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笔铭历史 真情卫和平
2015-12-28
画笔铭历史 真情卫和平
李树基 油画《铁蹄下的妇女儿童》
1931年9月18日,日军炮轰沈阳的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爆发。
战争最为残酷的是,让妻子失去丈夫,让孩子失去父亲,让无辜的人亲眼目睹杀戮与死亡。
此画从妇女与儿童的视角,诠释战争之殇。画面中的母女三人无助、愤慨又绝望,而背后的家园早已湮没在战火中。手无寸铁的平民遭遇全副武装的日本侵略者,一个又一个地倒下。失去亲人的孩子,在战火的围困中束手无策,只有哭泣。每一个人物的眼中都满溢着对前途的绝望,对战争的仇恨与恐惧。
日前,由辽宁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中国鲁艺画院、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鲁艺画院承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际美术文献展”在沈阳隆重举行。展览汇集了来自国内外的200余件中国画、油画、版画、连环画和书法作品,吸引大批观众前去参观。
我们从中精选出10幅作品在此发表,并配发说明文字,以便读者了解画作背后的历史。
荆成义 中国画《抗联英雄》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他们活跃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在白山黑水间与敌人苦苦周旋十四年,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支援了全国的抗战。
“松花江水流不停,不灭日寇心不平”,这首代表着每一位抗联志士决心的曲调,在东北大地上回响不绝。马占山、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冯占海、赵一曼、冷云等每一位抗联英雄的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每一位英雄都是民族精魂的化身。
宋秀杰 中国画《北国枫叶红》
画中这名坐在红枫叶间、手拈书本、托腮远望的少女,其原型是哈尔滨市呼兰县城南二道街204号院落中的一尊汉白玉雕。这座小院是著名左翼作家——东北作家群中著名的女作家萧红的故居,这名少女就是萧红。
萧红以一部《生死场》将“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死的挣扎”写得力透纸背,将东北抗战文学推向新高峰。作为一名抗日爱国的女作家,在短暂的一生中,萧红花费大量心血,将东北大地书写得淋漓尽致,宛如“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李晨 中国画 《红嫂》
这位“红嫂”的原型是山东沂南横河村的聋哑妇女明德英。1941年,日军对山东沂南地区进行疯狂扫荡,一名八路军战士在战斗中身负重伤,恰巧被明德英发现。看着浑身是血、在昏迷中喊渴的小战士,明德英没顾上多想,将自己的乳汁挤入小战士的口中。为了保护小战士,明德英的小儿子被日本侵略者摔坏了脑子,至今生活仍不能自理。
抗战时期,沂蒙山区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红嫂”,她们活跃在大山之间,救治受伤战士,探听情报,保护机密文件,成为全民抗战的最好注解。
广廷渤 油画《陈纳德和飞虎队》
1941年,陈纳德将军任指挥官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在中国成立。没有见过鲨鱼的内地居民亲切地称鲨鱼头形战机为“飞虎”,从此,志愿队改称“飞虎队”。据此,好莱坞迪士尼公司的艺术家华特·迪士尼亲手为志愿队设计了插翅飞虎队徽。
这只“飞虎”早已成为中美联合对抗法西斯的标志。陈纳德将军也曾说过,“等到最后一个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飞虎队”这支规模最小、战区最广、后勤保障最难的队伍,在中国上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孙东兵 油画《归来兮》
作者家中珍藏着一张其父身着八路军军装的照片。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他参照这张黑白照片绘制了此画。其父孙仲毅,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任八路军359旅717团基层连队干部。档案记载其生平:“在上下细腰涧歼灭战……等战斗中,因多次带伤与日军白刃格斗……先后获得‘格斗勇士’等奖励”。作者并非专业画家,却以曾在解放军服役39年的积淀思考,把对父亲的深切缅怀与对中国军人战斗精神的啼血呼唤相交融,作此画并题名《归来兮》。
周利 油画 《女兵今年93岁——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战士 李敏》
画面上这名身穿抗联粗布灰色军装、肩背长枪、目光炯炯有神的老人,2015年已93岁高龄,她就是东北家喻户晓的抗联女战士——李敏。
这位世纪老人的一生,早已与东北抗联融为一体。她13岁投身到东北民主抗日联军,后加入抗日名将李兆麟将军的部队,在白山黑水间抗击日寇八年。作为中国特别旅的成员,她曾在苏联境内参加苏军对日寇发起的最后一战。2015年5月9日,她受邀参加了莫斯科红场阅兵,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为她颁发卫国战争勋章。
[日] 伊藤彬 油画《百万日侨大遣返》
1946年5月7日,二战后最大的日本侨民遣返行动在中国东北拉开帷幕。在232天的时间里,从东北出发遣返的日本侨俘共158批,总计1051047人,这在全球遣返侨民中是史无前例的。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是对中华民族的空前浩劫,数千万人死于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人民没有以暴易暴,而是以中华民族的宽容和仁慈,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迅速安排日本侨民回国。百万日侨大遣返是中国的人道主义善举,是中华民族善待邻邦、热爱和平的最佳印证。
二战胜利后,战胜国在日本东京开设了国际军事法庭,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日本军国主义领导集团进行正义的审判。
画作将甲级战犯东条英机在国际军事法庭上受审与日寇在中国所犯罪行融为一体,带来广阔的联想空间和强烈的心灵震憾。色调的背景既突出了审判的主题,又增强了历史的厚重之感。东条英机认罪的神情与其背后为抗战捐躯的英烈、无辜惨死的平民构成强烈反差。
画面上部的抗日英烈们,将中华民族正义的力量和不屈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日] 桧木高雄 油画 《谢罪》
1960年,抚顺市高尔山下,抚顺战犯管理所中,一批昔日的造狱者正以战犯身份接受改造。被军国主义变成战争机器和嗜血魔鬼的战犯,在润物无声的感化下,在新中国找回了良知。一个个被战争机器扭曲的灵魂,回归了人性。他们开始认识到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实质和自己充当炮灰所犯的罪行,跪地向管教人员忏悔谢罪,并在回到日本后,以罕见的勇气和坦诚,揭露侵略战争的罪恶,为“中日永不再战”奔走呼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