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剩余价值的思考

2015-12-28郭秋月

学理论·下 2015年10期
关键词:适用条件马克思主义

郭秋月

摘 要:马克思主义过时的论调自马克思逝世后就一直没有停息过,特别是对其经济学不认同的声音也随着近年来一些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愈演愈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的理论是值得我们信仰的,其经济学原理也对我国的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基本内容及在我国可以适用的条件,告诉人们其科学性并端正人们看待一些社会问题的态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适用条件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032-02

马克思主义真的过时了么?在很多人高唱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时候,我们再次将眼光转回到世界的发展问题上来。中国的发展和强大,很好地印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中国的发展和强大,正是因为有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指导思想是关乎一个国家发展方向和性质的重大问题。从这个角度而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

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关于剩余价值的部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信这样的理论,甚至诋毁这样的理论。当前经济学领域日益繁荣的是西方经济学。很多经济学家提出的观点似乎更能解释当前的一些经济现象。例如,分工的提出,管理高效能提高经济效益,监督有利于生产等等。而我认为,这些理论只是在表面上解释了为什么经济效益会提高,而掩盖了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如果没有掩盖的话,至少也是给剥削找了很多好听又使劳动者受用的借口。而剩余价值从它被提出之日起,似乎就是与剥削一词相连接而出现的。那么,当前我们国家还存在剥削吗?答案是肯定的。雇佣劳动还存在,外资合资企业中仍然也存在资本主义,存在着剥削现象。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剩余价值和利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分析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一、剩余价值的基本内容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而提高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资本家为了更多的占有剩余价值一般运用两种主要方式:一是绝对地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主要靠延长工作日;一是相对地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主要靠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两种相对应的占有剩余价值的方式而生产出来的价值前者叫作绝对剩余价值,后者叫作相对剩余价值。关于剩余价值的来源马克思做出了详细且经典的阐述。

第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人的一部分劳动虽然被机器自动化所代替,但是人的劳动是不可能完全被机器所代替的,因此劳动者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是不可能改变的,机器的操作和使用都是由人来完成的。马克思指出:“为了从事生产劳动,现在不一定要亲自动手,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完成他属的某一种职能就够了。”这里所说的“总体工人”,不仅包含直接进行生产劳动手工操作的劳动者,也包括与物质生产相关的管理人员和科学工作者,剩余价值是由这两类劳动者共同创造的。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总体工人”中,劳动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者人数也不断增加,这样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第二,机器无论有多么先进也仍旧是被人类所操作和利用的工具,即使是机器的各种智能化装置和体系,它们在生产过程和生产活动中也只是当作劳动资料发挥作用,这绝不可能取消人类劳动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只是转移到新产品中,而不会增值。价值的这种转移是通过工人的劳动而且只能通过工人的劳动实现。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自动化机器,劳动的效率不断得到提高,而且每个劳动力所使用的生产资料也不断增加,进而改变了生产中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比例。但是,这种变化并不能改变生产资料的作用,不可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第三,一些企业的资本家率先采用自动化的机器设备和机器体系,这样大幅度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使得雇佣工人数量不断减少,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剩余价值。更多剩余价值的获得是因为该企业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总体的社会价值,这样一来企业就能获得超额的剩余价值,而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是来自于这些企业工人劳动的生产率的提高。

第四,如果自动化生产在某个部门得到普及,成为该部门的正常生产条件,则资本有机构成作用会提高。平均利润率规律作用不断起作用使得价值从资本有机构成较低的部分转过来一部分剩余价值,通过这样的过程,资本家所得到的剩余价值就不仅仅来自本部门工人的剩余劳动,而且还有来自于其他部门工人的剩余劳动。生产自动化如果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得到了普及,社会劳动生产率就能普遍提高,那么全体资本家都可以得到比之前还更为多的相对剩余价值,而这些多出的相对剩余价值仍然是来源于工人的剩余劳动。

