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是“活着的”

2015-12-29李满春

共产党员(辽宁) 2015年6期
关键词:历史观虚无主义子贡

文/李满春

历史是活着的,不仅活在过去,而且活在现在,还活在未来。关注历史具有不同的视角、动机和目的,那些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人,会把历史当成当下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尽量还原历史本来面目中,科学端正地挖掘阐释时代价值,把历史作为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重要参照系,积极影响现实和开拓未来。

值得高度警惕的是,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观念转变、科技转速的历史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又一次“起了床”。有的人借助碎片化的“历史”,歪曲历史,丑化现实,其基本招法是:“掺沙子”,把真实的历史和杜撰的历史掺杂在一起,乍看起来蛮像是真的;“挖墙脚”,以抹黑英雄和领袖为手段,以所谓告别革命为主张,标榜自己是正义的化身、人民的代表;“抛石头”,从某一文献甚至道听途说中,或在唯洋是举中,找到一个节点和桥段,去丈量当下的人与事,等等。这些招法的共性特点是以偏概全、盲人摸象,只看现象、不看本质,有的连现象都经不起推敲,尤其擅长用“放大的优点”去比较“放大的缺点”,面对党史、革命史,此风尤甚。历史虚无主义的脸谱有时貌似很感人,去掉脸上脂粉,仔细一看,有的是因为幼稚肤浅,有的是被幻象迷惑,有的是为了猎奇卖弄,有的是吸引眼球,有的是以“小道理”解构“大道理”,有的是借尸还魂,更有甚者是受人雇用指使,等等。历史虚无主义的最大危害不是其本身,而是所谓普世价值、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等错误价值观的“前身”或“前缘”,以所谓真相、真理、民主、正义、自由等“好形象”显身。

毫无疑问,历史虚无主义只能孕育思想负能量,颠覆历史的用心是否定现实。其实,历史的最大价值是启迪和建设现在、奠基未来。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历史,是面对历史问题是否文明、理性、科学、智慧的试金石。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两个不能否定”。这一命题直接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党执政根基的巩固、全党全国人民思想的凝聚统一等一系列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大问题,符合历史本来面貌,符合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统一的要求,是消除对历史特别是对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误解、曲解、肢解的“定海神针”。

“两个不能否定”是重要原则和科学论断,是立场观点方法,是政治定力,是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起点。“两个不能否定”,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历史认识上的表现。回眸历史,铁的事实是无法更改的。在中华民族遭受欺侮的近代史上,列强为什么没有送来民主和自由,为什么没有主持正义和公平?“民国那些范儿”的确有可圈可点之处,但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绝不能仅仅以哪些人、哪些事来代替整个国家的复兴和民族的独立。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

恰如没有百分之百正确一样,历史的道路也不是笔直的,历史的进步性就体现在如何更好更快地匡正失误而不断与时俱进,其中能“自我修复”的政党因此具有先进性。以此观之,“两个不能否定”是正确对待革命、建设、改革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正如列宁指出的,“布尔什维克干蠢事,好比是布尔什维克说二二得五,而布尔什维克的敌人,即资本家和第二国际英雄们干蠢事,就好比他们说二二得蜡烛”。列宁把失误和错误的性质作了十分精彩和深刻的甄别。《论语》中有一段记载,有人诋毁孔子,子贡回答说:“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这是子贡的清醒和定力,他能区分“丘陵”和“日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需要以子贡的清醒和姿态作镜鉴,更要用“两个不能否定”作“压舱石”。

克罗齐有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对此,要消除赋予一切历史以当代性的历史观是一种实用主义历史观的指责和误解,更不能功利主义或非理性地妖魔、歪曲、肢解历史特别是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要全面地辩证地看待历史,在回首历史的嬗变中,更加坚定地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步伐。

猜你喜欢

历史观虚无主义子贡
历史虚无主义的新近演化态势与特征
子贡如何花钱
不知不识
Being Humble Enough to Consult One’s Inferiors不耻下问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越是在历史前进的路口,越是不能彷徨——《历史虚无主义与苏联解体》观后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历史虚无主义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天命历史观的思想来源——兼论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中的天命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