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校企合作多赢局面——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与彬长集团的合作案例
2015-12-30贾麦仓
贾麦仓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712000)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多年来广大高职院校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长期探索、研究和实践,形成的一种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充分贯彻了“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化解毕业生供需矛盾、实现学生优质就业方面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能够较好的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的局面。下面就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与陕西彬长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彬长集团)的合作为例进行分析。
1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背景
1.1 企业人才战略需求是实现订单培养的前提和现实依据
彬长集团是2003年6月挂牌成立的大型煤炭企业,隶属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13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之一。随着下属几个矿区的开发建设,企业对于一线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就愈加强烈。而另一方面,受原16所煤炭院校隶属关系变化以及自2013年煤炭行业持续低迷现状的影响,普通高校培养的地矿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目标较高,真正到煤炭一线就业的毕业生很少,企业仅靠普通高校来培养主体专业紧缺人才根本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订单式”人才培养能够充分满足其人力资源的现实需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现实依据。首先,可以有效解决急需专业人才的来源问题,为企业储备和培养大批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应用性人才。另外,能够节约用人成本,增加业务收入,获得经济效益。“订单式”培养有助于实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降低人才招聘成本和人才培养成本。
1.2 学院为“订单式”培养提供了必要的发展平台
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理论教学,又要有操作训练;既要有专业能力培养,又要有现代职业素质养成;涉及招生、教学、实训、教学设施、师资、科研等一系列培养要素。这些复杂的、立体式的组织要素客观上要求一个能够有效地整合上述要素并使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平台。而立足于陕西,有着六十年发展历史,建筑设施齐全,校园功能完善,拥有一支结构优化、充满生机的教师队伍,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管理体系的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即成为这一平台的最佳选择。2004年以来,学院始终本着“立足煤炭,面向社会,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依靠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雄厚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学设施,严谨的教学方法进行办学。尤其是在“订单式”培养方面,曾先后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陕煤彬长矿业有限公司、陕西麟北煤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二十余家企业联合办学,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培养体系,为煤炭企业一线输送各类专业技能型人才。
2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形成
经过各方面综合考察,彬长集团最终选择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其订单培养基地。根据本企业人才需求战略计划,企业向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培养专业、人数、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要求,学院组织学院教授和企业专家,经过多次研讨,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在基本意向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起草“订单式”委托培养协议,明确培养目标、专业以及学院、企业及学生三方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双方对协议没有异议即开始进行委托培养。从2004年至2012年,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已为彬长集团培养10个专业,共2865名学员(培养人数及专业详见表1及表2)。
表2 2004年至2012年“订单式”委培专业
3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是学院按照企业需求,培养适合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的人才,其最大特点是“三个协调”:即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而科学性、系统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中“三个协调”有效保证。
3.1 严格学员选拔,保证生源质量
好的生源是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因此在学员的选拔上我院采取了“校企合作”的选拔方式。首先,我院根据企业需求编写招生简章,明确招生条件、培养年限、教学大纲和培养方式,通过各种媒体、各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报名结束后,由我院和彬长集团共同对报名人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面试及体检,对于不合者不予培养,并确定最后的录取名单开始委托培养。
3.2 针对性的培养目标使教学过程更加清晰明确
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的蓝图,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环节。煤炭企业实施订单式培养的学员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存在着较大区别:其一,文化基础参差不齐,专业技能和社会阅历较强;第二,学员对教师水平和讲授的知识要求较高(新知识、新观点、能结合实际解决问题、传授本专业的前沿知识);第三,学员大多将服务于煤炭企业一线。基于此,学院将“订单式”培养的目标定位为适应现代生产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并处理生产现场技术问题,面向煤炭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从事煤矿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实用性人才。
3.3 “因材施教”的教学计划实施,保证教育质量
针对“订单式”煤炭企业学员的特点,学院通过与彬长集团协商将委培年限定为两年,在具体培养过程中建立完善了以“理论教学—校内模拟实训—校外实习”为主体的“三段式”教学体系(详见表3),并使教学计划中理论课与实践课达到1:1的比例,以保证学员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有效对接。
表3 “三段式”教学体系
根据教学计划,学员在第一学期接受煤炭行业认识实习及基本理论学习,使学员能够掌握煤炭行业实际情况及基本专业理论技术;第二三学期安排学员进行“理论-实训-理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校内实训;第四学期学员带着实习日志进入煤矿实习。实训及实习有助于学员结合生产现场实际情况消化吸收专业知识,指导教师定期到现场指导,帮助学员解决实训、实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按照协议,彬长集团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是学校与企业“双导师”联合指导,“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分段式培养方式。
3.4 专业化的课程设置与教学为企业“量身定做”技术人才
在符合“订单式”教学体系规律的前提下,学院按照“宽基础、活模块、重实践”的课程组合,不断改革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方面,突出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与实训课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在教学方面,突出以应用知识为主,强调针对性与实用性,对专业课基础课做到以够用为“度”,专业课和实践课以适用性、符合企业生产现场需要为原则,并与实训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技能。
3.5 专业的师资队伍组成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可能
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对高职学校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教学内容落到实处,我院“订单式”委培的教师队伍由学院教师、彬长集团管理人员及其他工矿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三部分组成(比列为6:3:1)。学院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方面拥有渊博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学员讲授行业前沿理念及尖端技术;聘请彬长集团管理人员做为兼职教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学员讲授委培企业的发展历史、过程、现状、企业宗旨以及价值观,使学生在还没有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就能够了解企业文化,以便更好的融入企业文化;聘请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矿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在现实情境的实训实习过程中解决学员实际生产操作中的疑难问题。
3.6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员的操作技能
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必须针对岗位,让学生有岗位工作的经历,这就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达到这一要求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仿真实训,即在实训基地进行实训;二是企业实习,即由合作企业提供合适的岗位,学生集中一段时间在岗位上跟师傅在煤矿一线工作。通过这两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提升学员的实践操作技能,为其步入工作岗位奠定了技能基础。
4 “订单式”委培生就业状况
为了进一步保证委培生的质量,在学员毕业之前,学院同彬长集团对毕业生进行入职理论考试、面试、体检等各项考核。各项考核达标的学员可以进入委培单位进行入职培训继而开始参与企业生产,从2004年至今,我院已为彬长集团累计培养“订单式”实用人才近3000人,委培就业率达到95%以上。
5 结束语
经过调研发现,学院与彬长集团在“订单式”培养的合作还是比较成功的。学校办学的空间得到拓展,有目的性的多渠道为煤炭企业培养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煤炭企业消除了“人才流失”的疑虑,培养的学生投入到生产第一线,“留得住、用得上”,成为企业发展的后备生力军;学生的学历、能力、技术、待遇都得到提高,良好的业务素质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受到了彬长集团的好评,其中不少学生已经成为集团业务骨干和操作能手。这种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培养模式增强了学院办好“订单式”联合办学的信心,激发了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勇气。
[1]兰小云.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效度刍议[J].现代教育管理,2012(06).
[2]林英.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及构建机制的调研[J].中国大学教学,2011(7).
[3]邱璐轶.高职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探索,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