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贸流通业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二维驱动作用

2015-12-29李迎旭博士韩山师范学院广东潮州521041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流通业商贸贡献率

■ 李迎旭 博士(韩山师范学院 广东潮州 521041)

引言

商贸流通业作为生产和消费的重要枢纽,通过紧密连接这两种行为而承担重要角色,促进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就业等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经济转型提升的第一步——经济总体规模的增加。因此,商贸流通业对经济规模的推动作用总体表现为一个量的平面。同时,商贸流通业作为先导产业,在促进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还能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从而促进经济不断升级。因此,商贸流通业对经济转型提升的推动作用还表现为一个质的高度。综合而言,商贸流通业对我国经济转型的作用可直观地形容为量的平面和质的高度所组成的一个空间体,即商贸流通业对我国经济转型提升的驱动作用表现为一种二维驱动作用。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二维驱动作用实证分析

(一)商贸流通业对我国经济转型提升的“量”上的驱动作用

商贸流通业驱动我国经济转型提升,首先作用于量的层面,主要表现在商贸流通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为经济转型提升提供基础。总结以往研究,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下文主要从商贸流通业驱动经济增长和商贸流通业驱动就业增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商贸流通业在“量”上对我国经济转型提升的驱动作用。

1.商贸流通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根据我国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类标准,商贸流通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自1990年以来,我国经济总体规模和商贸流通业规模都得到了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18667.82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568845.21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6.3%。商贸流通业增加值从1990年的2737.83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94448.79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6.9%。

计算1990~2013年我国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如表1所示。同时图1给出了贡献率的变化趋势。根据结果可知,从1991年以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15%以上。从变化趋势来看,虽然1990年以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了一定的波动态势,但总体上基本维持在16%附近震荡,因此认为我国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基本维持稳定的。由此可见,商贸流通业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烈且较稳定的驱动作用。

2.商贸流通业对我国就业增长的驱动作用。由于《中国统计年鉴》没有统计2003年以前的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数量,因此这里选取2003~2013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自2003年以来,我国就业总体规模和商贸流通业就业规模也都得到了快速增长。全国就业人数从2003年的19561.75万人提高到2013年的36710.05万人,年均增幅达到6.5%。商贸流通业就业人数从2003年的5564.30万人提高到2013年的12352.17万人,年均增幅达到8.3%。

表1 1990~2013年我国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图1 我国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趋势

图2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图3 2003~2013年我国三大产业劳动要素构成的变化趋势

计算2003~2013年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就业增长的贡献率,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结果可知,从2003年以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就业增长的贡献率总体上呈现了稳定提升的态势。2003年就业贡献率为28.44%,到2013年就业贡献率达到33.65%,年均提高0.5个百分点。2013年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就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1/3,这意味着我国社会已有超过1/3的劳动就业是通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这三大商贸流通行业子行业解决的。从就业贡献率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几年内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就业增长的贡献还将保持稳定增长。

(二)商贸流通业对我国经济转型提升的“质”上的驱动作用

除了量的层面以外,商贸流通业驱动我国经济转型提升还表现在质的层面上,重点体现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要素配置优化两个方面。

1.商贸流通业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驱动作用。随着我国商贸流通业产业地位的不断提高,商贸流通业在驱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不断加大,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表3给出了1995~2013年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从表3中可以看出,我国第一产业占比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占比总体趋稳,第三产业占比快速提高,因此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也不断提高,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3年我国产业结构首次转变为321的结构类型。由图2可以看出,我国第三产业占比的变化趋势与商贸流通业占比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由此可以看出,商贸流通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2.商贸流通业对我国要素配置的驱动作用。商贸流通业促进劳动要素配置不断优化。商贸流通业已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能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进而加速了劳动力要素的合理流动,使劳动力的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表4计算了2003~ 2013年我国三大产业劳动要素构成,图3给出了10年来三大产业劳动要素构成变化趋势。从图3显然可以看出,自2003年以来,我国第一产业的劳动要素占比显著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劳动要素占比都得到稳步提升。到2011年,我国第三产业劳动要素占比达35.7%,居三大行业之首。从劳动要素结构的变化趋势来看,未来几年内我国第三产业的劳动要素占比还将保持稳步提高。前面的分析已经说明,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就业的贡献率不断提高,而商贸流通业又是第三产业中的重点行业,且具有较大的产业关联面,因此有理由相信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能促进劳动要素合理流动,进而促进劳动要素配置不断优化。

商贸流通业促进劳动产出效能不断提升。在以现代商贸流通业为先导产业的指引下,顺畅通达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业体系、信息化程度日益攀升的现代商贸服务业体系、规模不断壮大的住宿餐饮业体系等不断注入高素质劳动力,特别是高学历、通技能、专管理的专业化人才比重不断提高,进一步提高了商贸流通业内部的劳动者素质,提高了商贸流通业的劳动产出效能。由图4可知,2003年以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单位劳动产出水平显著提高,2003年商贸流通业单位劳动产出值为4.86万元/人,2013年达到8.32万元/人。流通市场的发展促进了人才市场流动不断顺畅,为其他产业引进高素质人才提供便利。因此,我国商贸流通业劳动产出效能的提升将直接驱动整体劳动产出效能不断提升。由图4可知,2003年以来,我国全社会单位劳动产出水平呈现更快速增长态势,2003年全社会单位劳动产出值仅为2.13万元/人,2013年达到7.39万元/人。

