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评定指标的研究
2015-12-29潘玉山周如俊
潘玉山+周如俊
摘要:职业学校应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专业设置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同步和匹配,专业结构必须与区域的产业结构相吻合。文章从结构关系、供求关系、动静关系、培养(质量)关系等方面解析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内涵,并从直观性、易操作性等方面提出了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评定指标。
关键词:职业学校;专业结构 ;产业结构;吻合度;评定指标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12-0021-06
职业学校的主要功能就是为经济建设服务,因此专业设置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匹配,职业学校专业结构须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吻合。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各地都在根据当地的资源、技术、经济等实际情况,规划适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职业学校应做好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分析工作,选择专业种类,合理安排专业结构,使之与产业结构相吻合。本文旨在对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的评定指标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的内涵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常见的产业结构分类是按三次产业划分,也就是将国民经济中的产业部门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每次产业又包括若干行业,行业又按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划分。专业结构是指职业学校专业构成及各专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主要依据是产业(行业)或者职业岗位(工种)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所谓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系指职业学校的专业布局、规模、质量等结构性发展要素与区域产业结构对接的一致程度,主要体现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前者体现在“三个维度”上:专业对产业发展的敏感度、专业对企业用人的贡献度、专业对职业岗位的覆盖度;后者主要体现在“三个对接”上: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习情境与岗位情境对接、从宏观层面考虑,吻合度内涵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理解。
(一)结构关系
结构关系是指对专业构成是否匹配三次产业需求构成,是否适应行业大类和中类需求构成,是否适应行业小类或细类需求构成的考察。就字面看,结构就是组成整体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体现一种宏观布局,专业结构合理与否更多的是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的客观要求。从可持续性发展看,只有结构关系协调时职业教育才可能健康发展,当出现不协调或不匹配状况时,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浪费。因此,区域职业学校的规模布局、专业设置状况、专业人才培养结构等发展要素与三次产业和行业分布情况、从业人员就业结构的匹配度,是考察区域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的重要指标。
(二)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是指各次产业对人力资源需求总量与职业学校提供的各类专业人才总量是否匹配;各行业对人力资源需求与职业学校提供的相应专业人才是否匹配的考察;经济社会所提供职业岗位或所需职业工种与职业学校提供的相应专业人才是否匹配。职业教育与经济是紧密联系的,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需要关注教育资源的供给、经济发展以及学生自身的需求情况。依据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各类专业人才的供与求需要维持一个均衡状态,供大于求或供小于求均是不合理的。在人力资源不足或“人口红利”渐去的情况下,必须防止某个(类)专业人才供大于求。
(三)动静关系
动静关系是指产业行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动态性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相对固定性是否协调;体现在产业行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超前性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相对滞后性是否协调的考察。动与静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第一产业相对第二三产业、传统产业相对新兴产业、一般产业相对政府重点支持产业、本地产业相对引入与移出产业、大中型企业相对小微企业等,前者对人才需求一般相对稳定,后者则变化较大。同样,职业学校所培养人才规格,表面看是稳定不变的,但也可通过专业改革,对课程或课程内容局部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又处在动态调整之中。
(四)质量关系
