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综合症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
2015-12-30李梦姣
李梦姣
(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高校新生综合症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
李梦姣
(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在社会工作理论的视阙下,以陕西高校新生出现的生活不适应、社会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不适应等现象为问题,通过实证探究,提出高校要将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等方式相结合的工作方式用于大学新生教育;建议高校要重视辅导员的社会工作理论的培养,把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高校学生工作中来,以填补大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的不足。
社会工作;新生综合症;大学新生
大学阶段是人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站点,对于初次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而言,绝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离开原来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到一个比较陌生的地方学习和生活,他们面临的学习氛围、人际交往圈和生活环境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部分学生面对这些新的变化都会产生各种困惑甚至会发生强烈反应。高校新生在适应大学校园生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症”等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受社会、高校和学生家长关注,对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在我国高等教育进行内涵式发展的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工作必须用新思维、新方式、新举措,帮助高校新生顺利实现角色转变,这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一大重要任务,也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本文对地处陕西境内的一本二本和“211”等多所高校新生表现出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调查分析,运用个案工作的理论与方法介入大学“新生综合症”的研究,探讨在大学生教育实践中应对这些问题的个案工作模式。
一、高校新生综合症的主要表现
所谓的“新生综合症”(The Freshman syndrome)就是大学新生在到达陌生环境后一种发自人身本能的抵触反应。对于大学新生而言,新的校园环境是他们未来要生活三年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地方,作为初次离开父母独自生活的独生子女,在心理上往往会背负很大的负担,大多数学生这一现象都会在他们熟悉校园环境和结识新的朋友之后慢慢消失,但是,有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新生综合症”持续较长,直接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严重者会产生心理疾病,甚至不能完成学业,不得不以退学或其他方式遗憾地离开大学校园。“麦可思-2014级大学新生月度跟踪调查”[1],对进入大学后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等适应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为:一是超三成新生遇到生活问题,生活条件及饮食为主要问题,遇到生活问题的比例女生多于男生;二是近两成农民或农民工家庭的新生沉迷游戏、网聊等娱乐活动,非农民与农民工家庭新生更不适应集体生活;三是四分之一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完全靠自己。本文通过对近三年陕西不同类型高校每年500余名入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新生备受由新环境导致的心理问题困扰,出现过焦虑、失落、迷惘、压抑、失眠、嫉妒和恐惧等症状(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一)环境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个体,生活方式也将与以往不同[2]。新生远离家门,离开百般呵护自己的父母及熟悉的亲友师长,进入一个陌生的生活空间,生疏的人际关系和不同的饮食、气候、语言等生活环境,对自己在新环境中能否独立生活缺乏思想准备和自信,对学校及所学专业的失望与不满,新的目标定位不明等。由表2可见,有76.2%的新生心理上出现了失落和迷惘等症状,有23.8%的新生容易对新环境产生强烈的陌生感、排异感和不适感。新的环境带来新鲜感和自由感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非正面的消极情绪。
(二)人际关系不融洽
大学新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一分子,他们入学后,也就进入了一个次社会的人际关系圈,新关系圈中必然存在着地域、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的差异,大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决定了在新群体中渴望获得包容、承认和尊重的心理需要,热切希望被新同学认同并互相建立友谊[3]。由于新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这一过渡时期出现了暂时的人际关系空缺。由表2可见,有戒备心理倾向的学生达52.1%,因担心在交往中会暴露自己的“短处”或“弱点”的学生占31.6%,以至于他们平时采取闭锁性的状态,尽量减少与同学交流。对于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而心理素质比较脆弱的新生来说,就不能很快融入新的群体,心中充满矛盾和不安,出现了孤独感甚至“恐惧”,表现为强烈的思亲、思乡和回家的欲望。
(三)学习方法不适应
高校的管理和教学方式等都与高中以前有明显的区别,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学生因不能适应这种要求,学习成绩不理想,往往在大学校园第一次考试中就挂课。这种因学习上被动而产生的压力,就容易产生高度精神紧张、反应迟钝,甚至情绪浮躁导致进取心下降等,迷惘症状严重,逃课和迷恋打游戏的现象就会越来越常态,占领了他们在大学阶段的美好时光[4]。由表2可见,高达54.8%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动力不足,有39.4%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困难。
