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征在四川是长征史诗上光辉的篇章

2015-12-28吴启权

中国西部 2015年25期
关键词:张国焘中央红军长征

文/吴启权

长征在四川是长征史诗上光辉的篇章

文/吴启权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进行了震惊世界的万里长征。红军长征在四川的光辉历程,在整个红军长征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央红军长征的一年中,中共中央长征的战略方向有九个月是四川或包括四川。中共中央在四川境内多次召开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政治局会议和其他重要会议。历时两年的红军长征,在四川经历的时间最长,达一年零八个月。红一、二、四方面军途经四川近70个县,加上川陕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川属各县,共100多个,占当时四川县份的60%以上。红军三大主力在四川境内两次成功会师。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主要是在江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于四川境内发生的;党和红军与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从长征的角度来看,也主要发生在四川。党和红军在居住着几十个兄弟民族的四川,成功地开展了民族工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展示中国共产党政策雏形的政策,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红军长征的许多奇迹,部分或全部发生在四川。红军长征促进了占全国人口最多的四川省各族人民的大觉醒,四川各族人民为红军长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蒋介石为了追堵、“剿灭”红军和打进四川、控制西南,除派“参谋团”与“中央军”入川外,1935年坐镇四川150多天,亲自扮演战场指挥官的角色。这样,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和中国反革命的总头目都在四川。红军长征在四川,外有强大而凶恶的敌人不惜血本追堵,内有错误路线干扰破坏,还有雪山草地等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其局面之严重,矛盾之复杂,斗争之激烈,在人类活动史上是罕见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团指挥红军将士,粉碎了蒋介石妄想在四川境内把红军“根本歼灭”的美梦。红军长征在四川,是气势磅礴的长征史诗上极其光辉灿烂的篇章,是奉献给整个人类前进的瑰宝——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在伟大的长征胜利半个世纪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把全国的“红军长征纪念碑”建立在四川。这不仅是四川各族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四川是中共中央在长征中相当重视的战略要地

享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周围有巴山秦岭、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环绕,长江及其支流流贯其境。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堪称战略要地。

陆更夫烈士1906-1932

王清和烈士1890-1935

刘绍轩烈士1904-1934

龙厚生烈士1891-1937

陈继贤烈士1914-1949

具有光荣传统的中共四川地方党组织,仅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就发动和领导了苦难深重、具有强烈革命性的四川人民进行了70多次武装斗争。中央红军长征时任总参谋长、先遣司令的刘伯承,早年曾指挥了由中共四川省(地)委领导的泸(州)顺(庆)起义。泸顺起义声势浩大,威震全川,坚持了半年之久,可以算作是先遣司令刘伯承在四川的一次大练兵。

叙永红军烈士陵园石刻

红四方面军于1932年年底入川后,逐步建起了总面积达4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500余万、有23个县市苏维埃政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当时指出:“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川陕苏区有地理上、战略上和社会条件上的许多优势”,因此,“川陕苏区在争取建立苏维埃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在中央红军正式开始长征前夕,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的《为扩大红军的紧急动员的号令》中也强调:川陕根据地“给了中央红军胜利以有力的配合”。川陕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的存在,不但对中央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对全中国的革命是个很大支持,而且还有力地策应了红二、六军团在包括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地区在内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红二、六军团其时正在这里创造赫赫的战绩,给人民以希望,给中央红军以鼓舞和配合。同时,在全国各省中,天府之国的四川不但可以提供最大限度的粮秣补给,而且可以保证最大数量的兵源。此外,在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候,战略要地四川更加显山露水,更加显示了它得天独厚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四川在长征史上是中共中央相当重视的战略要地。

中共中央多次在川召开重要会议;与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斗争主要在川发生

中共中央在率领中央红军长征的一年中,召开了一系列的政治局会议和其他重要会议。四川是中央红军长征时期政治局会议开得最多的省。除了政治局会理会议、两河口会议、沙窝会议、毛儿盖会议之外,还召开了其他一些重要会议。

1935年2月3日至5日凌晨,中共中央在川南石厢子(当时属古蔺县,建国后划归叙永县辖)召开政治局和军委联席会议。“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共有三个议题,一是讨论中央红军的行动方针,二是研究仍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的中央分局的工作问题,三是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撤换党中央总负责人,由张闻天代替博古。另一方面,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又主要是在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在四川境内发生的。这就使党和红军不得不在对付数倍于己的敌人“追堵”、对付雪山草地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同时,与张国焘进行斗争。众所周知,党和红军与张国焘反党分裂主义的斗争,是红军长征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斗争不但是从四川开始进行的,而且从红军长征的角度来看,这场斗争也主要是在四川境内发生的。