质量关系即产业对从业人员技术规格要求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规格是否相适应。在一定时期内,不同行业、规模、性质企业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构成、职业资格等级构成等往往维持一个合理的结构状态。随着产业优化与调整和新技术、新工艺应用等,企业对从业人员必定会提出新的技术规格要求,并过渡到一个新的合理的结构状态。因此,职业学校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准确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培养与企业从业人员学历层次结构、职业资格等级结构等相协调的毕业生。
因此,要准确地描述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必须从多角度综合分析,既要从定性上分析其吻合度,更要从定量上分析其吻合度。
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评定指标
为了便于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简化分析,可作以下假设:行业企业从业人员人才就业结构相近;区域内各职业学校相同专业培养目标一致,并采用相同(或相近)的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大纲;相同专业不同学生职业能力或技能水平一致或大体相当,均为合格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相同专业学生服务的行业、岗位(工种)相对固定;区域内各职业学校专业名称和专业类别划分符合《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规定;区域内产业(行业)划分符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要求;不考虑外地从业者流入和社会培训人员(农村劳动力、下岗员工等)转移的影响,行业企业人力资源主要来自于职业学校毕业生。由此,将评定指标划分为结构性吻合度、规模性吻合度和质量性吻合度。
(一)结构性吻合度
结构性吻合度即为专业服务产业(行业)或职业岗位(工种)的程度,用专业覆盖率、职业岗位(工种)覆盖率、专业重复率以及专业人才结构偏离度四个指标来描述。
1.专业覆盖率(?准)
专业覆盖率也就是专业在行业中的覆盖率,即为区域内职业学校所设专业服务的行业总数与该区域内产业涉及的行业总数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专业在行业中覆盖率(专业覆盖率)=
例如,下页表1列出了某区域产业(行业)及职业学校所设专业情况。根据专业覆盖率计算公式,则该区域专业覆盖率为:==36%
专业覆盖率反映区域内职业学校所设置的专业是否满足区域产业(行业)结构需求。专业覆盖率越高,专业服务的行业总数越多,学校服务功能增强,但所设专业种类越多,对职业学校办学要求也相应提高。合理的专业覆盖率应与区域大小相适应,区域越小,专业覆盖率应缩小,区域越大,专业覆盖率也应扩大。
2.职业岗位(工种)覆盖率(γ)
标题
职业岗位(工种)覆盖率即区域内职业学校所设专业涉及的岗位(工种)总数与该区域可供选择的岗位(工种)总数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职业岗位(工种)覆盖率γ=
职业岗位(工种)覆盖率是从另一面反映结构性吻合度,因为相同的产业(行业)可能涉及多个不同的
职业工种,相同工种可以进入不同行业,它直接反映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是否满足区域内职业岗位(工种)要求。职业岗位(工种)覆盖率越高,专业所服务的职业岗位(工种)数就越大,学校培养的针对性就越强。同专业覆盖率一样,区域内职业岗位(工种)覆盖率也应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3.专业重复率(k)
专业重复率即区域内职业学校某个专业布点数与职业学校布点数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专业重复率k=
显然,专业重复率越大,设置该专业的职业学校就越多,教学资源重复投入越大,设置新专业的能力就越弱。当然,不是专业重复率越小越好,对于一些社会需求量比较大的专业,维持适合的重复率也是必要的。此外,专业重复率与区域内职业学校布点数有关,因此,相同专业在不同区域的适合重复率是不同的。
4.专业人才结构偏离度
专业人才结构偏离度即职业学校专业人才结构与相应产业(行业)从业人员就业结构之比减1,用公式表示为:
专业人才结构偏离度Si=-1
其中,θ= L i /L(L i表示与第 i 产业(行业)对应职业学校专业人才毕业生数量,L表示职业学校专业人才毕业生总量)。ω=Y i/Y(Y i 第 i 产业(行业)的从业人员,Y表示产业(行业)从业人员总数)。
根据专业人才结构偏离度计算的公式,如果 Si =0,则从业人员就业结构与职业学校毕业专业人才结构是完全协调的,不存在偏离问题;Si >0,则该产业(行业)人才供给过多,应该移出产业(行业)不需要的人才;Si <0,则该产业(行业)人才供给不足,应该吸纳所需人才。若偏离系数变化趋向于0,说明两结构的协调性得到改善,是相互促进的。反之,偏离度系数偏离开0越远,即正值越大、负值越小,说明两结构间的协调程度越差,即两者的结构不能互相匹配、不能相互满足需要。
当然,当Si=0,也不能说明产业内或行业内细分行业从业人员就业结构与职业学校毕业专业人才结构是协调的,还需进一步分析。
实际情况是,从业人员就业结构的调整会引起劳动者的结构性失业,从而促使劳动者接受再培训,改善其能力结构,提高专业技术熟练程度,以适应新的劳动岗位的需求。从业人员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要求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专业类型和规格应当与未来一段时期内从业人员的就业结构变化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以促进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二)规模性吻合度
规模性吻合度是从供求关系反映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用供求倍率和离差平方和两个指标描述。
1.供求倍率
供求倍率即职业学校人才供给数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数之比,分(当年)总供求倍率和(当年)分行业(或岗位工种)供求倍率。(当年)总供求倍率τ是指(当年)职业学校毕业生总数与(当年)用人单位能吸纳职业学校毕业生总数之比;(当年)分行业供求倍率τi是指(当年)相关行业对应专业职业学校毕业生总数与(当年)相关行业对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学生需求总数之比;(当年)职业岗位(工种)供求率τj是指(当年)相关岗位(工种)职业学校毕业生总数与(当年)相关职业岗位(工种)需求人数之比,用公式分别表示为:
