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语文综合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职业通用能力的实践研究——以《长江三峡》导游教学设计为例

2015-12-30侯博

职教通讯 2015年21期
关键词:长江三峡高职

高职语文综合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职业通用能力的实践研究——以《长江三峡》导游教学设计为例

侯博

摘要:通过高职校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真实课例的有效开展,分析如何以课内学科单元活动与课外真实职业情景体验项目为载体,发挥公共基础学科在学生职业通用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职业通用能力;导游教学

作者简介:侯博,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分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一、理论知识背景

英国著名的职业资格授予机构之一的“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Business &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简称BTEC)认为:“职业通用能力是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性能力。”它把通用能力归纳为7个领域,即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与他人合作共事、交往和联系、安排任务和解决问题、数字的运用、科技的应用及设计和创新。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将其分为8个大项,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革新及外语应用等。根据以上8项关键能力以及企业视角下的职业通用能力,结合高职学生特点与教育教学规律,我们将职业通用能力归纳为:(1)学习和发展能力;(2)交流和合作能力;(3)信息处理能力与数字应用能力;(4)管理和完成任务能力;(5)耐劳和耐挫能力;(6)应急和应变能力;(7)批判和创新能力。

调研数据表明,用人单位对应聘者职业通用能力的重视程度与高职毕业生这些能力的掌握水平普遍不高形成鲜明的对比,只有通过通用能力的培养,赋予高职学生更加宽泛的基础人文素养和职业生存能力,才能使其提高在未来职场的竞争力,使其在岗位胜任方面以不变应万变,面对岗位任务的不断变化,从容应对不同的任务情景,即使无法立即解决,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或团队的合作找到解决办法。[1]因此,高职人才的培养应把适应与满足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将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摆在核心地位,通过通用能力的培养,赋予高职学生更加宽泛的基础人文素养和职业生存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提高其在未来职场的竞争力,从容应对岗位或职场任务的不断变化。

目前许多基础学科教师尽管也知道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性,却无法做到知行统一。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通用能力的培养力度远远不够,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科中心思想严重,各学科之间缺乏合作,基础课程的隐性作用因此被弱化。[2]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2012年初凭借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的成功立项,本着扎根基础、立足素质、关注人文、立意人生的目标原则,以职业通用能力为核心,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与专业跨学科的合作。其中针对课内基础学科单元活动项目,该校进行了基础学科教学形式和内容上的一些改革,即每上完一个项目或单元,教师会设计出一个与单元或项目主题相关的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在一个个具体的生活或职业情景中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每门学科对于通用能力培养的侧重点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如语文学科围绕“文学、文化、文章、文字”的学习,重点训练应用文写作、口语交际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批判和创新能力。对于课外真实职业情景体验项目,语文教师主要进行有职业针对性的口语应用交际训练,学生通过准职业岗位或团队任务的体验,获取职业经历和经验的积累,学生在这种叠加互补式的训练及体验后,经过学生自身的内化,最终获得职业通用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综合学习活动是一种课堂教学形式,也是目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在语文学科增设“综合实践活动”,是课改的一个亮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体系中的一个板块,它是“语文”和“综合活动”的整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更侧重在实践活动中体现语文性的特点,这种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它以语言文字为媒介,以对语言文字的思考为诱因,以学生广泛涉猎自己所喜爱的学科为手段,把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聚焦在语言文字这个核心上,加以融会贯通,进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更概括、更高级的知识信息,达到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思维品质的目的。它的主要特点是:活动、综合、语文,三者缺一不可。[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得到了培养。

本课例所用教材为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第一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第二单元的标题叫做“自然的心迹”,以景物描写为主题,以散文为体裁组元,主要是写景抒情散文,收录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等5篇文章。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在能力运用目标上,主要训练学生写景的能力。

