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上的力量

2015-12-30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5年37期
关键词:拉拉力气校车

【素材一览】

马拉拉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1997年7月12日出生,是巴基斯坦西北部斯瓦特河谷的一名女学生,以反抗塔利班的迫害、追杀,争取妇女接受教育的权利而闻名。

2009年,12岁的马拉拉开始为在BBC的乌尔都语网站上用化名撰写个人网志,揭露塔利班的暴行。

2012年10月9日,马拉拉放学回家途中所乘校车被一名身着警服的袭击者拦下,枪手登上校车,问:“你们谁是马拉拉?快说,不然把你们统统毙了。”为了保护其他同学,马拉拉挺身而出,身份暴露后,枪手对着她的脸开了枪,子弹穿过头、颈,嵌入肩膀。枪响后,武装分子逃之夭夭。后来马拉拉被飞运英国,在伯明翰的伊丽莎白女王医院救治。2013年2月份的手术补造了颅骨,并使她恢复了听力。3月19日,她换上新校服,在伯明翰就近入学埃德巴斯通女子高中。

2013年7月12日,是马拉拉的16岁生日,马拉拉在联合国发表了康复后的首次公开演讲,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英国前首相布朗均参加了这一特殊活动。

塔利班曾宣称,如果马拉拉逃过一劫,一定会“再想办法追杀她”。马拉拉以最响亮的声音回答说:她永不会在威胁中后退和倒下,一定要为弱势孩童,特别是女孩发声,争取和实现平等教育权……

2014年10月10日,因为儿童及青少年的权益作出了重大贡献,马拉拉与凯拉什·萨蒂亚尔希共同获得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马拉拉为该奖项最年轻的得主。

【素材解读】

面对恐怖分子的袭击和威胁,马拉拉临危不惧,意志顽强,感动全世界,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马拉拉受伤以后,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她身边的人帮助她,各国人民都帮助她,救治她……因为马拉拉代表的是正义,马拉拉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就是证明,由此我们坚信正义必胜,邪恶必败。尤其值得全球少男少女学习的,是马拉拉“为世界上所有的儿童获得教育”而作出的努力。

【适用话题】

和平、反战、向上的正能量、奋斗和奉献

【文题训练】

请以“向上的力量”为题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向上的力量”这个标题的中心词是“力量”,即“力气”“能力、能量”“效果”,“向上”作为“修饰语”不可忽视,这里体现的是词语的引申义。整个题目可以理解为“促使人积极进取的力气或能量”。这种力量,可以理解为“人或其他事物往高处生长的力气”,也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攀登等形式不断向上的能力”,但更深刻地理解应该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奋发向上的激情”“努力向前的动力”等。

明确这个题目的含义后,你会发现选材的范围很广。可以从自身选材,十几年来我们一定亲身感受过“向上的力量”:父母的关爱、呵护,老师的关心、鼓励,同学的帮助、支持,名人事迹的鞭策、激励……这些都可能是我们在前进路上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激发我们向上的力量。另外,展示“向上的力量”的可以是他人。如写一个残疾人努力战胜自我实现理想的事迹。从大的角度写,一个国家也可以展现出“向上的力量”。如“十八大”的召开,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阅兵……这些都让我们的祖国展现出一种不可遏止的“向上的力量”。

“向上的力量”适合运用叙述、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我们可以着重记叙自己在老师的鼓励下,在“向上的力量”的激励下,走出成绩低迷的困境;可以以纯抒情的方式运用排比段抒写自己在“向上的力量”作用下,产生的种种美好设想;还可以运用议论的方式论述“向上的力量”对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国家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拉拉力气校车
拉拉真棒
坐校车
未来的校车
比力气
刺刺拉拉的魔术贴
拉拉勾,吃糖豆
做到
短耳兔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