供求倍率反映人力资源供方和需方在数量方面是否吻合。显然,当供求倍率为1时,说明供需平衡,这是最理想状态;当供求倍率大于1时,供大于求,说明人力资源过剩,可以通过向区域外输出或者调整专业设置或调整专业技能培养方向,优化专业招生人数等手段维持供需平衡;当供求倍率小于1时,供小于求,说明人力资源不足,可以通过从区域外输入或者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招生人数等手段维持供需平衡。
(当年)总供求倍率是从宏观角度反映供求关系,而(当年)分行业(或岗位工种)供求倍率则是从微观角度反映供求关系。如果要同时考虑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则需要用离差平方和这个评定指标。
2.离差平方和ζ
离差平方和分产业(行业)维度离差平方和与职业岗位(工种)维度离差平方和。
图1为产业(行业)维度人才供需曲线,虚线为产业(行业)人才需求曲线,实线为专业对产业(行业)人才供给曲线。产业(行业)维度离差平方和ζh定义为各产业(行业)人才供求数差平方和,用公式表示为:
ζh=∑(Phi-Shi)2
其中, Phi——第i个产业(行业)人才需求数;Shi——专业对第i个产业(行业)人才供给数。
显然,产业(行业)维度离差平方和ζh最小值为零,说明供需曲线完全一致,这是一种理想情况,实践情况是ζh均大于零。当ζh值越大,说明数量吻合度越低,职业学校需要通过调整专业设置、调节相关专业招生人数等手段降低ζh值,使ζh处于合适的水平上。
同样,职业岗位(工种)维度离差平方和ζg定义为各职业岗位(工种)人才供求数差平方和,用公式表示为:
ζg=∑(Pgi-Sgi)2
其中,Pgi——第i个职业岗位(工种)人才需求数;Sgi——专业对第i个职业岗位(工种)人才供给数。
当ζg值越大,说明数量吻合度越低。职业学校应通过调整专业设置、调节相关专业招生人数、调节相关职业工种培训数量等手段,降低ζg值,使ζg回归到合适的水平上。
(三)质量性吻合度
质量性吻合度即为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与产业对人才规格需求吻合度,用就业率和满意度作为指标来评价。
1.就业率
按评价范围,就业率应包括(当年)就业率、(当年)专业对口就业率和(当年)专业平均对口就业率三项指标。
(当年)就业率λ定义为(当年)职业学校各专业毕业生进入就业岗位总人数与(当年)职业学校各专业毕业生总数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当年)就业率λ=
显然,(当年)就业率λ越高,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平均水平就较高,培养目标总体上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但不能完全反映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合理、专业建设成效突出。
(当年)专业对口就业率λfi定义为(当年)职业学校相关专业毕业生进入对口岗位总人数与(当年)职业学校相关专业毕业生总人数之比;(当年)专业平均对口就业率λf定义为(当年)职业学校各专业毕业生进入对口岗位总人数与(当年)职业学校各专业毕业生总数之比,用公式分别表示为:
(当年)就业率λfi=
从上述两公式不难看出专业对口就业率与专业平均对口就业率的关系。专业平均对口就业率反映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平均水平,专业对口就业率仅反映该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对口就业率越高,表明职业学校专业与产业用人需求吻合度越高。
2.满意度
满意度包括学生对用人单位或岗位、学校满意度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学校满意度,可定义为评判为“满意”的被调查对象数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比重。
学生对用人单位或岗位的满意度是学生对用人单位的性质和岗位工作环境,单位地理位置和周边经济环境,单位文化及激励机制,单位提供薪酬与福利、培训及升职晋升的机会,单位的效益与发展潜力,专业是否对口,领导重视程度,是否能实现自身价值,人际关系融洽等方面期望和要求的综合反映。
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是学生对学校提供的教师队伍、实训基地等教育资源、提供的教育教学过程,对自己的职业素养形成、职业能力提升、就业与升学的期望实现,以及入学率、报到率等方面的综合反映。
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是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与他人相处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表达与表现的能力、实践与操作实施能力、学习与创新开拓能力、组织与影响他人能力、工作责任心、理想信念与道德自律、团队合作精神、执行能力等方面期望和要求的综合反映。
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满意度是用人单位对学校专业定位、人才培养规格、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评价,以及校企合作深度等方面期望和要求的综合反映。
三、对评定指标的思考
(一)评定指标的整合性
专业结构是否与产业结构吻合,不能仅用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一项评定指标来评价。当某一项评定指标合格或者与指标完全吻合时,不能说明区域内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完全吻合。如专业对口就业率为100%,不能说明职业学校专业能满足区域内所有产业的需求。因此,研究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还要整合指标中“三个度”,即专业规划与区域支柱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契合的紧密度;专业服务与被服务对象参与职教发展的参与度。
(二)评定指标的相对性
从理论上看,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可能完全吻合,只能是相对吻合。这主要因为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过程,是一个包含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人才数量及规格的需求等要素的动态平衡过程,是不断由不适应到适应、再由新的不适应到新的适应的过程。因此,调整完善职业学校区域布局,适时、合理地调整职业学校专业结构,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增强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吻合程度,是科学规划区域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三)评定指标的区域性
