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练习要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
2015-12-30武宏钧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生活中,人们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运用。因此,语文知识练习要从单纯的“知识追逐”中摆脱出来,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关注学生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和可能生活。语文知识练习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依托和旨归,真正实现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有效“链接”。此外,语文知识练习的内容要超越日常生活,设计有质量、有品位、有意义、有灵魂的体验式语文知识练习,让学生在体验式的语文知识练习活动中感悟生命的意义。
一、语文课堂练习应联系生活开发课程资源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的一般教学流程是:“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品读”感悟重点文段,“悟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语文课堂练习基本上是围绕文本内容来设计。教师解词析句,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就容易忽略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以及与语文知识练习相关的课程资源的开发。
(一)语文课堂练习应活化生活
教师在教学中要用语文的方式实现语文的教育意义,必须保持不断的追求,对语言有较强的敏感度,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表达,爱上生活,并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唯有如此,学生才能进入那个用语言文字呈现的鲜活而丰富的世界,因文而有感,因感而欲言,因言而得意,因意而悟道,因道而成文、成人,从而实现语文教育的意义。听、说、读、写是语文技能的具体表现,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机的训练。例如,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新型玻璃》,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在认识了“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的特点后,尝试做一名新型玻璃厂的推销员,将这些玻璃在展会上推销出去,并把自己联想到的更新型的玻璃也一并推销出去。这样,学生在“转述”“陈述”和“描述”等多样化的“说”的训练活动中提高了记忆力,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开展故事会、辩论会,让学生在课中当“小老师”,进行讲解、补充、讨论,这样,学生“说”的能力才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语文课堂练习要做到读与写的有效衔接与迁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语文教材里的课文都是很好的范文,为学生的读写结合提供了示范。比如,学习语文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少年闰土》《金色的鱼钩》,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请学生写一写班上同学的外貌。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允许学生不写出人名,只写人物的外貌特征,在集体评改时,再让学生猜一猜文中写的人物是谁。教师还可以着眼于整篇文章,抓住课文的某一个写作特点让学生进行练笔,如表达中心、选择材料、突出重点、安排顺序等。再如,学习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总—分—总”的写作顺序尝试写一处景物,在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情感,在表达上学会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做到读与写的有效衔接和迁移。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文本中蕴含的“读”与“写”的结合点,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能力。教材是最好的“标本”,也是很好的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根据教材文本的特点,抓住写作训练的要点,精心选择读与写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借鉴对象和创造依据。
二、语文课后知识练习应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言
语文知识练习要从单纯的“知识追逐”中摆脱出来,根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因此,语文知识练习必须贴近生活,题目设计要融通生活。语文知识练习的设计,应从知识练习的设计走向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比如:在知识积累方面,学生可以积累自己喜欢的句段,带有浓郁地方气息的俗语和充满童趣的生活见闻;在阅读方面,学生必须增加文本阅读的数量,拓宽与信息层面有关的阅读,如观看视频、电视等;在口语表达方面,学生可以尝试把感人的句段读给家人或朋友听,把有趣的故事讲给同学听,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在社会调查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查社会经济、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等。
(一)在生活中练习运用语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知识练习应当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其成为学生与他人交流的平台。语文知识练习的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这样有利于检测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领悟能力。比如,学校要开展“诗歌朗诵会”比赛活动,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综合习作题并提前一周贴在教室里。
【赛前】
(1)教师写一份诗歌朗诵比赛公告,将其贴在教室里。
诗歌朗诵会比赛公告
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
赛程说明:
①班级运动员名单与项目:
②班级服务组人员分工:
(2)以班委会的名义给本班服务人员写一份通知,提醒他们需要准备的物品及注意事项。
【赛中】
(1)以《精彩瞬间》作为大题目(小题目自拟),描写几个比赛片段,张贴在黑板报栏。
(2)以《我在朗诵比赛中》为题,写一段或一篇自己参加比赛的文章。
(3)给学校广播室写一篇表扬稿,表扬你所见到的好人好事。
【赛后】
(1)写一篇通讯报道上传到学校网站,宣传本次比赛。题目自拟。
(2)根据自己观察记录的笔记,思考以下问题:①比赛的时间、地点、参赛者和目的是什么?②比赛场地的环境怎么样?③比赛的过程、优胜者的比赛情况如何?④写一篇关于比赛的评论。如果觉得满意,自己拿到班级习作园地进行交流。
(3)写一首小诗,赞美这次比赛或比赛中的某一位参赛者。
(4)画一幅参赛者的画像,配上几句话或一两句诗。
(5)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介绍本次诗歌朗诵比赛的情况和感受。