《长江三峡》是一篇优秀的游记散文,全文以游踪为引线,描写了作者在三峡乘船游览时看到的瑰丽景象,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波涛汹涌的长江和雄伟壮丽的三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由于文章篇幅有限,三峡的众多景点如同蜻蜒点水一带而过,这为我们的综合活动提供了空间。这是一篇经典课文,在传统授课中,教师一般会选择用大量的图片来充实课文,给学生以直观感受。但不管是文字还是图片,甚至是影像,对于学生来说都是“被动观赏”。因此,基于培养学生“通用能力”的理念,我们选择开课班级是电子商务专业。因为口语交际能力是其专业和职业的一项基本素质要求,可以将其开发为综合学习活动课。

三、学习活动描述

学习活动安排在游记散文《长江三峡》一文学习之后,模拟生活情境,以“优秀旅行社”的评选为活动形式,每组分别以三峡概况、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段不同景点的讲解为任务,通过活动前收集、整理资料,PPT课件制作,课堂中导游解说等分解任务的执行,最后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投票,选出最佳旅行社。

四、相关语文知识点

写作能力。掌握游记的一般写法,以游踪为线索,有详有略地介绍景物,能够灵活运用时间、空间的写景顺序,以及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景方法,以及修辞手段的恰当运用等。

口语能力。通过情境模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相关职业通用能力

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管理和完成任务能力;交流和合作能力;应急和应变能力。

六、教学设计

活动对象:高职一年级学生(开课班级学生人数45人)。

活动形式:情境模拟、角色扮演。

活动所需时间:2课时。

(一)活动前准备

1.活动分组。全班分为4组,每组11人,A组:三峡概况介绍;B组:瞿塘峡风景区导游;C组:巫峡风景区导游;D组:西陵峡风景区导游。

每组人员任务分配为:讲解1人,搜集资料7人(每人负责一个分景点),整理资料1人,PPT课件制作1人,组长1人(负责统筹监督、小组任务分配,在各个时间节点监督任务完成情况,并随时向老师汇报)。

2.任务分解及操作要点。学生任务(1):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根据主题搜集所需资料。要求:分景点(如风箱峡、凤凰饮泉、孟良梯等)所搜集资料内容需与规定主题景点相吻合,注重人文历史方面的介绍,适当把课本内容融入讲解稿当中,字数在300字左右。学生任务(2):归纳整理资料,PPT制作。①依据所选主题景点(如瞿塘峡),负责统稿同学将各分景点材料整理成一份导游讲解稿,字数限定在千字以内。要求:必须对原始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不得照抄原文,应当体现课文内容和人文历史知识;将书面语转化为口语,文字表述应体现导游专业性。②负责PPT制作同学根据讲稿中涉及到的景点,搜集相关图片,制作成PPT。要求:课件中呈现图片应与讲稿中景点吻合同步。学生任务(3):课堂导游讲解。要求:导游同学根据讲稿,通过观摩视频,在教师指导下反复练习,进行课堂体验式角色模拟;作为旅行社的代表,导游需注意个人仪表;导游应脱稿表述,注意流畅性;讲解过程中注意互动,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教师任务:活动前指导。用一课时布置任务;确认每组任务是否责任落实到人;在各时间节点跟踪各组进度;上课前一周对各组的导游讲解稿与PPT提出修改意见。

(二)活动目标

借助网络、图书等资源,训练搜集材料的能力;依据主题,训练归纳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情境模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角色扮演,训练职业仪态;通过PPT等道具的准备,训练工具制作能力;通过课堂评价,训练评价反思能力;通过活动过程的组织,训练组织协调能力。

(三)活动重难点

1.搜集材料的准确性及归纳材料的条理性。

2.将课文内容融入讲解稿的贯通性。

3.将文字材料转化为口语表达的顺畅性。

4.进行体验式导游角色扮演时的表述专业性。

(四)任务评价

任务评价如表1所示。

表1 任务评价

(五)教学步骤及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1.任务布置(10分钟)。(1)教师明确活动目的,强调与其职业的联系。(2)教师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并说明个人职责。(3)教师列出各景点的任务分解表。(4)教师提出资料搜集及整理、PPT制作及道具制作、导游词的写作要求。(5)教师强调各任务时间节点及成果反馈。(6)教师介绍活动流程、规则及评价标准。

