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及对策

2015-12-29龚春秀

建材与装饰 2015年1期
关键词:农村土地土地农民

龚春秀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经营管理站 云南江川 652600)

浅议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及对策

龚春秀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经营管理站 云南江川 65260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不断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是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和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对我国农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亟需解决。本文对当前制约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土地流转;因素;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其对农村土地流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还存在意识淡薄、资金缺乏、流转行为不规范、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变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以推动农村土地资源流转的工作。

1 农村土地流转的含义和现状

1.1 土地流转的含义

农村土地流转即为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合法地保留承包权、转让经营权的行为。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农村土地流转实质上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其转让对象主要为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

1.2 目前土地流转的现状

在我国,目前土地流转不受政府控制,多以自发为主,由农民自行协商交易,是一种互助性的流转。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土地流转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有所加快。尽管如此,土地流转在总体上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无论在规模上还是速度上,都落后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2 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

2.1 传统观念的阻碍

自古以来,对农民来说有了土地就意味着有了生存基础,就能解决基本的吃穿问题,所以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他们生存、发展乃至养老的根本保障。时至今日,大多数农民还是深深地被这一传统观念所束缚。虽然,工业化和城镇化使得大批农村年轻劳动力离开土地进入城市,然而许多家庭即便让老人、妇女来耕种甚至将土地荒置也不肯将手中的农地流转出去,从而造成大量土地生产力的浪费。同时,因大部分土地不能实现很好的流转,承包户往往只能承包到分块土地而无法连成一片,从而阻碍了规模生产作业的可能性。

2.2 缺乏资金保障

对于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是地方政策实施不到位,不能及时解决资金问题,以及信贷方面风险更大,从而进一步阻碍了农村土地流转。

2.3 法律制度不完善

①目前国家在土地流转方面还没有设立专门的法律法规,即使在相关内容中涉及到土地问题,但是不明确,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即为存在无法可依、有法难依的现象。②在土地流转程序等一些法律手续方面,容易引起土地纠纷。比如,农村里面法律意识淡薄,大多是口头协定,没有书面协议,很难完全保证受益一方的权益。③农村土地流转缺乏合法的中介平台,由于目前的土地流转还不算那么普遍,在这一方面缺乏一定的市场,即使要流转也要大费周章,甚至最后会以失败而告终。

2.4 流转行为不规范

某些地区农村人民不按照法律合同进行土地流转,也有些已签订合同中条款不明确,出现与其他法律法规相冲突的问题。一些农村没有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资料档案,农村土地流转资料档案比较缺乏。农村土地流转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致使流转工作埋下诸多隐患,在变更经营权之后,引发不少难以调处的矛盾纠纷,制约了土地有序流转的健康推进。

2.5 土地产权关系不明确

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农村的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按户承包土地,土地的经营权可以自由流转。也就是说农民手中的土地所有权归集体,农民只享有经营权。土地归集体所有,这里的集体可能是居民自治组织、党支部或者居民自治组织。土地流转实际上是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虽然中国的土地法律法规规定农民对土地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其他权利,法律也允许农民转包、出租、转让、交换、合作和其他形式的土地成本经营权的转让,但由于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就容易给当地政府,村组织以可乘之机,他们利用自己对土地的所有权,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与承包方直接进行协商,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当地的政绩很少考虑农民的利益,这样土地流转的租金大部分被当地政府或村组织等占有,农民不仅从中只能得到少的土地流转收益,甚至几乎没有得到相应的租赁补贴。这样农民的土地流转积极性就会很低,大大影响土地流转的效率,同时,也违背了土地流转政策的本意。

3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方法

3.1 建立市场观念

政府要做好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工作,改变农村人民的传统落后的观念。利用多种有效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深入开展土地流转制度宣传工作,扩大社会影响,帮助群众算好生产账、经济账、生态账、资源账,消除顾虑。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认识,增强农民群众进行土地流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宣传不仅要改变农民的传统思想,更要帮助他们建立市场观念。让农民丢掉“土地是农民生活必需品”的固有思维,让他们意识到土地不仅可以让自己生存、就业,更是一笔丰富的财产,让农民学会用发展、效益和长远的眼光看待土地流转,真正意识到土地的资产性价值,从而为土地流转奠定一个良好的群众基础,让广大农民群众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这场事关他们切身利益的运动中来。

3.2 加大资金投入

农民的收入主要是靠土地,他们把土地当作“命根子”是必然的,但是要想从土地流转中获取更大的收益,就必须要付出更多,只有加大对农民的生活保障力度,降低他们的风险,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①制定鼓励土地流转的相关优惠政策,为土地合理流转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对土地流出方和受让方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②建立土地流转的金融和财政支撑体系,加大对土地流转的金融和财政支持力度。③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种植大户做大做强,对这些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予专项扶持。

3.3 完善法律制度

完善一部在实践中可供参考、利用,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性措施的农村土地流转法,对于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存在《土地管理法》和《土地承包经营法》两部相关法律,然而具体性不足和可操作性不强是这两部法律在指导土地流转问题上存在的显著缺点。国家应尽快制定一部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法》,并对《土地管理法》和《土地承包经营法》中的相关陈旧条款进行修改,做到与时俱进,真正实现有法可依。

3.4 规范流转行为

要根据法律合同规范农民土地流转行为。①依据相关法律规范土地流转的程序,如提供规范的合同文本,完善流转合同内容和签订程序,依法建立与土地流转有关的申请、登记、备案、公证等相关法律制度、程序,确保土地流转行为规范化。②建立监督机制,对政府、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和土地流转后的行为进行监督规范,杜绝与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不一致情况的出现。③建立争议解决机制,做到能够快速合理有效的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争议情况。总之一切行为要合理按照土地流转程序进行。图1为土地流转程序。

3.5 明确土地产权关系

国家对于土地产权规定模糊,很容易让当地政府和一些组织为了自身的利益侵犯农民土地流转的利益。因此为了确保农民拥有农业土地使用权,需要政府确保农民对土地长期甚至永久的承包权。现阶段,我国已经发布了大量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为了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利益不受侵犯,就需要相关部门依法追究当事人组织的侵权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流转中应获得的利益。

图1 土地流转程序图

4 结语

农民不是土地流转的观众和局外人,而是实实在在的参与者和利益主体,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是一项非常困难却十分重要的任务。政府要加快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市场化的流转机制,提高流转效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通过农业培训等措施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促进农业科技在农业领域的普及和应用,最终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的目标。

[1]李琴.浅谈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及其解决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3):5.

[2]王静明.浅谈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制约因素和对策[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13~14.

[3]贠鸿琬.农村土地流转的制约因素与对策——以河南省为例[J].财务与金融,2011(5):68.

[4]王金龙,杨绍伟.浅析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及对策[J].吉林农业,2012(2):94~95.

F321.1

A

1673-0038(2015)01-0113-02

2014-12-18

猜你喜欢

农村土地土地农民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我爱这土地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健全机制推动农村土地确权
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
分土地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