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像参数对老年患者L4椎体发生退变性滑脱的影响

2015-12-30唐保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7期

·外科与麻醉·

影像参数对老年患者L4椎体发生退变性滑脱的影响

唐保明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青海西宁810001)

摘要〔〕目的探讨影像参数对老年人群L4椎体发生退变性滑脱的影响。方法45例L4椎体发生退变性滑脱的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及75例L4椎体退变性但未滑脱的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均行腰椎影像学检查,X线上测量椎间盘高度、椎体大小、倾角、前凸角等,CT测量关节角。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对L4椎体发生退变性滑脱的影响。结果观察组L4Ⅰ度滑脱39例,占86.7%,Ⅱ度滑脱6例,占13.3%,滑脱指数为(0.18±0.05)。观察组女性比例高于对照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年龄、体重指数、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间盘高度、L4椎体大小低于对照组,但椎间盘退变指数、L4椎体倾角、腰椎前凸角、骨盆折射角、关节突关节角、L3~4及L4~5关节突头尾差角高于对照组(P<0.05)。L4椎体小,腰椎前凸角大、骨盆折射角大是老年椎体退变性滑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患者L4椎体退变性滑脱与骨质疏松相关,L4椎体滑脱的发生多受到椎体小,腰椎前凸角大、骨盆折射角大的影响。

关键词〔〕影像参数;L4椎体;退变性滑脱

中图分类号〔〕R744〔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青海省科技厅

第一作者:唐保明(1979-),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四肢创伤、骨髓炎、脊柱结核的研究。

腰椎退行性滑脱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之一,是腰椎退变性不稳的主要形式,发病率约8.7%。临床上表现为单一椎体相对另一椎体的水平移位,或更为广泛的退变性脊柱侧凸〔1〕。由于腰椎退行性滑脱多发生于第4腰椎(L4),因此可以出现腰背痛和神经卡压〔2〕。目前关于腰椎退行性滑脱的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影像参数对老年人群L4椎体发生退变性滑脱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标准:有腰部不适,X线正侧位无移位,仅L4单节段滑脱。排除标准:椎体畸形、有明确外伤史、既往腰椎手术史、恶性肿瘤等。45例L4椎体发生退变性滑脱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60~84岁,平均(68.7±5.4)岁;75例L4椎体退变性但未滑脱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男35例,女40例;年龄60~82岁,平均(68.8±5.6)岁。观察组L4Ⅰ度滑脱39例,占86.7%,Ⅱ度滑脱6例,占13.3%,滑脱指数为(0.18±0.05)。观察组女性比例高于对照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2研究方法均行腰椎X线、CT检查。X线:椎间盘高度:前后端椎间隙高度之和除以椎间盘宽度;采用上位椎体向前滑移距离除以下位椎体前后径计算滑脱指数;L4椎体大小为L4上终板长度/患者身高×150cm;L4椎体倾角为L4椎体上终板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腰椎前凸角为上终板垂线与下终板垂线的夹角。骨盆投射角及CT测量关节角参考文献〔3〕。采用QCT骨密度仪(成都华科测试新技术开发研究所)进行骨密度检查。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t检验,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结果

2.1两组影像学参数比较观察组椎间盘高度、L4椎体大小低于对照组,但椎间盘退变指数、L4椎体倾角、腰椎前凸角、骨盆折射角、关节突关节角、L3~4及L4~5关节突头尾差角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影像学参数比较 ±s)

2.2影响老年椎体退变性滑脱的多因素分析L4椎体小,腰椎前凸角大、骨盆折射角大是老年椎体退变性滑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影响老年椎体退变性滑脱的多因素分析

3讨论

临床上椎体退变性滑脱可以出现腰痛,且以轴性腰痛为主,多在向前弯腰时症状加重,疼痛多源于椎间盘,轴向负荷使椎间盘内的压力升高引起。老年女性绝经后机体内激素变化有关,雌激素的缺乏使女性韧带更松弛,进而更容易发生滑脱〔4〕。骨密度降低多提示骨质疏松,而骨质疏松可以引起腰骶部韧带松弛,使腰骶部失去平衡出现腰椎滑脱〔5〕。