(四)社会环境不适应
大学新生入学前有家庭成员和老师的环境覆盖,还有亲戚朋友以及同学支持,但是,由于空间和时间的变化,大学阶段的各种环境支撑弱化,面对新环境能否建立一种新的支持关系,很大程度取决于个人的不懈努力。由表2可见,有38.5%的学生是从新同学那里获得帮助或支持,有45.7%的学生仍然从亲戚朋友以及同学那里获得支持,有15.8%的学生从辅导员或是老师那里获得帮助。有关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适应有着动态的变化和内在联系[3]。这些长期形成的支持或帮助不再有力时,就容易产生忧虑以及自私自利的情绪。
(五)情感波动易受挫
大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身体及生理的不断成熟,渴望爱情是他们的一个显著特征。既有追求爱情或渴望爱情所产生的苦恼,也有情感受挫的迷惑或失落,情感上经常有较大的波动,自我调整不妥,压抑或抑郁等情绪就容易产生,如果不能认真对待,容易产生走向人生的极端的想法。调查表明,有93.6%的学生渴望爱情,有76.7%的学生希望在大学里谈一次恋爱。有60.7%学生把“彼此吸引”作为最重要的选择爱情的标准,不过也有28.7%学生的爱情观有点“与众不同”,“避免内心空虚”和“单身没面子”成了他们大学阶段追求爱情的重要原因。人人网2014年新生入学调查显示:有77.8%的新生希望在大学谈一场恋爱。对于恋爱的原因,有64.8%的学生称被彼此的优点吸引;有19.3%的学生希望寻找精神寄托,避免内心空虚;有6.4%的学生被对方强烈追求,不好意思拒绝;另有9.5%的人谈恋爱是因为觉得身边朋友同学都在谈恋爱,自己如果一直单身会很没面子[5]。
表2 新生综合症主要表现
二、高校新生综合症的成因分析
(一)学习兴趣的缺失
高考的经历都会使每位学子终生难忘。但是,对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面对机械性的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影无踪。进入大学后,这种规定性动作产生的惯性仍然存在,自主学习的自选动作当然难以展开。由表3可见,有38.6%的学生对学习或所学专业无兴趣,二本一本学校的比率高于“211”学校,“逃课”现象严重。
表3 新生综合症成因分析
(二)学习目标的缺失
当今的大多数学生,“上大学”的目标已经早已镶嵌在他们幼小的心中,为了这样一个目标,他们度过了不少不眠之夜,也流过不少泪。爱默生(美国思想家,1803—1882)说过:“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的目标去向时,这世界会为他让路。”进入大学殿堂后,昔日的目标已变为现实,一个全新的“旅途”又出现。因为当他们把这之前的多年“苦读”目标定为“上大学”,而在大学阶段获取知识或技能,生存与服务社会的更高目标尚未确立,所以这样就出现了目标“真空带”,情绪低落和彷徨迷失现象常常出现,这些现象容易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内在动力[6]。由表3可见,有27.4%的学生没有长期学习目标或计划,看一步,走一步,学一步的被动现象严重。
(三)行为克制力的缺失
很多学生入学后,感觉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自由度较大,这对习惯于在被父母和老师管束的新生来说,突然变得不知所措。在我国应试教育条件下脱颖而出的大学生还没有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在充分享受着大学自由空间和氛围的同时,又觉得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放松自己漫游于网络世界。然而“自由”又是一把无情的“双刃剑”[4],那些只能他律而无自律能力的学生,就会成为“自由”的牺牲品。由表3可见,有46.2%的学生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现象严重。
(四)群体优越感的失去
对于能够进入本科阶段读书的学生来说,绝大部分就是中学时代的佼佼者,是亲友和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也是同龄青年羡慕的对象,优越感比较明显,在五颜六色的光环遮盖之下,他们身上很多缺陷往往被忽略。但是,当他们进入大学后却发现,身边强手如林,往日卓绝群伦的感觉已不复存在,现实反差会让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如果这种精神状态不能及时调整,就有可能导致萎靡不振。由表3可见,让有52.6%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大学同学中已经没有学习的优势,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变少,学习的进取心不再强烈。
(五)家庭及老师的依赖丧失
C.L.Marmarosh等国外专家认为新生的适应与依恋性有着较大的关联[7]。进入大学校门之前,与父母朝夕相处,生活的绝大部分由父母包办,生活惯性依赖容易形成。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多数是在老师的“监督”下进行的。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生活没有依靠,还必须独立处理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对正处于情感脆弱和心理断乳期的学生,对父母无私的爱、老师谆谆教诲和同学之间的真诚友谊就特别感激,孤单寂寞感便自然而然的产生,由于社会阅历的不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孤独与焦虑感会进一步加重。由表3可见,有68.6%的学生感到家庭的“监督”及老师的支持远去,给自己生活和学习带来严重影响。
三、新生综合症的个案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Social Work)是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各方力量参与,以社会学、心理学和医学等相关知识为依托,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以个案工作等为案主(Slient)提供专业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在与社会环境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协调的问题,重塑自我,走向社会大舞台的专业工作。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方法。它的工作模式包括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等七个模式。其中心理社会治疗、人本治疗和行为治疗模式被称为个案工作的三大传统治疗模式。面对高校大学生这个特殊对象,心理社会治疗、危机介入和人本治疗模式是比较有针对性的,对保护学生个人隐私,缓解内心压力,舒缓情绪,恢复正常学习生活有现实意义。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它是个案工作最基本也是最早的服务模式之一。特点是在对案主服务的过程中,将服务划分为研究、分析诊断和治疗三个相互联系的行为实施阶段。它重视从人们日常交往的普通情景中了解对象,利用综合的分析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存在问题的原因。包括对服务对象进行直接辅导和通过改善周围环境或者辅导第三者(比如高校的老师、同学和学生公寓管理员等重要他人)等间接来影响服务对象。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对解决大学新生出现的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不融洽和情感波动易受挫等问题具有针对性。
