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海军第一舰“黄安”舰起义始末

2015-12-29王夕源

党员干部之友 2015年4期
关键词:黄安舰长官兵

□ 王夕源 丁 淼

人民海军第一舰“黄安”舰起义始末

□ 王夕源 丁 淼

2014年4月23日,第14届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年会及“海上合作—2014”多国海上联合演习在青岛举行。6年前,为纪念海军成立60周年举行的海上检阅仪式也在青岛举行。为什么选在青岛?民间的答案也多是“青岛军港条件好,能停泊多艘大型舰艇;青岛本身就有海军基地,后勤补给能力强;青岛海域风浪相对平稳,适宜海上阅兵、演习;青岛具有特殊的海军情结,如第一所海军航校、第一支海军高炮部队、第一个潜艇基地、第一支潜艇部队都在此诞生”等。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中国人民海军的第一艘军舰就诞生在青岛。

历史揭秘

1949年2月12日,经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周密策划,国民党海军“黄安”舰舰务官鞠庆珍,借元宵之夜率65名官兵在青岛成功起义,成为人民海军的“第一舰”。在紧随其后的10个月中,就发生了包括“重庆”号巡洋舰在内的19起海军起义。其中,前3次均在青岛。起义成功的有15次,舰艇97艘,起义官兵3800多人,几乎占国民党海军总兵力的十分之一,极大地影响了国共两军的士气和解放战局。

“黄安”舰抵达连云港后,起义官兵与插满伪装松枝的舰艇合影留念。

“黄安”舰是一艘日本护卫舰或海防舰,也称护航驱逐舰。1945年下水,满载排水量810吨,舰身长67.6米,宽8.4米,最高航速16.5节,舰员编制126人。二战结束时,盟军管制委员会将日本联合舰队尚存的26艘驱逐舰和67艘护航驱逐舰解除装备后,经抽签分配给中、美、英、苏四国。中国分得7艘驱逐舰、17艘护卫舰、2艘猎潜艇等34艘,总吨位3.56万吨,其数量、吨位和舰况均优于其他三国。国民党海军接收后,留用了23艘,缴行政院11艘。“黄安”舰接收时仅有航海和动力设备,没有武器装备。1947年8月送青岛海军造船所修理并安装了13.5毫米高射机枪和25毫米高射炮各两门。整修后被命名为“黄安”号,隶属国民党海军第二军区。

1948年底,济南已解放,人民解放军正向青岛外围逼近。但国民党凭借海军的绝对优势和美国舰队的沿海停泊,对固守青岛很有信心。面对敌强我弱的海上战局,如能策反敌舰起义,必将动摇国民党军心,瓦解其海上防线,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为此,当时的中共胶东区委、东海地委统战部、中共青岛市委、胶东军区和东海军分区政治联络部,都通过各自领导和联系的地下组织,积极开展敌舰的策反工作。不久,目标就锁定在有我党多名地下工作人员,统战基础较好的“黄安”舰。

领导“黄安”舰青岛起义的主要组织者是中尉舰务官鞠庆珍、准尉枪炮军士长王子良、少尉枪炮官刘增厚和上士枪炮班长孙露山,他们当时分别受我党不同的地下组织领导。起初他们互不知底,只能按照党的秘密工作原则,暗中从事“地下”工作。然而,每个起义骨干都明白,要想控制舰务、轮机、枪炮等要害部门,确保起义成功,把“黄安”舰这样一个庞然大物顺利地开往解放区,只靠个人单枪匹马行动无济于事。于是他们按照上级指示,暗地里试探、摸底,扩大组织、发展骨干。由此,王子良、孙露山、刘增厚等首先取得了联系。不久,鞠庆珍的大哥因我党地下工作身份暴露而被枪杀,他们便借到家中慰问的机会试探、表明了各自身份,从而组成了起义的四人领导小组。

成功起义

2月9日,根据舰长刘广超的指示,大修完毕的“黄安”舰从造船码头驶向青岛前海,停泊在“小青岛”西侧(今海军博物馆外海)。当晚,四人领导小组在舰上秘密碰头,根据军舰将南撤的情报分析,起义时间刻不容缓,商定三天后即2月12日晚起义。因为这一天是元宵节,舰长刘广超和部分官兵必定离舰回家过节,此时舰上管理松懈,有利于组织起义。同时,为防止起义骨干家属遭迫害,还决定以“上舰过节”为名将家属接上舰,随舰行动、协助起义。

谋定起义的当天下午,上等兵张云亭按照孙露山“晚上有事,早点回舰”的个别交代,太阳还没落山就回来了。从孤儿院来陪哥哥张大发“过节”的16岁少年张大同,还被高度警戒的鞠庆珍喝道“干什么的”。当得知是“结拜兄弟”张大发的小弟时,才让其登舰。由此,张大同就成了参加“黄安”舰起义和人民解放军第一批海军的最小战士,并负责轮机部直到10年后调任。