2.分组交流(10分钟)。学生按照布置的任务,分组交流,初步形成小组任务名单,教师帮助学生落实最终小组名单,确保每个人都有任务。

3.专业示范指导(25分钟)。(1)教师以“中山陵”景区为例,展示讲解稿的规范案例,并进行讲解示范。(2)观摩导游短片视频,让学生总结出导游的仪表仪态、解说特点。

第二课时(1-2周后)

1.活动前(5分钟)。(1)教师呈现分组名单及任务分解表。(2)总结前期准备工作(指出优点与不足)。(3)教师简要介绍活动流程及规则。(4)教师发放评价表,讲解评价标准。

2.活动中(24分钟)。(1)4组导游按顺序讲解景点,带领同学共游三峡。配合PPT图片进行导游讲解,给人以直观感受。(2)台下同学认真聆听,教师细致观察学生表达细节,随时记录,以备点评。

3.活动后(15分钟)。(1)学生投票:学生在课前发下的便利贴上,写下简短评语,贴在你认为最优秀的旅行社的宣传海报上,最后统计得票最高者,授予“最佳旅行社”称号。(2)学生自评:4名导游学生结合标准,进行自我评价,指出得失。(3)学生互评:教师随机抽取便利贴,请该贴写作者对台上4名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出优缺点。(4)教师总结:结合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强调活动的意义。

4.布置作业(1分钟)。根据活动中自己的表现,结合课堂点评意见,反思得失,写作一份活动体会。

七、教学效果反思

(一)活动设计环节要优化设计方案

首先是如何处理教材的问题。如果仅以教参、教学大纲为备课主要资料,缺少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研究,可能会导致课堂的有效性达不到预期目标。[4]据此,需要大胆对现有教学资料进行重构与创设的改造。所谓语文的教学,既应包括在教学中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应从学生的实际现状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依据对目前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课的情况调查、比较和分析,我们认为,常规课需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来补充,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需要在常规课的基础上进行重构与创设。

(二)活动实施环节要进行任务细分

通过两次活动课的对比分析发现,为了保证活动实施的有效性,必须对任务进行细分。我们主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本着学生自愿组合的原则,互帮互助,明确分工,任务细分到人,保证每人都有事可做,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要予以督促和指导。在活动的准备阶段,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将课程活动内容以任务单的形式下达,在实施阶段以学生讨论演讲表演制作汇报等多种课堂活动形式呈现。

(三)活动评价环节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在传统教学中,评价多是单向性的,只有教师评价一个维度,评价往往失之偏颇,也未对学生实现有效的激励。而基于对传统评价方式的改革,根据“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终结性考核为辅”的原则,加强过程考核,采用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对学生作出综合评价,让学生真正将理论知识内化为个人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养。[5]另外,评价方式实现多样化与过程化可以有效改变个别学生的依赖思想,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刘晶.基于学生职业通用能力培养的公共基础课跨学科合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5):15-17.

[2]陆江东,楼永俊.关于高职毕业生通用能力的企业调查[J].职教论坛,2012(5):89-91.

[3]吉小炜.英国职业教育倡导的核心能力及其实践过程[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122-123.

[4]谢丰.常规课体系下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简单模式的构想[J].语文学刊,2009(11):103-105.

[5]侯博.优化设计 任务细分 评价多元——基于两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比较反思[J].剑南文学,2013(7):370-371.

[责任编辑陈国平]

猜你喜欢

长江三峡高职
“长江三峡1”号在湖北宜昌首航
新媒体时代人民网长江三峡交通文化报道浅析
三峡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对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影响初探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高职舞蹈表演专业的反思和探索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交运·长江三峡8号游轮开启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