(二)危机介入模式
人在社会化过程的危机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面对不同的任务和突变的生活情境,相应会产生不同的危机。成长阶段产生危机和情境阶段产生危机是现在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危机。危机的发展通常表现为发生、应对、解决、恢复四个比较明显的阶段。因此,利用危机介入模式就是迅速了解服务对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做出是否具有危险性的判断,有效安抚服务对象的情绪,协助服务对象解决眼前面临的棘手问题。采用危机介入模式必须做到及时划定目标范围,迅速处理、输入希望、提供有效支持、恢复自信,为最终培养介入对象提升自主能力奠定基础。危机介入模式对解决大学新生出现的焦虑、失落、迷惘、压抑、失眠、嫉妒和恐惧等症状具有针对性。
(三)人本治疗模式
它不再以个案辅导为工作侧重点,而是以做人的心理工作为基础,注重把服务对象作为中心,当服务对象对人性的基本看法、自我概念、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时,创造一种有利于服务对象自我发展的辅导环境。它注重服务者(也可是辅导员或老师)自身的品格和态度的培养,强调个案辅导的重要性,把真诚对待、相同感受和积极关怀作为人本治疗的三个条件,主要体现表里如一、有同感受、容易接纳、不评价、有爱心和保持独立性人本治疗内容。人本治疗模式对解决大学新生出现的学习方法不适应、学习目标的缺失、学习兴趣的缺失和群体优越感的失去等问题具有针对性。
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辅导员、班主任或其他管理者以各种方式与“问题”学生接触,主要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心理疏导,例如党团组织谈话法、“一帮一”的结对子、个别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等都属于个案工作范畴。
总之,通过文献检索发现,高校“新生综合症”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世界性问题,只是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不同的社会制度、教育制度和福利理念,学校对类似新生综合症问题处理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重视并研究社会工作方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作用,建议社会工作发达地区的高校可以直接利用专业社工机构为高校学生提供服务,建议高校在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为主的基础上,要将社会工作的理念、知识和方法引入到学生工作系统,作为学工人员必修课,以弥补现代高等教育大德育环境下学生工作的不足。
[1]谌超.超三成新生遇生活“拦路虎”[J].麦可思研究,2014(28):2-6.
[2]马飞.大一新生的学校适应问题探究[J].知识经济,2010(2):162-163.
[3]谢钢,刘娜.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研究——从学校社会工作的视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23(11): 78-80.
[4]许晓菁.大学新生综合症之分析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119-122.
[5]李嘉瑞.调查发现:近八成孩子想在大学谈恋爱[EB/OL]. http://www.cssn.cn/shx/shx_gcz/201409/t20140905 _1319206.
[6]刘吉杰.畅社会工作视野下大学新生的困惑成因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1(7):187-188.
[7]Mattanah C L,Gregory R H,Bethany L B.Parental Attachment,Separation-Individuation,andCollege Student Adjustment:A Structural Equation Analysis of Mediational Effects[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04(4):51-52.
(责任编辑:刘小燕)
A Study on Intervention of Case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eshmen Syndrome
LI Meng-jiao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Northwest University,Xi'an710127,Shaanxi)
In view of social work theory,Shaanxi local university freshman problems,such as life adaptation problems,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problems,learning adaptation problems,social environment adaptation problems and emotional problems,are studied.Through the empirical inquiry the way of working for the social work theory,method and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or the university freshman education is proposde;it is suggested that universitie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training of social work theory of the counselor,to us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social work to the university student work,to fill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work of university students.
social work;freshmen syndrome;university freshman
C916
A
1674-0033(2015)05-0039-04
10.13440/j.slxy.1674-0033.2015.05.008
2015-06-20
李梦姣,女,陕西宝鸡人,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