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扬琴作品《川江韵》的演奏体会
2015-12-28赵香玲
赵香玲
【摘要】扬琴作品《川江韵》由中国著名作曲家黄河、何泽森共同创作。这首乐曲采用了四川地方音调创作,表现了川江两岸的风土人情和人们与大自然抗争不息的场面。本文将从乐曲的技术处理和情感表达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演奏体会感受和学习作者的创作手法。
【关键词】创作风格;技术处理;情感表达;演奏体会
一、乐曲介绍
《川江韵》:生动的描绘了川江边上烟波浩渺,清爽宜人的美丽景色。表现了川江人的热情豪放,粗犷豪迈,简单朴实的风格。全曲共分五部分:[引子]江水涌动,号子声声;[一]山歌悠扬,游子思乡;[二]热情豪放,抗争不息;[三]气宇轩昂,热情高涨;[四]清丽爽逸,意犹未尽。
二、乐曲分析
(一)自由的引子
引子部分共分为两部分(C大调和G大调),在情感表达和演奏方面都比较自由,开头用连续的下滑半音阶来表现川江边上小水波流动的感觉。
开头部分的装饰音要弹得很清晰,有颗粒性,不能含糊不清。半音阶的演奏也要特别注意它的清晰度和流畅性。练好之后加上强弱变化,这样才能表现出水波的流动。在每一句的衔接处要调整好呼吸,使每一句都能很自然的连接。
接下来的一个技巧是自然泛音的演奏,演奏时,一手击弦,另一只手用中指指尖有弹性地触及发音弦长的二分之一处,即可奏出比实际音高八度清亮而透明的声音,要注意双手协调,动作自然。作者加入的泛音使整个引子表现得很干净、空灵。最后是一个山口滑音的技巧,是用右手中指在离右山口一厘米左右处自上而下滑拨,同时左手大指从中音la到高音la处滑拨。这个滑音的加入给整个曲子增加了一种神秘感,使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二)如歌的慢板
接着的慢板段旋律比较淳朴,表现的是川江的干净、自然的美景。
本段中的重音和气口都在第二拍的轮音上,这个是在演奏中要特别注意的。轮音的演奏要有清晰,有颗粒性,声音稳定扎实。
接下来的部分是前面旋律的变奏,主题的再现。相对于前面的旋律就比较自由了,像川江上泛起的一个个浪花,使得整个曲子有了一种层次感。在演奏这部分时要注意句子的分句和衔接,收放自如。还有左右手的力度要控制好,要突出右手的旋律,演奏时声音要明亮,干净。而右手的力度要略低于左手,右手演奏时注意手腕的运用。
在慢板中有一部分是双手拨奏,在演奏时要与琴弦保持45°度角,通过用琴竹的尾部来拨动琴弦,尾尖部分不宜过长,大概一厘米左右。在拨奏时要注意避免碰到其他琴弦或者产生各种各样的杂音,所以拨奏触弦时一定要快。此处旋律同上例在右手部分,演奏时旋律要突出。在反复的第二遍时力度要稍弱一点,为进入急板做准备。
(三)激进的急板
进入急板中,速度很快,紧张度较大,重音要突出,做到快而不乱,描述的是川江水流的湍急和地势的险恶。表现了川江人民不畏艰险与大自然抗争的场景,体现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急板的第一小节以“fp”(强后即弱)开始,之后开始渐强,而且速度较快,紧张度很大,爆发力很强。在这极大的紧张度中暗含着川江号子,在演奏“号子声”时要强奏,注意重音记号。川江号子是一种劳动号子,是川江流域的人们在劳动时直接创造并演唱的歌曲,是为了劳动节奏的一致性和调动大家劳动的积极性。川江号子历史悠久,而且川江两岸自然风光美好,风土人情极具特色,很多人对此叹为观止。作者在此加入的号子声,将川江人民与险恶环境做斗争表现得淋漓尽致。
急板中的基本技巧为齐竹,在强有力的双音连续演奏时,一定要击弦准确,双音音色要干净,浑厚,表现的是川江水流气势雄壮的场景。不能有其他杂音而且要保证力度和速度。在演奏快速的双音时一定要使用指腕结合的方法,这样出来的音色不会很僵硬,也不会使大臂和手腕疲劳。
切分音的演奏首先要突出它的节奏,分清楚主副旋律,突出重音。演奏这部分时容易加快速度,所以要注意节奏的稳定性。
进入激烈的华彩部分,这是全曲最高潮的部分也是情绪的至高点,描述的是川江人民与险恶环境做斗争的场面。也是全曲的难点。此段的半音阶采用了模进的手法,竹法比较复杂,所以在练之前一定要确定好竹法。演奏半音阶的要点是它的清晰度,密度,颗粒性。练习半音阶时首先要放松,以慢练为主,慢练熟悉之后逐渐加快速度。而且要划分范围来练习,逐渐从小范围向大范围过渡。每一句的第一个音即为重音,所以在慢练过程中就要注意这一点。此段的强弱变化也很重要,从低音区到高音区是由弱到强的变化。
(四)宁静的尾声
此段是前面主题的再现,在激烈的华彩过后,川江恢复了平静使人身心放松,清丽爽逸。此段的演奏要很细腻,仔细揣摩,给人一种清凉,安静的感觉。
尾声部分的泛音要有空旷,虚无缥缈的感觉,演奏泛音时声音要轻柔,最后四个音的抓弦要特别轻巧,分别用左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去轻轻抓弦,使人浮想联翩,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