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实施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现状和措施探讨
2015-12-28罗仁玉
罗仁玉
【摘要】随着终身体育、全面健身等理念的不断普及,我国体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教育的接轨。在高职院校教育中,主要是以职业为基础,突出能力培养,针对体育教学而言,越来越向俱乐部教学方向发展。本文在分析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概念与特点的基础上,阐述高职院校实施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现状,针对不足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现状;措施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型教学模式的不断推出,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主要就是在体育教学目标不断提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在实施此种教学模式的时候,一定要因地制宜,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予以实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培养学生的个性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概述
(一)概念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就是以体育练习者自觉结合为基础,以学校运动场馆与设备为依托,围绕某一运动项目,以俱乐部组织形式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群体竞赛、运动训练等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中,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进而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特点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现代化教育产物,融体育教学和俱乐部活动为一体。从教学指导思想角度分析,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特长。在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实现了项目设置的多元化,为教师教学特长的发挥提供了展现平台,充分激发了教师教学的热情与积极性:从教学目标角度分析,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时候,主要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决定体育项目,只有具备相应专业知识的教师才可以开展教学活动,在特定专业知识的条件下,结合教育学、生理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体育知识,并且对其进行一定的运用,将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参与,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从课程设置角度分析,不仅是对体育思想资源、设施资源、项目资源的开设,还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不同程度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体育教育的价值。
二、高职院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
(一)优势
1.注重学生主体选择,拓展了教学时间与空间
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中,非常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生认知情感的体验,倡导互相评价与自我评价,在体育教学活动内容与形式上,结合学生个性发展,提出了更灵活、更多的选择机会,实现了学生学习选择性与创造性的结合,在客观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与此同时,在运用此教学模式的时候,实现了现有体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很好地解决了体育师资与场馆不足的问题,有效拓展了体育教学时间与空间。
2.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发挥个性爱好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在活动中,实现了学生的个人体验与实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养成了学生自己动手的习惯,为专业技术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提高了教师教学的主导性
在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展现教师的专业素质,将教师最擅长的专业知识与运动技能传授给学生。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学生之间是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这样就可以将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导性,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4.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一体化
每周一节体育课,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进而需要学生开展一些课外体育活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需要向课外延伸,将早操、课外活动等融入体育教学当中,进行统一管理,形成课内、课外教学一体化,并且对课外活动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指导。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就是根据体育项目划分俱乐部,有课内,也有课外,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这样也就实现了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
5.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展现了学生个性发展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较而言,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主要就是将机会与权利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利用体育运动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时候,主要采用多层次、多类型的组织形式,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样就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价值,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
6.有助于学校对体育设施的建设
在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时候,主要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立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配备相应的体育场地与器材,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为此,学校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需要加大对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加和校外场馆的联系,强化体育资源维护,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不足
1.师资力量不足
现有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专项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选项需求,大多数教师专项都是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如,篮球、排球、田径等,同时缺少一些与时俱进的热门体育项目学习,致使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缺少一些时尚运动项目教学教师。随着休闲、健身等运动的不断普及与宣传,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学习兴趣越来越高,不再只是学习传统体育项目,其对新兴事物更加热衷,为此,瑜伽、跆拳道、网球等时尚运动受到了一定的欢迎,而在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这些新兴体育项目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制约了相关课程内容的设置,也就阻碍了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2.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时候,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运动时间以及教师等,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然而也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如,排课、考勤、考核等。现阶段,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还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一般各高职院校均是根据自身情况予以管理,存在着管理混乱的情况,进而制约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进一步运用。
3.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有待完善
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中,其评价内容主要有运动参与、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理论知识等,然而不同院校在各方面的所占比例也是不相同的:其评价标准主要是由体育俱乐部自己制定的。尽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不同,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学生在选择之前,会先看一下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其宁愿选择一些容易及格的项目,也不愿意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体育项目。
4.运动场地与体育器材不足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组织形式正在不断创新,然而因为体育教学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运用需要很多教学设施的支持,导致其开展效果并不理想。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场地设施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宽敞的体育场地,丰富的体育器材,可以促进教学俱乐部的全面展开。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运动场地与器材数量严重不足,制约了体育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实施。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中,因为缺乏体育运动场地与体育器材的支持,导致自由选课效果不佳,进而对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产生了严重影响。
三、高职院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教师专项辅导与合理分配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喜欢时尚运动,参与性越来越高,进而希望得到教师的专业指导,防止在掌握正确运动技能之前走歪路。在参与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时,希望教师给予针对性、有效的指导,进而更快、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为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实行有偿化辅导,如果教师工作量过大,可以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充分调动辅导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让教师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在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教师专项合理化分配,部分项目专职教师比例太小的应及时引进或聘请专项教师,使师资队伍结构迅速优化到最佳。
(二)完善管理体系
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实施势在必行,然而在发展与完善俱乐部模式的过程中,学校领导部门与主管部门一定要对其实施予以重视,加大资金投入,改进体育设施,增加教学设备,实现体育俱乐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结合各体育项目的特点,建立与完善教学计划与活动规划,提出更加有效的管理办法,规范管理体系,促进体育俱乐部的进一步发展,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目标,这样才可以保证管理工作的全面实施。在制定管理目标的时候,必须保证其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可操作性、合理性、超前性、具体化。比如,会员出勤率应达到多少,多长时间活动一次,等等:并且将学生每年在俱乐部内运动时间不得少于68小时等定为成绩考核指标。
(三)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在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时候,一定要加强教师指导,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教材、自定学习目标、自我修订计划、自我完善评价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强调评价体系的规范化与科学化,保证评价工作的有效性,促进教学内容的全面展开。最后,强调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中,一定要重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的结合,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体育活动中,教师需要给优秀学生一定的表扬或者物质奖励,针对表现一般以及较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与批评,只有建立这样全面的评价体系,才可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新教学组织形式,构建规范教学、科学健身、学生为本、合理锻炼的教学体系,对学生树立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理念有着促进作用。
(四)强化体育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存在着体育场地资源不丰富的问题,针对此类情况而言,一定要加强对体育场地的充分利用,在有限的体育场地上开展多个体育项目,实现体育场地的复合运用,增强体育场地的延伸性,如,将体操房改造成舞蹈、瑜伽、跆拳道场地:将篮球场地改造成羽毛球、五人制足球场地,等等。通过对体育场地的合理改造,加强维护与管理,进而提高体育场地的利用效率。除此之外,可以加强高职院校之间、高职院校和社区之间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充分发挥体育场地资源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足够的空间,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随着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广泛运用,人们对其研究越来越深入。在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时候,必须深入了解其实施的优势与不足,进而结合不足,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保证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全面展开,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