Jimbo等〔6〕对椎体退变性滑脱患者影像学参数研究发现,与未滑脱患者相比,椎间盘高度、椎间盘退变指数、L4椎体大小、L4椎体倾角、腰椎前凸角、骨盆投射角、关节突关节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8~9.33,P=0.021~0.043)。可见L4椎体退变性滑脱有更明显的影像学改变。陈谦等〔7〕对影响椎体退行性变患者发生椎体滑脱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L4椎体大小(OR:1.01,95%CI=1.000~1.024,P=0.048)、L4椎体倾角(OR=1.88,95%CI=14.000~14.600,P=0.037)、腰椎前凸角(OR=1.90,95%CI=1.600~15.800,P=0.040)、骨盆投射角(OR=2.58,95%CI=18.000~19.600,P=0.029)是L4椎体退变性滑脱的危险因素,支持本研究结果。但该研究发现关节突关节角(OR=2.46,95%CI=1.400~16.400,P=0.035)亦是L4椎体退变性滑脱的危险因素,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

椎间盘是脊柱功能单位的组成部分,且对轴向应力可起到缓冲垫的作用,因此椎体退变性滑脱首先是椎间盘的退变,椎体的变小,随着退变的发展,椎间盘的相关功能逐渐下降,进而使得脊柱功能单位前方的力学稳定性下降〔8〕。由于轴向负荷的增加及新扭转应力的出现,使韧带结构改变,进而滑脱。临床上椎体倾角被认为是预测腰椎前凸的独立因子之一,椎体倾角越大,腰椎前凸角随着增大,椎体向前的剪切力亦增大〔9〕,进而增加了椎体滑脱的风险。一般而言,骨盆折射角自出生后不会发生改变,不受检查时姿势等影响。临床上骨盆折射角可以反映骨盆的后屈能力,折射角越大骨盆的后屈能力越强,椎体进行旋转的程度越大〔10,11〕。因此,当折射角增大时,椎体更容易发生旋转进而导致滑脱发生。目前关于关节突关节角对椎体退变性滑脱的影响尚无定论。Schuller等〔12〕认为椎体退变性滑脱的关节突关节角倾向于偏矢状位,关节突关节角增大是椎体滑脱的危险因素。但蒋欣浩等〔13〕认为关节突关节角倾向于偏矢状位是椎体为适应椎体滑脱等相关疾病发生的改变,不是引起滑脱的始动因素。关节突关节的头端偏矢状位,尾端偏冠状位不是椎体滑脱引起,而是原先即已存在的。

综上,老年人L4椎体退变性滑脱与骨质疏松相关,L4椎体滑脱的发生多受到椎体小,腰椎前凸角大、骨盆折射角大的影响。由于本研究样本量比较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行多中心、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4参考文献

1丁文元,曹来震,申勇,等.退变性腰椎侧凸形成和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1;49(5):404-8.

2王琳,刘太运,李孝忠,等.中老年人退变性腰椎滑脱的CT表现及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386-8.

3李危石,陈仲强,郭昭庆,等.胸椎及胸腰段角状后凸畸形对骨盆矢状位形态及序列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2011;49(2):135-9.

4许勇,郭昭庆,云才.合并椎间盘突出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椎间盘形态改变及其意义〔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5):398-400.

5刘洋,赵永飞,顾晓民,等.退变性腰椎滑脱力学模型建立及分析〔J〕.脊柱外科杂志,2010;8(1):39-43.

6JimboS,KobayashiT,AonoK,et al.Epidemiologyofdegenerativelumbarscoliosis:acommunity.basedcohoastudy〔J〕.Spine(PhilaPa1976),2012;37(20):1763-70.

7陈谦,丁文元,申勇,等.第4腰椎退变性滑脱与影像学参数的关系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4;52(2):122-6.

8杨秋实,白皓天,董帅,等.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370-2.

9杨家赵,方诗元,王叙进,等.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评价〔J〕.临床骨科杂志,2014;2(5):124-7.

10杨家赵,方诗元,夏睿,等.头尾侧关节突关节方向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病因关系的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21):2127-32.

11张剑刚,丁文元,申勇,等.解剖学因素在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中的意义〔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5):443-7.

12SchullerS,CharlesYP,SteibJP.Sagittalspinopelvicalignmentandbodymassindexinpatientswithdegenerativespondylolisthesis〔J〕.EurSpineJ,2011;20(5):713-9.

13蒋欣浩,彭昊,许顺恩.椎弓根螺钉系统植骨融合与单纯椎管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9):1737-9.

〔2014-07-16修回〕

(编辑苑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