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目湖边稻梁肥 现代农业半掩扉
——专访新余市农业局党组书记曹建祥

2015-12-28胡琳菁

江西农业 2015年7期
关键词:新余市示范园区现代农业

◇文/胡琳菁(本刊记者)

孔目湖边稻梁肥 现代农业半掩扉
——专访新余市农业局党组书记曹建祥

◇文/胡琳菁(本刊记者)

新余,被誉为“钢城、太阳能之都、新能源之都”,当这座城市因其工业、高科技产业而闪耀于世人面前时,作为国之根本的农业,则在默默做着幕后推手。目前,新余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节奏,农业产业化、农业机械化、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多项指标均走在全省前列。201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31元,增长11.0%。

为了能让新余农业有个质的飞跃,新余市农业局党组书记曹建祥兢兢业业、事必躬亲。

粮食产量“十一连丰”

民以食为天,曹建祥把粮食问题放在了首位。

作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新余市先后投入8.2亿元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近40万亩,基本达到了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的要求。全市100亩以上粮食种植大户由2013年的132户发展到2014年的156户,增长18.2%,种粮大户在促进耕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提高粮食产量和效益中发挥着示范和引导作用,已经成为新良种应用、新技术示范、机械化生产的带头人,粮食生产的新力军。

新余市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市场调节”方法,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联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优质稻生产规模从2010年的25万余亩,上升到2014年的65万亩,实现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扭转了过去零星分散种植的局面,粮食价格逐步提升,种稻效益逐年提高。

曹建祥告诉记者,在生产技术上,加大了技术指导服务力度,让农民掌握粮食生产栽培技术,单产逐年提高,品种品质逐年改善,粮食产量稳步提高。2004年以来,全市粮食总产连续突破8亿斤、10亿斤、12亿斤,2014年达到12.04亿斤,实现了历史性“十一连丰”。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百花齐放

在新余,有着许许多多极具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这一点,让曹建祥颇为骄傲。早在2012年,新余市人民政府就出台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新余蜜桔、蔬菜、中药材、休闲农业和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业产业。

新余蜜桔是新余农业的一张名片,产业规模由2006年的2.5万亩发展到现在14.5万亩。目前,新余蜜桔不仅销往全国17个省(市),而且批量出口到俄罗斯及东南亚4个国家。产地销售价格2007年平均1.8元/公斤,2014年已经达到2.8元/公斤,果农通过新余蜜桔亩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高的达到7000元,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

近年来,新余农业按照建设“精美特新”的要求,走精品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之路,全力打造了一批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和休闲农业示范点。2014年,全市共有休闲旅游农业园区及企业281家,农家乐283家,国家级示范县1个,国家级示范点1个,省级示范点8个,年接待游客120多万人次。

另外,蔬菜产业呈现“一环二区两带”的态势。“一环”即“环新余中心城区保障蔬菜基地核心区”,“二区”即“有机蔬菜基地产业区和重点水生蔬菜基地产业区”,“两带”即“反季节与特色有机蔬菜基地产业带和百丈峰供港优质蔬菜基地产业带”;花卉产业则按照“高档次、高起点、高科技”的建设目标稳步推进,发展特色兰花产业,建成3.7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和1万平方米的兰花博览园;而在青春康源、欧氏药业等三家生物药业企业带动下,中药材产业也正成为新余市的新兴产业。

营造绿色新余,推动生态循环农业

农业被誉为“绿色经济”,发展农业,既要经济效益、也要环境效益,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则是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在曹建祥看来,现代农业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绿色、环保。

为了推动生态循环农业,新余市全面取缔了仙女湖网箱养鱼,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广生态渔业,在全市其他4万亩小、中型水库中推广仙女湖“人放天养”养殖模式,推进全市有机鱼产业化经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加大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力度,2014年底关停搬迁养猪场101家,全市采用农牧结合、配套种养等模式的规模养殖场已达100多家,采用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促使生猪养殖“零排放”,已建成生物发酵床1万多平方米,每年可饲养生猪2万多头,相当于每年减排粪污300多吨。

2014年,新余市通过科技立项,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建设和运营新余罗坊沼气集中供气站,工程分为沼气集中供气站、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中心和循环生态农业园三部分。曹建祥说,这一举措,一方面处理了社会垃圾、生产出有机肥,另一方面节约了居民的能源开销,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合一。

此外,依托光伏产业优势,大力开发太阳能产品并应用于农业,如太阳能杀虫灯、太阳能喷雾器、太阳能割灌机和太阳能暖棚等,都成为当地特殊的优势。目前,新余市建成了昌坊、界水联盟两个光伏温室大棚,实现了观光旅游、采摘、示范、光伏发电四位一体的综合利用模式。

突破产业“天花板”,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现如今,农业园区化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据曹建祥介绍,2013年新余召开了现代农业五大园区(深圳)招商推介会,推介会共签约项目10个,签约总额15.3亿元。目前,全市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现雏形,包括分宜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仙女湖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高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新余市农机产业园、和渝水区光伏生态农业示范园。

曹建祥介绍,新余市政府还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奖励现代农业园区。下一步,新余市将围绕七大农业特色产业,组织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5+10”工程,即全市建设5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个市级示范园区。力争到2017年,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产值达到全市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全城化运行

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新余市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目前,新余市农村电子商务企业有18家,12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与电子商务企业进行了商务推广平台的对接,全城电商的新余特色馆去年7月开业。此外,新余购菜网、村上天空、分宜云中云均开通了网购业务。

其中,新余购菜网业主企业泓兴农产电子公司,实行“网络+实体”的“网上供销社”运作模式。公司经营农副产品2000多种,拥有自营及合作种植养殖基地100余家,有效保障货源品质。公司还在城区开设近50家小区专营店,为客户提供便捷的订货、取货、售后等服务,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厂家到终端”一站式服务。

曹建祥告诉记者,新余市建立了新余果业微信服务平台,初步建立了“客商微信服务群”,为国内外所有在册客商提供新余特色果业信息、产销信息等多功能服务,同时收集各地客商反馈的供求信息、价格行情等市场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全市各家果园,力促果业增效,确保农民增收。

尾声

伴随着“仙女下凡”的美丽传说,应和着山清水秀的环境、富饶丰盛的农业资源,这一切对新余现代农业的发展而言,还仅仅是个开始。

猜你喜欢

新余市示范园区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给小鸟的一封信
龙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
新余市渝水区界水乡防洪工程安全综合评价
新余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Alita:Battle Angel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8个园区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