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山绿水,育鱼米之乡
——婺源县标准化池塘改造成果纪实

2015-12-28陈诗伟胡琳菁

江西农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娃娃鱼婺源县大鲵

◇文/陈诗伟 胡琳菁(本刊记者)

青山绿水,育鱼米之乡
——婺源县标准化池塘改造成果纪实

◇文/陈诗伟 胡琳菁(本刊记者)

江西自古以来就有得天独厚的水域资源,上世纪80年代,江西就拥有数十万亩的池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池塘坍塌、淤泥淤积的现象日益严重,如若不改变现状,不仅影响了水产品的质量、渔民的收入,对环境也会造成较大的污染。2008年,江西启动了现代池塘改造工程。

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引起了各级政府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江西省水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高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水产品市场竞争力,激发了群众投入水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把渔民们长期以来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作为现代渔业发展的基础,现如今,标准化池塘改造工程,依旧在全省各个地市如火如荼地进行。

产量翻番,保种、销售两不误

婺源江源科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江西省高校培养基地、是国家级水产良种场、是国家级荷包红鲤良种场、是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作为婺源的龙头企业,一直都恪守自己的职责。

2006年,婺源县荷包红鲤研究所、婺源县荷包红鲤鱼原种场改制,成立了江源科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公司的成立,不仅仅是性质的改变,传承下来的还有育种、保种的义务。公司占地总面积达2000余亩,包括数千亩的保种区和养殖区。2007年,公司还与南昌大学一起共同研发了“家系法”繁养科研项目,实现了从良种选育、良种推广到系谱追溯等所有环节的标准化。

在公司育种基地,记者看到每一块池塘周边都砌上了瓷砖。池塘面积有大有小,不同阶段的种苗,会放置在不同面积大小的池塘里。虽是酷暑天气,可在池塘的遮阳棚下,却一点不觉得热。公司负责人万金发告诉记者,婺源荷包红鲤鱼的种苗,绝大多数都来自于此。

据了解,江源科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入了300余万元,用于千亩池塘标准化改造,其中即有自筹的部分,也包括国家的扶持性补助。“育种场地一个池塘大约一亩,养殖的池塘面积能达到10-20亩。改造以后,将原先的两个池塘合并成一个,淤泥清除掉了,整个产量提升了一半多。”

在上世纪80年代,这些池塘就开始养鱼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池塘中的淤泥越来越厚,以致于人都无法作业。2011-2012年,公司开始进行池塘改造,连同护坡和水泥路,统统做了修整。如今,一亩池塘能产上千斤鱼苗或者2000多斤成鱼。“改造前水位不到两米,淤泥就达30公分。改造以后水质提升了很多,养鱼先养水,淤泥越厚就容易滋生细菌,鱼就越容易生病。另外,池塘越大,就越适合鱼生长,清淤以后不仅水质提升,水位升高了,养鱼的空间也变大。所以,产量和鱼本身的质量自然而然就上去了。”万金发说,如今下药量少了,产量还翻倍。“公司培育出来的鱼苗大部分销售给附近的农户和渔民,小部分销售到外省和自留。成品鱼大部分销往本县和外省,在所有婺源荷包红鲤鱼的养殖里,我这里就占到了60%-70%。”

如今,站在江源的养殖基地,一眼望不到边的池塘清澈宁静,沿着修好的水泥路,能清楚看到池塘里欢腾的红鲤鱼。池塘改造之后面积增大、但是人工成本和设施设备的成本反而降低了,亩产达到2000多斤,真正达到了标准化养殖、产量提高、成本降低的要求。

科学化改造,珍稀鱼种成特色

婺源这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可不仅仅只有红鲤鱼,还有国家珍稀动物大鲵,俗称“娃娃鱼”。2009年成立的华宝珍稀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就坐落于此。该合作社注册资金2152万元,是一家专业从事大鲵驯养繁殖的企业。合作社大鲵基地占地百余亩,其中人工洞穴1000多个,增值放流流域5公里,地下恒温亲本培育车间和办公用房面积2000多平方米。

据了解,养殖娃娃鱼的资质全省仅有3家,华宝就占据两家。合作社负责人方涛宁介绍:“婺源基地是以销售成鱼为主,井冈山的基地主要任务是繁殖,因为那里的鱼种比较纯正,我们这野生鱼种的来源是井冈山八角楼。

养殖大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近乎苛刻的饲养环境和养殖技术。2008年,当方涛宁带着大鲵的繁殖技术和管理经验从陕西汉中回到家乡时,就很清楚。返乡后,他引进了大鲵亲本50尾,在婺源珍珠山乡牛角套村进行试养,试养过程中大鲵长势良好。2010年,合作社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及南昌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成功繁殖大鲵子二代幼苗。

通过“公司+科研+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目前合作社在婺源已成功带动数百余户农民共同养殖大鲵,大鲵养殖业在婺源已然成为一项朝阳产业。2014年,合作社在原来基础上扩建,开展大鲵人工养殖及管理技术培训,成立“娃娃鱼养殖培训班”,带动更多当地农民养殖大鲵,并带动省内各县市多地农民养殖大鲵,实现共同致富。

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带动的不仅仅是周边农民致富。由于养殖技术的不断完善,2014年华宝投入种鲵1000尾,繁殖幼鲵已达2万尾,可供增殖放流大鲵幼苗约5000尾。扩建幼鲵孵化车间600平方米,新建亲本培育车间400平方米、大鲵孵化车间1000平方米。

方涛宁说,今后合作社一方面会着手娃娃鱼的深加工,进而拓展其销售渠道,另一方面要扩大养殖种类。“今年我们引进了鹰嘴龟和棘胸蛙品种,而且我们还成功注册了‘婺鲵’品牌,争取将婺源娃娃鱼打造成江西、乃至中国的知名品牌。”

数千亩池塘改造,环境、效益一起抓

2015年年初,婺源县申报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池塘标准化改造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基地位于中云镇中云村,该项目总投资195万元,建设面积520亩,建设内容主要有池塘清淤、池塘护坡,进、排水系统改造。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婺源县水产品市场供应不足的问题。

事实上,整个婺源县的池塘改造面积达到了将近3000亩,总投资将近千万元,其中国家对项目的扶持就达到将近一半。改造后,亩产将由过去的500-700公斤,提升至1000公斤以上。

据了解,在整个标准化池塘改造的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各级企业,自上而下、分工明确。国家扶持集中在池塘护坡、清淤和进排水改造等工程建设以及规模化水产苗种繁殖场的改扩建;地方扶持则集中在渔区道路硬化、养殖用房改造、渔业机械普及和绿化美化等环境改造方面;最后,企业和养殖户自筹资金,用于池塘清淤、生产设施的维修和更新。

标准化池塘改造对于渔民、养殖企业、乃至地方经济而言,无疑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坚持按照“生态、健康、循环、集约”的要求,实现连片统一规划、统一实施,采取池塘清淤、池梗护坡、进排水改造,才能更好推进鄱阳湖区现代渔业建设,引导特色水产品进一步向优势区聚集,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猜你喜欢

娃娃鱼婺源县大鲵
Discovery of a wild, genetically pur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creates new conservation opportunities
喜欢开玩笑的娃娃鱼
以旅游业为引导的乡村振兴经济策略研究
关于婺源多元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化保护研究
北京动物园大鲵展示环境丰容设计
萌物
娃娃鱼
宗教仪式、地域社会、历史脉络——婺源县玉坦村2009年11月仙水老爷醮考察报告
动物玩家之“大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