由于中共中央采取正确的方针和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的斗争,由于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从对张国焘日益增长的不满情绪到进行抵制、斗争,加上后来进入四川的以任弼时、贺龙为代表的红二、六军团干部战士的共同努力,终于粉碎了张国焘反党分裂红军的阴谋。红二、四方面军实现了从雪山草地共同北上,去陕北会合党中央的愿望。

四川各族人民为红军长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红军长征在四川的光辉业绩是各族人民的无价之宝

红军长征来到四川,把光明的曙光送到了土地面积占全国第五位的巴山蜀水,也唤起了人口占全国第一位的四川各族人民对革命的向往和同情。因为红军长征在四川经历时间最长,其“播种机、宣传队、宣言书”的作用就尤其突出。

长征红军在四川,一面执行频繁的战斗任务,一面积极开展卓有成效的地方工作。其中,建立了中共川康省委、大金省委(也称金川省委)、四川省委(也称川康边区省委),加上红四方面军于1933年建立并延续到长征以后很久的川陕省委,共计建立了4个以红军干部为主体的省委。另外,建立了3个省级苏维埃政府、两个省级少数民族共和国和近20个中共县委、近40个县的革命政权。随着地方党和组织与政权机构的建立,红军又在四川建立了升钟寺独立师、金川独立师、丹巴独立师、绥靖回民支队、绥靖番民骑兵队和形式多样的游击队等地方武装。仅北川县苏维埃政府就建立了拥有3200多名队员的11个游击大队。

红军长征在四川,全川各族人民付出了惨重的牺牲,作出了最大的贡献。不仅八万多四川儿女长征前参加红军,扩大了红四方面军的主力部队,而且在红军踏上长征路以后,四川至少有四万五千人参加了红军。数以万计的四川儿女血洒征途,骨埋青山,用鲜血和生命为红军长征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红军离开四川北上后,许多革命政权的干部、积极分子和游击队员被敌人残杀;为了保护红军伤病员和流散红军,为了珍藏红军留下的革命文物,又有无数各族群众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的十多万人马,先后在四川一年零八个月,每天食用的粮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可以这样说,人民群众忍饥挨饿腾出来的粒粒米粮,是四川各族人民支援红军长征的颗颗红心。

红军长征在四川不但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在许多方面创造了成功的经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红军长征在四川的光辉业绩和卓著功勋,是留给各族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价之宝,其中我党经过艰辛的探索,制定了正确的民族政策,成功地开展了民族工作。由于长征红军在四川停留时间长,涉及区域广,又有长征入川前已经在其他省制定、实施的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作借鉴,因此在四川较为完整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政策的雏形,为后来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完善,积累了许多的宝贵经验。

首先,用马列主义作指导,以解放各族人民为宗旨处理民族问题。

第二,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第三,进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大胆尝试。

第四,认真贯彻宗教政策、统战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

长征红军在四川少数民族地区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其统战工作也是做得相当成功的。他们化消极为积极,变阻力为助力,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去完成长征大业。尤其是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决定传到四川以后,这方面的成绩更加卓著。另外,红军在帮助少数民族建立革命武装、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方面,也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总之,红军长征在四川努力开展民族工作,制定、实施了一整套切实可行、非常成功的民族政策,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增强了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至于红军长征时在四川建立的红军川南游击队(后改称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和红军川北(川陕)游击队,更是直到红军三大主力结束长征以后很久,都一直高举红军的大旗坚持进行英勇的斗争(两支游击队的部分指战员分别战斗到1947年和1940年),给四川各族人民以希望和鼓舞。这两支游击队英勇不屈的事迹,一直被四川人民传颂着。

以上这些,都足以说明:红军长征在四川的英雄业绩是留给各族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长征宝山里,花更大的力气,努力开掘,探寻宝藏。在历史的场合中,红军长征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必将万古流芳,代代相传。

纵观红军长征史,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红军长征在四川,是象征中华威、民族魂的长征史诗上光辉灿烂的篇章。(责任编辑/王鑫 设计/赵清)

叙永红军烈士陵园纪念碑

猜你喜欢

张国焘中央红军长征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中央红军突破湘江
湘江战役:决定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张国焘叛逃有新说
中央红军最早实行供给制
张国焘也是“猪八戒”