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与区域大小密切关联,有时在较小区域内是严重不吻合,但在较大区域内又是相对吻合的。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以及职业学校本身利用区域资源优势,科学规划专业布局。然而,当考虑的区域范围太大时,也会因此丢掉职业学校必须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出发点,职业学校也会因此失去它的地方特色。
(四)评定指标的交互性
职业学校和相关产业、企业、职业要根据生产岗位(群)的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将技术标准与教育标准结合,建立起适合行业需要的岗位能力体系、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教学要求与岗位能力、实训设备配备与生产设备要求、学习环境与生产环境、学生素质养成与对现代知识型工人要求的沟通与融合。
(五)评定指标的警戒性
相关就业率的质量性吻合度指标,可参照1998年《国际统计年鉴》所颁布的标准,即失业率在2.9%以下的为无警区,3%~4.9%为轻警区,5%~8.9%为中警区,9%~14%为重警区,15%以上为巨警区的具体界定。因此,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对口就业率、毕业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等,也可作为衡量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的重要依据。
(六)评定指标的关联性
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也会受到劳动力转移、区域内外劳动力流入(出)、传统就业观念等因素影响。因此,要维持合适的吻合度,职业学校要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实时了解人力资源需求状况,积极引导培训对象选择合适专业。
(七)评定指标的局限性
用一类教育人才结构,如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或高等教育,去吻合产业结构或就业结构本身就存在结构上的缺陷。不同类型的人才职业面向是不一致的,如中职教育人才是面向生产一线操作岗位,高等教育人才则主要面向科学研究岗位等。同样,不同行业对人才规格需求也是不一致的,如教育行业主要是引入本科层次及以上人才,而小微企业能吸引的主要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等。因此,在研究评定指标具体数量时,必须考虑专业人才职业面向和行业特点,去伪存真。
参考文献:
[1]马成荣.职业学校要做到专业与产业、企业、职业的三维对接[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1(1):1.
[2]徐健.对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的研究[J].职教论坛, 2010(24):83-89.
[3]朱新生.职业学校发展与劳动力市场的契合度分析——基于江苏省苏南地区的调查[J].教育发展研究, 2010(19):22-26.
[4]石丽,陈万明,王婷婷.教育水平、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联动关系[J].现代教育管理,2014(7):50-54.
[5]沈滨,李许卡.我国就业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4(1):213-216.
(责任编辑:杨在良)
A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Anastomosis of Curriculum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Vocational Schools
PAN Yu-shan1, ZHOU Ru-jun2
(1.Jiangsu Jingjia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Jingjiang Jiangsu 214500,China;2.Jiangsu Guanna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Guannan Jiangsu 222500,China )
Abstract: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play an active role in serv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o it is necessary to keep their curricula compatible with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urriculum structure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regional industr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nastomosis between the curriculum structure in vocational schools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al relation, supply-demand relationship, dynamic-static relationship, cultivation (quality) relationship and puts forward a direct and operable anastomosis index.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 curriculum 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astomosis; evaluation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