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薪传见精神
2015-12-30
编者按2013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书法进校园,书法进课堂,把书法教育正式纳入到了国家的教育系统中。2014年7月16日,中国书法家协会组织实施了“翰墨薪传工程”中小学书法师资首批培训在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同时开学。由此,中国书法教育的大幕被掀开。中国书法包含了历史、哲学、美学、道德、技艺等方面的丰富内涵,书法有法,如何在书法学习中有效地继承和弘扬其中的菁华,是每一个书法教育者和书法学习者所面临的问题。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书法昌盛之地。历来涌现的众多书法大家自不必说,就是现在也依然是全国书法教育中观念最超前、群众基础最扎实、活动最频繁、成果最丰硕的地区之一,书法教育和书法普及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2000年开始,仅学校书法教育基地建设就达9个。2008年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授牌的“中国书法名城”(全国首批共2家)。从2012年4月,全面启动“中国书法名城苏州书法教育干百工程”,用3年时间面向社会义务培养了1000名书法爱好者,面向市区中小学义务培养了100名书法师资。涌现了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吴江屯村实验小学、吴中区木渎第三中心小学等“书法进校园”活动先进集体,以及程振旅、陈生甫、李少鹏等“书法进校园”活动先进个人,还有叶叙玄、赵锟、许晨曦、朱树民、王洁等“苏州市首批书法名师工作室”导师。苏州多层次、全方位构建的书法教育的网络,满足了广大市民、学生学习书法的需要,正在显现出书法教育的实效。
艺术是个体性的创造,书法教育的效果最终要通过受教育的对象——个体的书法实践体现出来。书法教育,无论是知识的传授,技法的训练,还是人格的陶冶,最终要落实在作品的创作上来,,口传心授,书法教育自有一套传授和学习的方式。,在书法教育大规模兴起的今天,我们以苏州王福辰、王洁、施王卓尔祖孙三代翰墨传承的典型事迹为范例,对于我们认识翰墨薪传的本质很有启示。
自叙
王福辰
我是江苏金坛人,祖父王直卿为清朝最后的秀才(后又考上廪生,之后科举制度废除),是民国时期金坛之宿儒。他十分重视对于女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我和爷爷一起生活,7岁时,他便教我学写毛笔字。
记得爷爷在一块白漆木板上,用红漆书写上一段文字让我每日描红,经他批阅后再用湿布擦去重写,爷爷称这木板为“诫板”。“诫板”上的文字我至今还依稀记得:“上古大人,孔氏乙己;化及三千,七十二士;……佳哉作仁,可知礼山。”后来,我从清代书法理家粱同书的输论里,知道清代儿童启蒙时,都是写“上大人”之类的话。
解放后,我上小学四年级,由于老师说我字写得好,我对书法的兴趣更高了,之后从中学到大学再到工作岗位,只要有闲暇,我都会提笔练字,或读一些古代书法论。
1981年,女儿7岁时,我便开始教她学习书法,从柳颜唐楷人手。为提高女儿学习积极性,我每周同她进行一次书法“比赛”,努力营造家庭的书法氛围。女儿的书法作品在苏州少年儿童中脱颖而出,我也因此成为平江少年宫第一批外聘书法老师。1998年,因女儿学书法取得的成绩,我被评为“苏州市好家长”。
1992年,我建立了自己的书法工作室(即今“王洁书法工作室”之前身)。1993年我把10多年传授书法的经验写成了《小朋友学书法》一书,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找的初衷是,书中文字要浅显,让初中水平的学牛家长也能买得起。1994年该书获得“五个一丁程”优秀作品奖。
随着女儿王洁书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的角色开始转换,成了女儿的助手,协助她做书法培训,我是她和孙女施王卓尔书法作品的第一个欣赏者和批评者。
现存,我虽然年届75,却仍然继续工作。学习书法,给家带来欢乐;传承书法,使我精神充实。我不拙烟,不喝酒,不搓麻将,不旅游,但我觉得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