商贸流通业对优化资本要素配置也带来驱动作用。在驱动要素配置不断优化方面,商贸流通业除了促进劳动要素配置不断优化和劳动产出效能不断提升以外,还能通过优化资金流通渠道,促进我国资本要素配置不断优化,进一步推动资本产出效能提升。然而,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由于前几年国内经济非常火热,大量的资本进入产业生产环节和市场消费环节。过多的资本投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国经济发展,但是难免会导致实际资本产出能力的下降,造成资本要素的浪费。在这样的发展状况中,有必要对低资本产出率的产业进行整治或给予退出,促进全社会资本产出率不断提升。

表2 2003~2013年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就业增长的贡献率

表3 1995~2013年我国产业构成及高度化指数

图4 2003~2013年我国劳动产出效能的变化趋势

图5 2003~2013年我国资本产出效能的变化趋势

图5给出了2003~2013年我国全社会资本产出效能和商贸流通业资本产出效能的变化趋势(资本产出效能=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由图5可以发现,从2003年至2013年,我国全社会资本产出效能和商贸流通业资本产出效能在总体上都呈现一定的下降态势。但是,商贸流通业资本产出效能普遍高于全社会资本产出效能,而且总体上商贸流通业资本产出效能的下降速度低于全社会资本产出效能。根据这个结果,我们从侧面可以得到如下结论: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优化资源配置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国内整体资本产出效能下降的态势。

总体而言,我国商贸流通业能从量的层面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规模上的保障,从质的层面驱动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要素配置不断优化。即从量的层面和质的层面共同推动我国经济不断转型提升,达到双层次驱动我国经济转型提升的效果。

结论及对策建议

表4 2003~2013年我国三大产业劳动要素构成

(一)结论

本文着重从量的层面和质的层面两个层面分别考察了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对经济转型提升的驱动作用,以此研究商贸流通业对我国经济转型提升的二维驱动机制。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商贸流通业通过推动我国经济规模增长和就业增长等,从量的层面驱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同时,商贸流通业通过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和要素配置等,从质的层面驱动我国经济层次不断提升。

随着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不断发展和转型,以及现代流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商贸流通业对我国经济转型提升的二维驱动作用还将进一步显著。基于此,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层次必须做到“先提升”。

(二)对策建议

结合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特征及未来发展总体导向,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商贸流通业发展提升的对策建议:

努力引导商贸流通业发展及刺激内需同向同步进行。我国农村地区的消费市场相对城镇地区明显薄弱和滞后,与此同时,农村消费市场更是存在广阔的消费空间,是未来国家扩大内需的重点把握方向,也应作为未来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此,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升需重点紧抓“万村千乡”任务,将现代化流通模式深入到农村市场,全力释放农村市场潜力。

全面发展商务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包括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租赁服务业等行业,是商贸流通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扩大内需必须注重发展的行业领域。积极拓展商务服务业,应重点发展超市、专业店、餐饮店、家政服务等业态,不断提升居民消费品位,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强化商贸流通业市场监测。要发展商贸流通业,就必须稳定商贸流通秩序。为此,我国及各地区政府应严把商贸流通监督关,在资金、人才及设备方面予以支持,并积极推进商贸流通市场监测网络建设,不断提升我国商贸流通市场的监测、预警及调控水平。

加速商贸流通人才引进培育。坚持“请进来,送出去”的人才战略模式,一方面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充分引进高素质商贸流通人才,一方面加强内地人才对外交流,吸收外部技术或管理经验,提升商贸流通内在服务潜力。建立多方位的人才培育体系,全面提升商贸流通人员素质,进一步强化要素支撑。

1.陈玲.现代商贸业的产业先导作用及创新发展路径[J].城市问题,2010(10)

2.徐乔梅,梁芷铭.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路径选择[J].商业时代,2013(13)

3.夏新燕,石来斌.珠三角地区流通业对就业吸纳的贡献分析[J].商业时代,2011(15)

4.Glasmeier,A.,Howland,M.Service-led Rural Development:Definitions Theories and Empirical Evidence.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1994(16)

5.王锦良,宋国宇.流通产业发展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J].技术经济,2011(11)

6.Guerrieri P.,Meliciani V.Technology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er Services [J].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2005.16(4)

7.宋则,常东亮,丁宁.流通业影响力与制造业结构调整[J].中国工业经济,2010(8)

8.向佐谊,童乙伦,曾明星.基于社会分工视角的流通产业演进机理与定位研究[J].财经论丛,2013(3)

猜你喜欢

流通业商贸贡献率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В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е 2016 года вклад потребления в рост кита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достиг 73,4 процент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