二、剩余价值在我国适用的条件分析

我党在成立之初,就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纲领,这也是我们共产党与其他党派的重要区别所在。可是回过头,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革命实践之路,党成立之初,我们反对资本主义,打倒资本家。然而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那个時候的所谓资本家只是为数不多的民族资产阶级,而他们是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们再将视角放回当下。富士康的接连13跳更能引起我们的思考?有记者披露这13跳的背后,是高强度的压力、强军事化管理和没有任何归属感的冷漠。在今天,一些经济学家标榜强化管理加强监督能提高生产效率的今天,我们应该看到剥削和不人性的存在,我们应该用科学的视角去看待这些被一些学者穿了花外衣的剥削行为。基于对现实的分析,剩余价值在我们国家仍然是适用的。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从改革开放一直到如今,我们国家逐步发展了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和三资经济。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针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层次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样一来,我国就从根本上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制度。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商品的生产和商品的交换仍然存在而且商品经济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不断地发展与壮大。市场主体从事着商品的生产和商品的经营,这些活动都是利益驱动所引起的,每个市场参与者都有获得剩余价值的普遍诉求,这是商品生产者的主观需要,也是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

2.在我国劳动力商品的存在性

剩余价值这个范畴,在不同社会制度下,表现着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从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和具体的国情来看,社会主义在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同时,还不断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当然需要完善的市场体系,而不容忽视的劳动力市场是市场体系中的市场之一而且是不可或缺的市场之一。劳动力市场依然存在而且不断发展,就必然存在着劳动力的买卖行为,劳动力因此也就具备了商品的属性。剩余价值是劳动力商品的产物,只要劳动力商品存在,就存在着剩余劳动,剩余劳动就能生产剩余价值。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他们都选择外出打工。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凭借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雇佣劳动的存在,剥削的存在,剩余价值理论仍然有被我们利用的价值。

三、思考

新中国成立初,我们打击了一些对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大贡献的实业家。那个时候,国家以阶级斗争为纲,把阶级矛盾当主要矛盾来抓,在这样的指导纲领下,党内不少人开始批斗知识分子、企业家等势力。国家在大形势下造成了一系列的产业链中断和产业结构不协调甚至造成了某些产业的消失。而当下,我国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发展商品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同时我们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放眼当下,资本主义在我国依然存在,雇佣劳动形式并没有消除,而且我们有相当部分的劳动者在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工作,以低报酬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资本家以低尝的方式占有着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劳动者仍然在高强度和高监督下工作,他们的生活福利依然没有得到保障。根据一些实地调查,沿海的一些外资企业中,一些企业老板在酷热的夏天要求工人在狭小的车间工作,但是却为了节省工厂开支不给工人开空调,一些工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工作。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马克思主义,更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用剩余价值理论去分析并看待这样的问题。

也许我们还是被一些眼前的经济现象蒙蔽了。现今很多的经济学家提出了很多经济理论,特别是近些年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理论,都是与剩余价值背离的。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每个经济学家都拥有自己的祖国,他们看问题和考虑问题的立场是立于自己的国家,所以其实经济学也是带有一定阶级性质的。只要是世界资本主义仍然处于优势发展地位,那么一些经济学家定是在资本主义的世界和角度分析经济问题解决经济问题的。

当前一些经济学家重视强调分工合作的重要性,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性,监督和激励结构的重要性。当然这些理论为什么大行其道是因为这些理论的确也符合社会现实,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发现,加强管理和监督,各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都有明显增强。可是我们仍然不能忽视的是,资本家骨子里的唯利是图。在他们的思想里,工人其实与机器根本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关心的只是能赚多少钱,他们关心的只是能从工人那里怎么样能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而根本不会考虑到现实中工人的身心状况。所以,所谓的管理与监督,就好像是资本家在保证有血有肉的“机器”的正常良好运转一样,只有这些有血有肉的“机器”能良好运转,他们的利益才不会中断,他们的口袋才不会干瘪。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一些激励机制也只是为了促发出这些有血有肉的“机器”的最大潜能。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看问题。对于现行的一些经济制度和实践中显现的某些经济现象,我们也应该利用剩余价值理论分析和看待。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07-02.

[3]王振中,裴小革.剩余价值理论的学术价值及其发展依据[J].经济研究,2002(6).

[4]楊维,刘苍劲.论剩余价值的实现条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2).

[5]宋涛.资本和剩余价值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通用的经济范畴[J].高校理论战线,1995(7).

猜你喜欢

适用条件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刑法修正案九》中职业禁止条款理解与适用
浅析我国离婚经济帮助制度
叠压供水设备在建筑给排水应用中的探讨
刍议我国不当得利制度
贪污受贿犯罪终身监禁的配置与适用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