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泥土
2015-12-30陈慧雯
陈慧雯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 青
读艾青,忽然发觉脚下这片土地又迎来一季新生。儿时对土地的记忆便翻涌上心间。
老屋门前,每逢播种期,祖父总是忙碌不息,像我这般大的孩童,自是不愿错过这样的好季节,跟在祖父身后,撷几把茼蒿,掬几捧清泉,都是这个季节里赖以玩乐的物事。
记忆中,天蓝得可人,泥土的芳菲沁人心脾。我跟在祖父身后,阳光极尽温暖,也毫不吝啬地将每一寸光辉洒向世间万物。祖父终日在阳光下暴晒的皮肤变得赭红,是很健康的肤色。
到了庄稼地里,才发觉四邻已是忙活得差不多了,唯有祖父那边是不紧不慢地忙活着。“爷爷,快点快点。”“不急,慢慢来。”祖父不紧不慢,力求将事情做得有条不紊,相比之下,我倒是心急了些。
于是在田埂上小憩,泥土的芬芳在我周围蔓延开来,沁入心扉。渐渐地,我也不再催促祖父。
望着祖父在地里劳作的身影,想起人们常说的庄稼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真不假。祖父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那片土地里,我想,必定多的是他劳碌的汗水,和他为阴晴雨晦天气变幻的担忧。犹记得祖父说过,他年轻时也一样的踌躇满志,而今啊,却安于这家乡的土地了。我的祖父,也只有在劳作时,才会与他的年轻猝然相遇,才会意气风发。
“爷爷,我帮你?”
“不用,不急。”
是啊,不急的,劳作的祖父,身上虽已多泥泞,却仍一排排、一颗颗地将希望的秧苗播种下去,不带丝毫的马虎。祖父对人对事的细心专注,在我的心中,潜滋暗长,在我的心里,播种下一整个春天。
依稀能知晓祖父对泥土的深厚感情。这个热爱黄土地的祖父,这个不服老、爱劳作的祖父,即便汗水涔涔也依旧笑语盈盈;即便累得腰酸背痛,也依旧“不教一日闲过”;即便夕阳西下,心心念念的也全然是稻谷的长势。噢,这样的庄稼人,这样的土地精神!
遐思间,祖父已忙完了手中的活计,拍拍身上的尘土,坐在我身旁休息。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他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头,有些疲惫,有些自豪地说:“看,不着急。”
回望岁月的长河,总有这样一幅画面:阳光耀眼,高低错落的田埂上,我与祖父望着禾苗,上面闪烁着收获的希望。
“孩子,报纸上这是什么字,我想看得快些!”
“爷爷,别着急,我们慢慢看。” 年岁渐长,当年驽钝的我,竟也学会了祖父的不紧不慢。
现在的祖父,一点一点老了下去,偶谈及当年,竟也情不自禁地泪水簌簌了。在钢筋混凝土浇灌的日子里蹒跚了多年,在他的记忆里,始终清晰着的唯有泥土的芬芳。回想那些与泥土为伴的日子,祖父才是生动的。我想纵然老去的祖父如同一棵耗尽生机的植物,但他的心,正渐渐地靠向丰收的庄稼。
点评
作者以“泥土”贯穿全文,描摹了祖父耕作时的认真与专注,来抒发对祖父的敬爱和对泥土的沉思。祖父对事的专注,泥土般醇厚的心灵,感染着作者的成长。读完全文,仿佛我们眼前还能出现耕种的景象,仿佛我们闻到了泥土的馨香。
【指导并置评:崔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