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进”活动是推进“茶为国饮”的重要路径周国富会长在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作主题演讲

2015-12-29

茶博览 2015年6期
关键词:国富弘扬茶文化

日前,在云南普洱举办了第二届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以“茶·文化·生态”为主题,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2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围绕“茶与人”、“茶与信仰”、“茶与自然”三方面,在大会上作了主题发言。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政协原主席、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出席并作了《“茶为国饮”与茶文化“四进”活动》的主题讲话。

茶和茶文化对中国和世界文明曾经并正在做出巨大的贡献。“茶为国饮”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基础,“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唐宋元明清,自古喝到今”,既同百姓物质精神生活密切相联、又同人民健康国家兴旺息息相关。周国富表示,推进“茶为国饮”,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首先,茶是健康之饮,“茶为国饮”有利于促进国民的身心健康。第二,茶是经济之源,“茶为国饮”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群众增收。第三,茶是和美之歌,“茶为国饮”有利于促进社会建设与社会和谐。第四,茶是生态之美,“茶为国饮”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五,茶是文化之光,“茶为国饮”有利于促进文化建设,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而茶文化“四进”活动是推进“茶为国饮”的重要路径。周国富指出,茶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的“四进”活动,是面向重点人群普及茶文化活动的选择,是践行“茶为国饮”中的群众创造。

周国富强调,推进“茶为国饮”、开展“四进”活动要把握四个重点——

一、注重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生活的美满、道德的美好、人心的美善,是茶文化追求的最高愿景,是茶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在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境界上的升华。开展“四进”活动,推进“茶为国饮”,要使其充分展示对兴国惠民、社会和谐的重大作用。

二、尊重规律,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开展茶文化“四进”活动,要让更多的人爱茶、懂茶、会泡茶、会品茶,喝对茶、喝好茶,使“茶为国饮,科学饮茶”融入百姓生活。机关、学校、企业、社区特点不同,对象不同,就要各有侧重,注重特色。进机关,就要彰显淡泊明志,清白做人,干净干事,勤政廉洁的特色,树立崇廉、尚廉、清廉的道德情操;礼敬群众,敬畏规律,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学校,就要彰显“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把茶文化作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礼敬师长、友爱同学,养育健康身心,培养有文化、有知识的有用人才;以教师和学生兴趣小组为载体,普及知识,培养兴趣,联动学校,影响家庭。进企业,就要彰显德行天下,义利并重;礼敬职工,和睦企业;理智决策,宁静致远;诚信经营,爱国爱家,做和谐创业之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进社区,就要彰显“以茶养生”、“以茶结缘”、“以茶会友”、“和美心灵”,和睦邻里关系,促进人际交流,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营造相知、相助、文明、和睦的社区关系。

三、青少年群体是“茶为国饮”的重中之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推动“茶为国饮”的生力军。茶文化“四进”活动,要以青少年为重点,积极探索适合青少年特点的茶文化普及方式,创新活动载体,变革茶饮方式,增强活动活力,营造茶饮氛围,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茶饮习惯和健康消费的理念。

四、合而成势、合力而为。“茶为国饮”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方面的热情关注和广泛参与。因此,必须联合联动联进,丰富形式,营造声势。构建合而成势、合力而为的良好格局。

最后,周国富说,“茶为国饮”一经提出,就在中华大地得到广泛响应,因为它既反映了对中华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顺应了大众健康、茶业发展、茶文化走向复兴的时代潮流。据国际茶叶委员会(ITC)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2005年中国人均茶叶消费为0.46千克,2014年已达到0.95千克,10年间增长了206.5%,成绩斐然;但据Quartz网站统计,在全球160多个饮茶的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人均年茶叶消费仅排在第19位。可见,“茶为国饮”发展空间很大,任重道远。我们既要满怀信心,又要深入思考,更需要加倍努力。□

周国富(中)在云南考察期间参加普洱茶产品交易博览会开幕仪式 摄/足奚

猜你喜欢

国富弘扬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Investigation on pulsed discharge mode in SF6-C2H6 mixtures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新年献词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Optimization of Quality Consistency Problem of Electromechanical Component due to Manufacturing Uncertainties with a Novel Tolerance Design Method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