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学的影响探讨
2015-12-28李建
李建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工作者们,需要根据“互联网+”时代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来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以适应新形势,这也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任务。
【关键词】思政教育;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
“互联网+”作为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产物,它代表着社会发展的先进性,对社会的经济形态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它还能够给社会经济实体注入新的血液,与此同时,促进了经济以创新推动改革和发展的空间和条件。“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它充分地利用了互联网技术和资源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在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中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从而为实现社会提升创新力以及增强生产力的目标提供了条件,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基础设施和实现手段,并且为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态势。
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
我国“互联网+”观念最早出现于2012年11月,当时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召开,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代表发言,提出了“互联网+”观念。在于扬看来,“互联网+”作为我们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它与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紧密地结合起来,作为一种化学公式为人们服务。要想充分发挥“互联网+”公式的作用,找到适合自己的“互联网+”公式,是每个行业需要考虑的问题。2014年11月,李克强参加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其主题围绕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展开,而互联网就是作是人们的创新以及创业的基础和手段,为其实现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这次大会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注入了新的血液,而互联网作为其实现的媒介,其重要性便不言而喻。2015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他将“互联网+”作为经济和社会创新的驱动力,从而支持产业创新、鼓励跨界交流和融合、促进社会民生,带动社会经济的创新和发展。在马化腾看来,“互联网+”是一种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与社会各行各业密切联合起来,从而促进以互联网的便利带动各行各业发展的目标,这对于我国社会和经济来讲,是一种新形势。另外,马化腾还希望这种想法能够上升为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以促进经济的发展。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李克强总理在其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关于“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即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结合起来,在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同时,最终推动互联网企业的国际市场的开拓。
“互联网+”作为时代的发展趋势,在各行各业中随处可见。
在教育界,包括中小学、大学还是职业教育等,计算机课程几乎是必修的,同时学生们还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学到课堂上的知识。互联网在教育界的盛行,可以为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的便利,老师借助互联网给其教学工作减轻了很大的负担,学生利用互联网可以进行与学生之间以及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的知识面在这样的模式下得到扩展,从而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教学的成果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本文以“互联网+”给高校的思政教育带来的影响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思维方式上的创新的主题,然后着重分析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变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变革实践需要理论进行指导。但是由于“互联网+”这一观念最早起源于上文中提过的2012年的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至今间隔时间还很短,因此现有理论也较少。另外,将这一理念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更是少之又少。在“互联网+”这一时代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发生了诸多变化,这位其变革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关于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完善了其研究体系,给教育界带来了新气象。
“互联网+”时代给带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在为学生们提供大量信息资源的同时,给人们的学习信息甲流带来了便利,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为当下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当然,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在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情况下,思想政治的教育功能弱化了,将给实现其教育目标带来阻碍。另外,互联网下的各种不良信息会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冲击。互联网下的负面影响,将会使得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者的教学面临着重重的困难。
其次,在“互联网+”时代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研究,一方面可以帮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初步了解“互联网+”时代的规律特点,另一方面,还可以让他们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来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通过对症下药促进教育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互联网+”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首先需要遵循当时社会发展的规律,然后结合互联网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变化,解决好“互联网+”的概念和含义,以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而发挥最大功效的途径,更重要的是做到正确认识“互联网+”环境下与传统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的不同之处。这一点也是以往国内相关研究会忽略掉的地方。在了解这些问题之后,然后分析“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带来的变化,包括机遇和挑战两个方面,然后提出应对的措施,在这一点上,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的。
高等院校具备强大的人才培育作用,并且集合、传递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大学生作为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最高的极大人群之一,在互联网传入之初即拥有了大量的上网人数。可以说,对这些高校学生而言,计算机网络是他们获取并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这种高度的使用频率也使得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维等方面都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三、结语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突破创新,促成了“互联网+”时代的诞生。毫无疑问,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也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思维意识等方面产生了很大改变,甚至产生了社会整体的变革效应。高校思政教学在这股清风之下要找到与之共振的结合点,将高校思想教育推向新的发展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