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与年龄的关系

2015-12-30马昭娟袁建喜

关键词:典型死亡率心肌梗死

马昭娟,袁建喜

(山东省曹县中医院 山东 菏泽 274400)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与年龄的关系

马昭娟,袁建喜

(山东省曹县中医院 山东 菏泽 27440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与年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30例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60岁以上老年组230例和60岁以下对照组200例。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与年龄的关系。结果老年组症状不典型,合并症并发症、死亡率均较高。结论掌握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对诊断、治疗和预后提出指导性参考意见,对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年龄;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从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探讨AMI发病与年龄的关系,选取我院收治的AMI患者430例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年龄AMI的特点进行认识,总结经验,以期对诊断、治疗和预后提出指导性参考意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430例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60岁以上老年组230例和60岁以下对照组200例。老年组男144例,女86例;60~69岁144例,70~79岁79例,80岁以上7例。对照组男132例,女68例;35~49岁50例,50~59岁150例。

1.2 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标准化联合专题提出心肌梗塞(MI)的诊断标准[1]:胸痛病史、心电图和血清酶的变化,3项中有2项阳性即可作诊断。目前阶段针对AMI的标准定义为检测到心肌生化标志物尤其是肌钙蛋白出现升高和或下降,至少有一次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的第99%百分位值并至少伴有下列一项缺血的证据:(1)心肌缺血症状;(2)新发ST-T的改变或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3)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4)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发现新的心肌丧失或新发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症状

老年组典型心前区痛154例(66.95%),非典型76例(33.04%),其中上腹部痛34例(14.78%),肩、背、上肢痛1 0例(4.3 4%),无痛3 2例(13.91%),包括胸闷13例,心律失常9例,休克10例。与对照组比较,老年组AMI不典型者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AMI临床症状比较 [n(%)]

2.2 先兆症状

老年组发病前数日到数周出现无力、胸闷不适、气急、烦躁69例(30.0%),对照组140例(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老年AMI起病隐匿,多无明显先兆。

2.3 并发症

并发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早搏最为多见。老年组出现173例(75.21%),对照组出现80例(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比较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AMI病死率及死亡原因比较 [n(%)]

2.5 心肌梗死部位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以年龄分组来看,老年组AMI疼痛部位不典型者,无痛者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可能为老年人AMI误诊率较高的一个原因。老年人心肌梗死多无明显先兆,难以采取充分的预防措施,加上症状不典型,致使病情加重,主观感觉轻,不能及时就诊,因而导致预后差[2]。老年组合并症多,并发症多,泵衰及休克的患者均较高,考虑与老年人心脏功能降低有关,这是老年人心肌梗死死亡率高的另一个原因[3-4]。在梗死部位及梗死后综合征两组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两组病理基础相同。从有无典型表现的分组情况看,无典型表现组平均年龄较大,说明无典型表现者多发生于老年人[5-6]。

临床实践研究表明,老年人AMI多表现为起病隐匿,无明显先兆,胸痛不典型,无痛性者多见,故误诊率较高;另外合并症多、并发症严重,因而死亡率高。因此掌握老年人AMI的特点、发病规律,对早期诊断、治疗、预后有重要意义,可降低死亡率。

老年AMI症状不典型可能与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其供血的心肌尚未释放引起疼痛的代谢产物前已经坏死或高龄老年人反应迟钝及合并多种慢性病、原有疾病症状掩盖疼痛所致;亦可与脑血管痉挛致痛阈增高有关。

综合上述,老年人AMI临床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合并症、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因此对60岁以上老年人出现无明显原因的上半身疼痛伴胸闷、气短、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等症状时,应常规检查心电图和24 h持续监测,以排除心肌梗死,避免误诊漏诊,从而做到能够早诊断、早治疗,提高诊断治疗率,降低死亡率。

[1] 扬桂理.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的诊断价值.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12(6):96-97.

[2] 徐慧敏,刘玉茹.3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3,16(9):95-96.

[3] 贾正平.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04-405.

[4] 郭宏华.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3,16(36):125-126.

[5] 李飞飞.以消化道疾病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67例误诊分析.医学信息,2014,27(2):113-114.

[6] 张秀艳,孙明娟,张利环.不典型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误诊病例分析.中外健康文摘,2012,15(47):98-99.

本文编辑:张 钰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ag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A Zhao-juan,YUAN Jian-xi
(Caoxi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e,Shandong Heze 274400,China)

R542.22

B

ISSN.2095-6681.2015.031.006.02

猜你喜欢

典型死亡率心肌梗死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