2月12日,舰长刘广超果然回家过节去了,副舰长刘振东一心陪着妻子连舱门也不出,不少士兵也请假上岸。表面上看“黄安”舰上一切如常。随着天色渐渐变黑,海上刮起了七八级大风。7点钟,起义骨干作了行动前的最后碰头,进一步明确了分工,并分发了手枪和白袖标,大家商定要尽量避免流血,只要对方不反抗就不要开枪。如果行动受挫,宁可舰毁人亡也绝不投降。

一江山战役中,“沈阳”舰炮击敌阵地支援登陆。

晚上8点,按照事先约定,王子良、刘增厚先将副舰长刘振东、轮机长刘彦纯和报务官宁德辉等扣押起来,交由王子良夫人袁丽峰等持枪看守。起义骨干张杰等人负责操舵,切断对外通讯,把守机舱不准出入。8点30分,起义官兵控制了全舰,8点50分,鞠庆珍发出了起航命令。当“黄安”舰缓缓驶向外海时,引起停泊在小青岛周围的美国西太平洋舰队875号巡洋舰的怀疑,立刻打来信号询问去向,鞠庆珍令信号兵回答:“风浪太大,择地避风。”巧妙地骗过了美舰。为了防止被敌机发现轰炸,“黄安”舰全舰熄灯,在黑暗中全速前进。途中就释放了被关押人员,许多官兵不但不反抗,反而主动要求参加起义。据张大发回忆,他是起义官兵中少有的五位有手枪的骨干之一,他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顶替被扣押的轮机长刘彦纯指挥轮机部起航。

2月13日凌晨5时许,“黄安”舰终于安全驶抵连云港外海。由于起义原计划去石岛,但考虑到北上“谋反”意图明显,危险太大,才临时改为顺路“南撤”到刚解放的连云港。因当时解放军不懂海军的“灯光信号”,所以发现有“敌舰”要靠岸时还连发了8颗炮弹,让载满300吨弹药和柴油的舰船及官兵命悬一线。情急中,鞠庆珍除了大骂“负责联络”的王子良外,即命人赶快找来白布悬挂“白旗”,并用舰载探照灯照亮“白旗”以示“投诚”来意。

随着天空放亮,两军误会也真相大白。2月14日,新海连特委书记谷牧等领导人接见了全舰官兵,并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大会。2月16日,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签发命令,给全体起义官兵每人晋升二级。鞠庆珍升任为少校、“黄安”舰舰长。一周后,55位“被点名”的起义官兵在连云港灌南县堆沟港与盖满伪装的“黄安”舰合影留念。

功炳青史

“黄安”舰起义的成功,充分显示了我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力,在国民党阵营中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和影响。国民党空军随即连续两天派多架飞机到连云港码头侦察、轰炸,并将旁边停靠的一艘体格更大的挖泥船误当“黄安”舰炸沉了。国民党为消除起义影响,于2月18日在青岛《大民报》上谎报:“黄安”舰驶抵渤海湾,被空军侦获炸沉。

1950年4月23日,在纪念人民海军成立一周年时,“黄安”舰被命名为“沈阳”号。当时,华东海军第六舰队共有 “长治”号(后改为“南昌”号)等9艘舰艇。“沈阳”舰与“西安”、“长沙”、“济南”舰组成第二大队,并在反击国民党“反攻大陆”的海战中,配合鱼雷快艇击沉、击伤国民党“太平”号护卫舰等多艘舰艇。1955年1月18日,“沈阳”舰与“南昌”、“济南”和“武昌”舰组成护卫舰编队,参加了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联合作战的一江山岛登陆战役,担任了炮击掩护和火力支援任务。为发挥舰炮威力,“沈阳”舰主动申请抵近距离12链(约240米)射击乐清礁阵地,成为舰炮击毁岸上防炮阵地支援登陆的范例。

由于历史原因,“黄安”舰的全貌至今很少有记录。媒体和网络报道的图片实际为同类型的日本海防舰。幸运的是,起义上士张云亭是位摄影爱好者。当1951年“黄安”舰返回青岛船厂整修时,他拍摄的几张小照片,为我们今天能目睹“黄安”舰的原貌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真相。

停泊在青岛军港检修的“黄安”舰舰首。

然而遗憾的是,据传“黄安”舰与“南昌”舰等十余艘起义舰艇一样,已在上世纪60年代后分别被当作靶舰炸沉或报废,许多至今下落不明。这些舰艇的革命纪念意义不亚于已打捞并修复展览的“中山”舰。这也让唯一反映人民海军发展史的青岛海军博物馆,失去了最具历史价值和见证意义的多件“镇馆之宝”。

猜你喜欢

黄安舰长官兵
“罗斯福”号航母四个月三换舰长
铁血舰长闯也门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柯克舰长”的烦恼
黄安:反台独,不反台湾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