(6)给校长写一封信,谈谈自己对本次诗歌朗诵比赛的看法,提出相应的建议。
教师要将以上练习题提前一周通知学生,要求学生多写,每一类至少选一题来做。这样,习作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
(二)开放语文知识练习的资源通道
学生们渴望有丰富多彩的语文练习活动。体验式的语文练习题中含有大量的信息、丰富的活动,对学生而言充满吸引力。例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选编的课文,目的是:第一,让学生了解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民族风情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第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运用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写作时的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要注意开发与知识练习相关的课程资源,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结合教学实际,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开展“亲近 ”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加强对本地的了解,生发对本地风土人情的热爱之情,具体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诵读诗词。查找描写本地的诗歌、散文,背诵名篇佳作,感悟本地的风土人情之美,以及古今文人墨客对本地的赞美之情。2.高唱赞歌。唱一唱赞美本地的歌曲。3.开展实地考察。走访本地的名胜古迹,进行实地考察。4.采访写稿。围绕考察主题,对相关人员进行采访,并给有关部门写一封公开信,提出意见和建议。5.体验生活。教师可以设计“走进家乡的春节”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学生调查节日民俗,写一写本地有名的小吃;或者让学生当一回服务员,体验服务员的生活;或者让学生走近创业名人,了解名人的创业史;或者让学生为家乡设计广告语,展望家乡的明天。6.抒发情怀。让学生选一处风景名胜,写一句广告词或环保广告语。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通过调查、思考、交流、表达,提高了语文综合素养,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资源,能够使教学贴近生活,充满童趣。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使语文课程资源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有了创造的空间,学生拓宽了视野。
三、习作练习应关注课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
课内外有着丰富的习作生活内容。将习作教学局限在课堂中,让学生在“蟹壳里做道场”,学生只会在空想中“克隆”文章。因此,习作教学应该“跳”出僵化的模式和狭小的天地,投入到“大习作”的广阔天地中,“跳”出教材练习写作,“跳”出课堂练习写作,“跳”出习作进行写作,在体验中写作,在师生互动中写作。学生只有愉快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才能尽情地享受生活、享受习作、享受生命的发展和成长。
(一)跳出课堂练习写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习作素材的大仓库,小学生有意注意处于萌芽阶段,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为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主动意识,教师必须“跳”出课堂开展习作教学,如引导学生动手做一做、玩一玩、写一写,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写作。同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习作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写有童真童趣的文章,说自己的话,抒真实的情感。首先,集体活动做了写。教师利用集体大型活动,如学校运动会、校园文艺汇演、公益劳动、参观访问、慰问孤寡老人等,让学生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写作。班级开展的知识竞赛、游戏活动、野炊等小型活动,以及学科教学中的实验小制作、课本剧表演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这样,学生也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其次,独特体验及时写。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身边发生的小事,引导学生抓住自己的独特体验写一写。比如,有的学生既调皮又不爱写作,但是只要他们能够写一写那些与自己有关的有趣的事儿,一般都能够写得生动形象,文通字顺。最后,逗着学生玩乐写。好玩是学生的天性,在学生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流行一种玩法,如吹泡泡、丢沙包、看漫画、剪纸等,流行什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写什么。假如学生感到无话可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搬手劲比赛、比笑表演等,让学生现场观察并练笔写作。这样做能够顺应学生好玩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乐中进行习作。
(二)立足发展练习写作
习作教学要立足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的生命活动达到由内向外的表达和律动。基础习作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和运用语文的能力,通过创新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健全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涵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鉴赏水平。指导小学生习作,要摒弃刻意的矫饰与编造,摒弃抄袭与套作,引导学生用心感悟人生,将真切的情感流露在字里行间。比如,教师指导学生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电视节目,可要求学生写观影感;学生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可以写一写调查报告。学生生活的外延扩大了,写作的空间也就变宽了,这样能够使写作与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学生的每一次习作只有经历了思考、反省甚至痛苦的解剖,才能获得提高。通过“求真”而联系生活、联系阅读,通过“求美”而展示个性,形成基本的规范,学生的思想境界自然就会得到提升。
笔者认为,在设计语文知识练习时,教师应当立足于应用,积极探索和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将知识练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丰富课程资源,充实学生的生活,引领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掌握知识到提升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武宏钧,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学专家,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先锋教师,自由作文法首倡人,《小学创新作文实验教材》《小学写作课本》主编。)(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