶段的教材以及学习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导致学生一时无法接受这种形式的语言教学,在教材方面有一个很大的跨越,中学的教材无法和大学的教材很好的衔接在一起,这就可能出现不能实现循序渐进,逐步学习逐渐了解的教学过程,而是紧跟教材,书里有什么内容就给学生讲解什么内容,而不是逐步的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
(2)教学方法与学生的需求不匹配
在高校预科汉语教学过程中,高校老师主要是从汉语的听说读写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的,但是有时候老师只是针对学生“说”这一能力进行教授,虽然老师要不断的根据学生学习的程度有侧重点的进行教学,但是我们要清楚的知道进行汉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少数民族高校学生能够熟练地应用汉语,主要是要理解。而在现实的教学中,部分老师忽略了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力不从心,从而对自身无法进行正确的评价,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听说读写是样样都重要的,不能厚此薄彼,要实现全面的协调进步。
3.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改革发展思路
(1)根据学生基础选择教材
在进行教材选取时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而不是盲目跟风,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的需要,制定规范的教学大纲,从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汉语入手,逐步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汉语的学习要结合生活,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的汉语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将高中的教材和预科教育的教材结合起来可以是学生在接触程度上有一个过渡的阶段,从而可以很好的适应高效的汉语教学,从而很快的进入学习状态,汉语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讲是一门新的语言,要从最基本的教学开始,逐步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而不能让他们在刚接触时就感觉很难,力不从心,所以这就要求在选择教材时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这样才能在以后的教学改革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2)根据学生的需求确定教学方法
在文化环境方面,我们知道新疆的汉语的学习环境是相对较差的,因为新疆主要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学生缺乏学习语言做需要的最基本的学习环境,那么就无法保证学生汉语学习的学习效果。学生学习汉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理解汉语,并能够用汉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以便以后更熟练地掌握汉语,因此老师要不断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比如设置汉语角,观看人文教育片,民族文化展示片等等。在上口语课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将一个大班拆分成不同的小班,这样便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同时方便老师根据学生的程度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这样也可以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潜在的激励机制,促进学生不断地学习。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强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交流,汉语是汉族学生的母语,有时,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的效果甚至要好于老师教授,学生听讲的结果,这样不仅可以加强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促进文化的流通与传播,更好地促进汉语言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周巧云,刘秀明.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35卷第2期.
[2]玉斯英,玉素甫.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汉语教学改革与发展历程回顾[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26卷第2期.
[3]武金峰.新疆高校民族预科教育模式与全国民族学院预科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5卷第2期.
[4]崔新丹,尹桂丽.新疆高校预科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思路[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17卷第2期.
[5]崔新丹,尹桂丽.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现状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25卷第2期.
[6]魏炜.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作者简介:
卫翔(1987.7-),女,新疆人,大学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